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节 (第2/3页)
不是很排斥,因为就他目前的处境来看,虽然在近卫军系统中位高权重,但论起身份名位,不论怎么风光那都是瑞克的副手,管管什么粮草、军械、编制什么的杂务,总之前途黯淡无光,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这辈子恐怕就在这个位置上干到死了,就算运气再好,最多也不过提一级军衔,退休之后抱着一个中将的牌子进棺材。而出使俄罗斯就是一个转机——出使番邦,这万里迢迢之外,北京城里能知道我怎么做么?出使成功那就不用说了,大功一件,而就算交涉失败,回来朝廷里自然也会对中华子民宣传“慕天颜大人风骨非常,怒斥敌酋,扬我中华天威”总之大有好处,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脱离近卫军系统,或者晋为实权将军,驻扎在外开府建衙,或者干脆转为文职,混个巡抚或者布政司玩玩,届时可就一呼百诺,威风八面了。 他这次出使俄罗斯的任务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大块是正式和俄罗斯帝国建立国家级外交关系,一大块就是在对待蒙古事务上达成两国共识,而林风的意思是要求俄罗斯摒弃暗中支持准葛尔汗国的立场,在日后大汉帝国与葛尔丹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其次就是在对待科尔沁汗国的问题上缔结亲密的军事同盟,一同将这个新近崛起的游牧民族政权铲除,作为回报,大汉帝国在西域(注:今阿富汗哈萨克斯坦等地区)以及辽东西伯利亚等地方的领土问题上将保持和平和友谊的立场,与俄罗斯帝国进行磋商。 就林风来看,这次出使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就目前的局势来估计,大汉帝国如果战胜葛尔丹和科尔沁之后,和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为百分之百,但这并不能抹杀此次外交行动的意义,要知道打归打,谈归谈,两者都是不能或缺的。 送走使者团之后,北方的蒙古内战也暂时高一段落,当林风看到军统递交上来的军事情报时禁不住大吃一惊,因为就情报上说,科尔沁虽然趁着葛尔丹落难的时候痛打落水狗,战机选择得非常之好,但不知道是东蒙古的大爷们集体阳痿还是西蒙古的勇士们突然爆发,最后的结果居然是科尔沁还吃了一点小亏。 今年五月间,林风亲自统帅三十万大军,自从大同攻入山西,与西蒙古准葛尔汗国会猎渭水,大破敌军,斩首四万,俘虏一万五千,几乎歼灭了西蒙古的一半军力,葛尔丹狼狈不堪,带着三千残兵败将被赵广元的骑一军沿路追杀,几乎脑袋都丢在山西,布尔亚格玛审时度势,立即在那达慕召开东蒙古诸汗会盟,祭奠成吉思汗之后发誓一定要杀掉葛尔丹这个“破坏草原安宁的恶狼”在科尔沁大军的马刀铁蹄下,东蒙古诸汗“欣然同意”于是东蒙古科尔沁部、卓索图部、锡林郭勒部、乌兰察布部、昭乌达部等部落一齐斩羊头、喝血酒,指天盟誓,出兵一十一万五千骑,共推布尔亚格玛为诸部之首,讨伐准葛尔的“擅侵之罪” 就是那个时候,林风接到了布尔亚格玛的一万两黄金和五千匹战马的厚礼,还有宝日龙梅这个活宝——从明面上看,这个意思就是东蒙古大汗祝贺汉王林风大胜准葛尔,赞颂了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同时为了保持这种友谊,布尔亚格玛王爷建议两国联姻,所以在此提议汉王迎娶他结拜兄弟的女儿宝日龙梅,这一万两黄金和五千匹战马就是他老人家的陪嫁。 按照这个模式推算,林风如果迎娶了宝日龙梅,往后就得管布尔亚格玛叫“干爹”——这个称呼倒和昔日石敬塘有得一拼,看来布尔亚格玛很有可能没有读过《资治通鉴》,这种搞法简直就是玩火。 这当然是个笑话,就现在来看,布尔亚格玛的真实意思就是:关于汉王收留科尔沁的仇敌宝日龙梅的事情,我布尔亚格玛已经知道了,但是无所谓,汉王您喜欢您就留着,这件事情不会影响咱们两国的友谊,直管放心;另外,咱们准备集结人马去打葛尔丹,后方就交给咱们科尔沁最最亲爱、最最仁慈的盟友汉王殿下,希望不要出什么漏子。 这个提议非常好,符合两国的利益,林风当然没有必要为葛尔丹出头,而这个时候汉军虽然战胜了葛尔丹,但自身也是伤亡不小,也没有什么余力趁机和科尔沁开战,于是本世纪最大规模的蒙古内战就这么打了起来。 公元一六八六年六月初,东蒙古诸部会盟,集结骑兵十一万五千余,自呼伦贝尔那达慕会场出发,兵分两路,一路由科尔沁大王子统帅,兵力近三万余,擦着察哈尔的边界,循黄水河南下,抵达四子河之忽然转向,直扑呼和浩特;另外一路则由布尔亚格玛亲自统帅,兵力约九万左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