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第1/3页)
第十章 太监与宫女顿时都躲远了。胤祯在屋子里听得很清楚;正在纳闷,不知道嗣皇帝是何用意,门帘一掀,出现一条高大的人影,是嗣皇帝;背后是皇后,白帕蒙首,身材也不矮。屋宇阴暗,面貌却看不清楚。 “十四叔”!嗣皇帝进门便即跪下,接着皇后也下跪了。 胤祯到吃了一惊,身不由主地,身子也矮了半截,口中说道:“万不敢当” 人已下世,恩怨都泯,而嗣皇帝这一跪有代父谢罪之意。一切不尽之意,在这片刻之间都表达了。 “快请起来!”胤祯扶着嗣皇帝的双臂,低声说道:“国体有关,传出去很不合适。” 于是叔侄两厢催其身,皇后有嗣皇帝拉了一把,方能站起,却又要以家礼见叔翁。胤祯再三辞谢,终于侧身而立,受了皇后的半礼。 接着是三个皇子来拜见。嗣皇帝已有三子,长子永璜八岁;幼子出生才三个月,尚未命名;次子就是皇后所出,为先帝视为“瑚琏之器”的永琏。胤祯亦听说过这回事,因而格外注目。 那永琏看上去像是个十岁左右的大孩子,其实只得五足岁两个月,生的方面大耳,十分体面;不但极懂规矩,而且全不“怕生”叫一声“十四爷爷”有模有样地撩起白布孝袍下摆,磕下头去。 “好了,好了!”胤祯颇为高兴,一把将他拉了起来,揽入怀中,亲了一下,摸着他的脑袋问道:“你今年几岁?” “六岁” “六岁不该念书了吗?” 清朝的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就传在乾清门东的上书房上学,永琏却是嗣皇帝自行课读“早就念了。阿玛叫我念唐诗”接着,永琏便朗朗然的念道:“‘御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居然是杜甫的“秋兴八首” “御露凋伤枫树林”七字入耳,胤祯心中一动,用个嘉许而拦阻的手势,让永琏停了下来,然后看着皇后问道:“他是那个月生的?” “六月” “喔!”胤祯点点头,生于盛夏,与“玉露”、“枫树”都无关,他觉得自己是过虑了。 “十四爷爷,你抽烟!” 胤祯不过手刚一伸,永琏便已将他掖在腰带中的那竿玉嘴方竹的短旱烟袋抽了出来,送到他的手中。 六岁的孩子如此机敏实在可爱,胤祯毫不迟疑的将系在项上,挂在胸前的一块玉佩取了下来,扒开他的小手,纳玉于掌,然后握紧了他的手说:“好好儿留着玩,别弄丢了。” “哟!”皇后急忙说道:“十四叔怎么把爷爷赏的玉,给了孩子?” 这真是其词有撼,其实深喜。原来胤祯生于康熙二十九年戊辰,生肖属龙,自他三十一岁那年,授为“抚远大将军”特准用正黄旗,暗示等于御驾亲征,满朝文武,便知天命有归,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入觐,两个月后便是他的生日,圣祖特赐一枚美玉所雕的蟠龙玉佩,表面似乎因为他肖龙,所以赐此珍玩,其实是再一次的宣布,传位于胤祯的决心未变。如今用它来赏永琏作为见面礼,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永琏!”皇后庄容教导:“给十四爷爷磕头!一辈子都别忘记十四爷爷成全你的恩德。”话刚完,永琏已规规矩矩的跪下磕头,胤祯一把将他拉了起来,摸摸他的脑袋,说声;“乖!好好玩儿去吧。我跟你阿玛有话说。” 这是暗示,皇后亦须回避。等一双母子退了出去,嗣皇帝随即向胤祯请个安说:“太祖高皇帝的天下,不想落在我的肩上,真有恐惧不胜之感。请十四叔教诲!” “这也是天意!”胤祯略有些迷茫的神情“十三年积下来,我的话很多,一时还不知道打那儿说起。你先请坐!” “是。” 嗣皇帝悄悄走到廊上,细心察看,看侍卫、太监却都是远远站着,不至于会听到屋子里的谈话,方又回了进来,在胤祯身边的白布棉垫子上,半跪半坐。 这是胤祯手中已多了一个小小的锦袱“你阿玛几次想要我这包东西,我看得严,才能留到今天。”胤祯略停一下又说:“即是天意,我今天就传了给你吧。” 说完,他站起身来,将那锦袱置在正中花梨木八仙桌上;然后甩一甩衣袖,在桌前恭恭敬敬的磕下头去。 这时嗣皇帝亦已起立,见此光景,急忙也跪了下去,心里是又兴奋、又好奇,不知道要传给他的是什么? “你也该行礼”胤祯说道:“我传给你的是圣祖仁皇帝的手泽。” 一听这话,嗣皇帝就胤祯刚才所跪之处,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礼毕仍旧站着,等待授受。 于是胤祯郑重其事的揭开锦袱,里面是三本毫不起眼的册子。 磁青纸的封皮,上贴纸色已泛黄的宣纸签条,淡朱四字:“治国金鉴”;一望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