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章上卷--10 (第2/2页)
一附院除外科以外的四大炼狱之一。 他们一报道即被拆开。黎糯上半月转外科急诊,下半月去内科急诊,盛青阳则与她相反。 和患者人数相比,急诊医生真心少得可怜。 一线的急诊医生包括进修医生都和工厂里的工人一样三班倒。跟着年资和职称的升高,到了二线班则不用再翻班,负责日班和值班。 按照一线和二线排班的次序,整个办公室里一般同时会有两名医生接待患者:白天的话是早中班医生和日班医生,晚上则有中夜班医生和值班医生。实习同学的作息与带教老师一致。 她跟的老师姓张,一直笑眯眯的,为人挺和气。 黎糯一坐到他身旁的椅子上,张老师便笑盈盈地回头问她:“今天早中班,晚上十点下班,没问题吧?” “没问题。”她答。废话,有问题又能怎么样… 早中班医生不管救护车、抢救室、预抢救室和EICU,这些由日班、中夜班和值班医生处理。只有遇到特别忙乱的情况,比如多辆救护车同时送到,才会帮忙分管。但是本着首诊负责制的原则,早中班医生处理过的躺在抢救室和EICU的重病人亦由其善始善终。 那早中班医生干些什么呢?就是各种看病,看各种病,例如手痛脚痛肚子痛,大伤小伤穿通伤… 一个上午,黎糯忙得不可开交,或学习门急诊cao作系统,或跟在带教后头摸肚子,或在诊室和清创室间来回蹦跶。再加上新手上任,她有些犯晕,半天找不着北。 待她终于能歇口气,抬头看钟,已是下午两点。摸出手机,未读来信若干。 十条里是八条是路心和同学发来的。 “下临床第一天就值班,还碰上元旦,求安慰…” “医嘱打不来被鄙视了…” “怎么办怎么办我好不安,哭。” “你死了?没死吱一声。” “看来是死掉了,嗯。”… 黎糯表示做了三年多的室友,她还真是头一次见着路院花六神无主的样子。 趁着带教让她去买“下午茶”的时间,她打了个电话安慰值班同学。 “你还没死啊?”路心和劈头盖脸来一句。 “放心,快死了,”她在便利店里转了三圈,哀叹:“快饿死了。” 这个尴尬无比的时间点,便利店只留下几只别人挑剩的饭团。想起张老师的殷殷嘱咐:求量不求质。她便随意挑了一些,匆匆离去。 方提着袋子回到诊室门口,黎糯就被震撼到了,以至于手里的袋子差点落地。 诊室里面坐着个年轻男性患者,鼻青眼肿,且一根钢丝横贯头颅,还在不停地晃啊晃… 带教正在详细询问患者病情,一边吩咐护士找工人推平车过来。 “小黎你来,”张老师招手“电脑打模板常规血一套,再开张加急的CT单,打电话给影像中心告知一下,还有把脑外的人吼下来!” 和医生的严正以待相比,病人倒是颇优哉游哉,躺上了平车还不停地辗转反侧。 张老师怒道:“不是叫你不要乱动了吗!”接着嘱咐黎糯:“这病人在脑外的人下来之前你负责盯死他,CT也陪着一块儿去。” “好的。”她答道。 可这病人实在不是盏省油的灯,在平车自抢救室推往影像中心的途中甚至坐了起来,瞅着四周惊奇道:“原来急诊长这样!我第一次来。” “你能躺下来吗?”她边劝阻病人边滴汗:你是来急诊一日游的么… 患者恍若未闻,经过补液大厅时更是伸长了脖子“啧啧啧,人真多。” 人群中不知谁尖叫了一声,颤抖地嚷了句:“这人脑子里有根钢丝!”他们立马成了补液大厅内外所有人的焦点。 “你躺下来行吗?”黎糯差不多快求他了。 可她和家属的劝说都没用,病人仍然看得兴致勃勃,导致平车犹如花车行进般在好奇者之中缓慢前行。 这时,隐约听到身后的补液大厅里有家属冲到内科急诊诊室,焦急地喊道:“医生医生,我妈被刚刚那个脑子里插钢丝的人吓得脸发白,心跳一下子飚上去了。” 推平车的工人大叔终于不能忍了,朝病人大吼:“你给我躺下来!坐着干嘛啊?示威游行啊?你不要命了啊?给我躺好了!立刻马上!” 说来也怪,病人经大叔一阵吼后,竟然听话地乖乖躺下。 将他安全送至影像中心,工人大叔问黎糯:“小姑娘刚下临床?” “是。”她纳闷,大叔怎么知道? “气场太弱。”大叔鄙夷地总结。 晚上九点左右,诊室里送来了一名绞窄性肠梗阻的中年女性。 鉴于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予胃肠减压、补液后,建议即刻行坏死肠段切除术及剖腹探查术。 “我急诊。你们谁二班?”张老师立即联系外三。 “是岳主任。”对方说。 “你们运气不错。”他挂了电话开始让家属签手术同意书“今天的值班医生是我们医院外三的第一把刀,一般门诊病人想要他开个刀起码得排三个月的队。” 过了会儿,从手术室打来电话。 却是岳芪洋。 “血和平片我电脑里看过了。病人情况如何?”他问。 “不是很好,要尽快开刀。”张老师答。 “术前准备呢?” “已经好了。” “十分钟后接上来。” 刚想挂电话,岳芪洋又说:“这边缺人,找个二助。” 张老师放下听筒,笑盈盈地回头瞅着黎糯,说:“小黎啊,要不,你去手术室帮下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