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节 (第3/4页)
门撕破脸了,实际上他开始接任的时候雄心勃勃,准备做一番大事,不料同僚四处刁难,铸钱不给铜料,简直就等于掐死了他的咽喉,这些工部官员不知道吃了什么药,行贿都不行,由此许淡阳确实极为痛恨。 工部尚书是戴梓,不过他这个工部尚书干得大违常例,常年不在京师,老在遵化、鞍山、大同等一些矿厂之间转悠,所以这个官职几乎只是挂名,真正在京城主事的是两个侍郎。 林风觉得以戴梓的政治头脑,应该不可能搀合这种事情,看来应该是他手下的两个侍郎的主意——这个事很简单,谁给戴梓当副手都幸福之至,因为这个工部尚书大人虽然智商极高,但在政治上却近乎白痴,随便找个什么“军需紧张铜料不够”的借口,就可以在戴梓那里拿到手谕,然后再回头狠掐许淡阳,干得明目张胆肆无忌惮,没别的,出了事情林风责问下来,两位工部侍郎把手谕一晃,满脸无辜的道:“冤枉啊殿下,下官都是奉命行事!”然后戴梓这个白痴去背黑锅。 “算了、算了,”想都想得到这帮混蛋的嘴脸,林风无奈,心想戴梓看来还是不是适合做官,想来也是,牛顿当年做科学大臣也总出漏子,看来科学家就是科学家,不能错位,口中敷衍道“好吧,回头下个手谕给工部——不过你自己也得检省检省,仅此一次,寡人也不可能总给你擦屁股!” “谢主公!” “好了,你起来吧——坐!”林风一指旁边的太师椅“户部找你什么岔子?这事有些不对嘛,按道理说你们铸钱司属户部管辖,陈廷敬找你毛病做什么?如果真的出了事情他难道有什么好处?!” “主公不知,”许淡阳苦笑道“户部同僚与我在钱庄一事上意见不合。” “哦?”听到这个,林风倒来了兴趣“怎么个不合法?!” “户部诸位大人的意思是,大汉皇家钱庄应该是户部以下设的一个衙门,委任的掌柜、掌库、签事、二头、伙计等人,都应是朝廷官吏!” “这没什么不对啊,”林风奇怪的看着许淡阳,在他看来,国家银行的作用人员当然就是政府官员,难道这还有什么疑问“难道爱卿以为不妥?!” “正是不妥,”许淡阳正色道“主公以为,时下我朝的官吏之法是否得当?!” “什么跟什么?!”林风一怔,愕然道“什么当不当?!”他猛地回应过来,大惊道“你的意思是…咱们现在的官吏制度不好?!” “地方治事好与不好,原本不该臣下可以过问,不过既然主公有问,臣焉敢藏私,”许当阳略略谦逊,试探着道“主公可知,在乡里阡陌,读书人和老百姓都管官府衙门叫‘师爷衙门’!” 这个林风倒是知道,当下点了点头“不错,不少官员不通政务,确实有这个弊病。” “是啊,主公明鉴,其实自从前明数百年前开始,我华夏的地方政事大多都由这些师爷把持了,而官员们大多只是充在台前,与泥胎木偶无异,主公可知为何?!” “科举制度嘛,读书人抓着几本书死啃,然后做八股,中了科举就急急忙忙放出去做官,遇到复杂的政务,当然会闹笑话。”林风拍了拍脑袋,无奈的道。 “此事天下皆知,但主公可知,既然流弊已久,为何无人更改?!” “这倒是个问题,”林风点点头“朝廷里的官都是科举上来的,要改的话恐怕会阻力很大,大伙都觉得不好下手!” “此其一也,”许淡阳摇摇头“臣看法不同!” “哦,那你说说!” “是因为朝廷觉得这么这种制度很合理!”许淡阳苦笑道“庙堂里的大人们都以为,读书人只要品行好、德望高就行了,至于有没有才干,那是不重要的!” “不错!”林风大笑道“这帮混蛋确实这么想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官员最大的作用是管住人事权,然后以身作则,训导百姓,其他的什么刑名钱粮,大可交给手下的‘庸庸小吏’去办,所以在地方上,八五八书房不论知县也好、府台也好,最大的作用是监督手下人办事,而不是自己去办事!”许淡阳摇头叹道“所以读书人只要自身品行好、养得一身‘浩然之气’,即便是什么事也干不了的废物,也是不要紧的!” “呵呵,很有道理!”林风点头同意,现在的情形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不过这跟大汉皇家钱庄有什么关系?!” “臣以为,大汉钱庄与其他衙门不同,干系民生,维系营运,绝对不可象一般衙门那样唯唯诺诺,然后让小吏上下其手,大饱私囊!”见林风有些疑惑,许淡阳解释道“主公不知,所谓钱庄,其实与票号一样,除了监督天下银钱之外,大体上的业务也只是寄存与借贷而已,而若要cao办下去,非得有信用不可,若是象一般衙门那种做法,依臣看来,恐怕不出三天,这钱庄就要倒闭!” 坦白的说,林风虽然是后来人,但也确实不大懂这个东西,当下禁不住皱起眉头,疑惑的道“你的意思是,咱们的大汉钱庄要象民间经营票号那样去管?!” “正是如此,”许淡阳点点头“其实就臣看来,大汉钱庄,其实也就是一间大一点的票号罢了,与民间的当铺、票号相比,只是股东的来头大一点,权力大一点而已,并非是一座衙门官署!” “有趣、有趣!”林风一怔,随即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