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和服街 (第3/5页)
又沉下脸来“我还年轻,加上又是个手艺人,不是那么识货。您不是说这是隐居嵯峨尼姑庵里画出来的吗?” “是啊,今天还要回庵去呢。对了,还要待半个月左右…” “算了。”秀男加强语气说“您回家不好吗?” “在家里安不下心来啊。” “这条腰带花样画得那样花哨,那样鲜艳,我为它的无比新颖而感到吃惊。我心想:佐田先生怎么会画出这样美的图案来呢。因此全神贯注地欣赏…” “…”“画面虽然新颖、有趣,可是同温暖的心却不大协调,不知为什么,仿佛给人一种荒凉的病态的感觉。” 太吉郎脸色苍白,嘴唇颤抖,说不出话来了。 “无论在怎样冷清的尼姑庵里,佐田先生也不至于被狐狸精缠身吧…” “唔。”太吉郎把那幅图案拉近自己膝旁,看得出神。 “对…你说得好。年纪轻轻的,却很有见地啊。谢谢…让我再好好考虑,重画一幅。”太吉郎说着赶忙把画稿卷起来揣在怀里。 “不,这样就很好。织出来感觉就不同了,水彩和染丝的颜色也…” “谢谢。秀男,你能把这张画稿拿去,给我织成某种颜色,用来表达我对女儿的温暖的父爱之情吗?” 太吉郎说罢,匆匆告辞,走出门去了。 门前流过一条小河,是具有浓厚京都色彩的小河。岸边的水草也以固有的姿势向水面倾斜。岸上的白墙,可能就是大友的家。 太吉郎伸手到怀里,把拿张腰带画稿揉成小团,扔到小河里去了。 丈夫突然从嵯峨挂来电话,说要她把女儿带来,去御宝[御宝,京都仁和寺的别称。]赏花。阿繁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她从来没有跟丈夫去赏过花。 “千重子!千重子!”阿繁像求助似的呼唤女儿“爸爸来电话了,你来接一下…” 千重子来了,她把手搭在母亲肩上,一边接电话。 “是,我和mama一起去。请您在仁和寺前面的茶馆等我们。好的,尽量快点…” 千重子放下电话,望着母亲笑了。 “是邀我们去赏花嘛,可mama您也真是的。” “干吗连我也叫去呢?” “因为御宝的樱花现在正盛开…” 千重子催促半推半就的母亲走出店铺。母亲还有点莫名其妙的样子。 以城里的樱花来说,御宝的明樱和八重樱是属于晚开的,也许是京都的樱花依依不舍离去吧。 一进仁和寺的山门,只见左手的樱花林(或许是樱花园)开满一簇簇樱花,把枝头都压弯了。 然而,太吉郎却说:“哦,这可不得了。” 原来,在樱林路上摆着成排的大折凳,人们喝呀唱的,吵吵嚷嚷,弄得乱糟糟的。还有些乡下老太婆兴高采烈地跳着舞,也有的醉汉打起震耳的鼾声,从折凳上滚落下来。 “这成什么体统!”太吉郎有点扫兴,就地站住了。他们三人终于没有走进花丛。其实,御宝的樱花,他们老早以前就很熟悉了。 在深处的树丛中,燃烧着赏花客扔下的垃圾,白烟在缭绕上升。 “咱们找个清静的地方溜溜吧,繁。”太吉郎说。 他们刚要往回走,只见樱花林对面、高松树下的折凳旁边,有六七个朝鲜妇女身穿朝鲜服装,敲着朝鲜大鼓,跳起了朝鲜舞。这边的情景远比那边的要幽雅得多。透过松林的绿叶缝间,也可以窥见山樱的花。 千重子停下脚步,欣赏了一会儿朝鲜舞蹈。 “爸爸,还是找个清静的地方好啊。植物园怎么样?” “是啊,那边可能会好一点。御宝的樱花只要看上一眼,也就算领略到春天的大自然景色啦。”太吉郎说着走出山门,乘上了汽车。 植物园从今年四月起重新开放。开往植物园的新辟电车,从京都车站频频开出。 “植物园也拥挤的话,咱们就到加茂川岸边走走吧。”太吉郎对阿繁说。 汽车在满目嫩嫩叶的市街奔驰。古色古香的房子,看上去要比新建的楼房更衬托出嫩叶的勃勃生机。 植物园打门前的林荫道起,就显得宽广明亮。左边就是加茂川的堤岸。 阿繁把门票掖在腰带里。开阔的景致使她的心情豁然开朗。在批发商店街看见的山,也仅仅是其中一角。何况阿繁很少出店铺走到马路上来呢。 走进植物园,只见正面喷泉四周开满了郁金香。 “这种景色已经失去了京都的情调,难怪美国人要在这儿盖住宅了。”阿繁说。 “喏,最里头就是。”太吉郎答道。 来到喷泉附近,春风轻轻吹拂过来,四处飞溅起小小的水沫。喷泉的左边,修建了一间相当大的钢筋玻璃圆屋顶温室。他们三人没有进去,只是隔着玻璃观赏各种热带植物。因为他们散步的时间很短。路的左边,挺拔的雪杉正在抽芽。下层的枝桠贴近地面伸展开去。它虽是针叶树,但那新芽却悠悠的翠绿,一般来说是不会使人联想到“针”字的。它和唐松不同,不是落叶松。假使是落叶松,是不是也有令人着迷的嫩叶呢? “我与大友先生的公子说了一通哩。”太吉郎没头没脑地说“不过,他的手艺比他父亲棒,目光也很敏锐,能够看透人家的心思。” 太吉郎喃喃自语,阿繁和千重子当然不会十分明白他说的什么。 “您看见秀男先生了吗?”千重子问。 “听说他是个纺织能手哩。”阿繁只是说了这么一句。因为太吉郎向来讨厌人家刨根问底。 从喷泉右边往前走到尽头,向左拐就是儿童游戏场。频频传来了孩子们的嬉戏喧闹声。草坪上还堆放着许多小玩意儿。 太吉郎他们三人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