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大盗_第十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节 (第2/3页)

再信汉人”而康熙却力排众议,授予重兵,坐镇甘肃、陕西,与南周王辅臣部、王屏藩部汉中对峙。不过好景不长,林风突率大军杀入北京,一举颠覆清廷中枢,天下风瘫,各处督抚大将惶惶然不知何去何从,甘陕绿营坐镇贫瘠之地,无衣无食,坐以待毙,军心涣散,哗变于顷刻之间,无奈之下,张勇趁汉军征讨准葛尔部之机,率大军归附,果然封赏优厚,再次得到了新主人的重用,被授予为陆军中将军衔,将号“安西将军”自领大军坐镇一方,堪比包土封茅。

    如果说投降之将算是“贰臣”那他就是“叁臣”了,不过这时倒可以稍稍庆幸,因为此次他援救的马鹞子王辅臣是“伍臣”如果和这些王八蛋比较,他觉得自己简直堪比关云之长、诸葛之亮。

    这个天气很不适合打仗,路途崎岖,粮道艰辛,部队的机动力大打折扣。张勇率部自剑州出发,整整花了两天时间,方才堪堪越过剑阁关栈道,经五连驿进入梓潼境内,川北的山地丘陵地形在此告一段落,山势逐渐缓和下来,呈现出一副小小的盆地状态,官道结冰之后也平整了很多,部队行动速度大大加快。大军行进一天,既疲劳又寒冷,人人默默无声,数万人行进之中,只听得到囊囔靴声,踏着细密的雪层,仿佛舂米的声响。

    这时前方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直到约莫数十丈外方才停了下来,一名亲兵轻轻扣了扣车门“启禀军门,第八军陈将军有报!”

    和王辅臣的部队大不相同,虽然同是投降汉军的部队,王辅臣所部因为战事紧迫的关系,没有来得及接受总参谋部的整编,亦没有经过军官调换和整训,因此,他的部队除了临时挑拨一个炮兵旅之外,实力没有得到任何加强,而张勇的甘陕绿营却是投降已久,麾下军官全部经过北京方面的调换和整顿,得到了林汉帝国的完全信任,因此武器装备、军事制度以及部队编制都经过了一番大改造,成为了一支全火器部队,补给完全、士气旺盛,所部官兵大多参加过镇压回民之战、讨伐王辅臣之战,向来以凶悍勇猛的白刃战著称,有实战经验的老兵比例不下于骑一军、骑六军、近卫步兵第一军等王牌主力,所以林汉帝国朝野上下,一直认为这支前身为甘陕绿营的降军已经成为汉军战斗序列的精锐部队,倚为西北干城。

    因为出于安抚以及政治影响方面的考虑,根据总参谋部的调整,大汉步兵第八军、第十军名为两个独立军番号,实际上可以算成是一个整编兵团,甘陕战区特设“安西将军府”机构,下辖第八、第十两个步兵军,其中步兵第十军是领中将衔统辖的大军,编制多出一个步兵旅,军长由安西将军张勇兼任;而第八军则由张勇的亲信部将、原伪清西宁总兵陈奇担任,授陆军少将军衔,将号“靖平中郎将”

    听到亲兵的禀报,张勇随手推开车门,车外的风雪立时灌了进来,浇得车内的暖炉瑟瑟直响,张勇抬头看了看天色,朝亲兵问道“陈奇怎么说?!”

    未等亲兵回应,一名中尉军官大步上前,单膝跪在雪地里,抱拳道“启禀大帅,卑职是第八军骑兵旅一营通讯官杨奉五——奉陈奇将军之名,面禀军情!”

    “讲!”

    “回禀大帅,我部前锋已经抵达梓潼河东岸,未发现敌军斥候!”杨奉五稍稍抬头,看了看张勇“咱们的哨马循河南下,搜寻步兵第十二军突围残部,两个时辰之前,咱们找到了两个逃散士卒,经辨认,正是日前我军调拨与步兵第十二军的炮兵旅士卒…”

    张勇眉头一扬,截断了他的话,急急问道“他怎么说?!——刘正呢?!他们知不知道刘正在哪里?!”

    “…”杨奉五低下头来,涩声道“回禀军门,两名士卒供述,刘正刘大人…已经阵亡…”

    一阵沉默。

    “起来说话罢,”张勇捏了捏胡须,叹道“怎么死的?还有没有其他人?!”

    “是、是!谢大帅恩典,”杨奉五抱拳道“回禀大帅,士卒说:当日敌军突然杀出,我军奋力抵抗,但敌军委实人数太多,不一会炮兵旅便与前队切断,各自寻机突围,刘正大人当时一面下令炸炮,一面组织人马朝剑州方向冲,但…但是…可惜后来敌军射了火箭,正中药车,刘大人当场被炸得尸骨无存…而所部其余官兵,俱俱被分割包围,不是被俘就是战死,只有少数落在后边的兄弟跑了出来!…”

    “知道了!”张勇点了点头,这个情报除了清晰刘正的下落之外,和前几天收到的没有太大区别,他朝这名通讯官挥挥手“辛苦了,下去喝口烧酒罢!”

    杨奉五稍稍逊谢,却没有去中军领烧酒,急急地上马奔回。马蹄声还未落下,参谋长接到消息,急忙从后退赶来,远远地大声问道“非熊兄,可有贼军踪迹?!”

    张勇转过身来,摇头道“没有,王屏藩打仗向来拼命,这回马鹞子有难了,他那八千残兵据守河口镇,粮草辎重又丢得七七八八,我估摸着最多能坚持个几天!”

    张勇的参谋长亦是昔日甘陕绿营的大将,名叫殷化行,他和张勇、王进宝这帮吃粮出身的大兵全不相同,正儿八经的武进士入仕,既能打仗冲锋,又能吟诗作画,在西北一带很有些名气,人称“儒将”

    这时虽时刻有接战的危险,但他身边却很少带亲兵,一人一马奔前趋后,参谋长干得很称职。看见张勇神色沉着,他打气道“不妨、不妨,马鹞子这回是着了道儿,不过他老于行伍,部下又是多年带出来的铁杆,一时半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