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五无路走春华做歌女神威展康熙大 (第2/3页)
不唱,呆在那里不动了。胤祯心如明镜。他刚才写的这首《南乡子》词,乃是当年胤礽所填。因为写得轻薄,不敢外传,可是却被四爷瞧见过。今天,四爷写了出来,是有意试探。前些天,他去探望十三弟时,胤祥交待过,说郑春华已被救出,住在通州,由十三爷府上的老管家文七十四照应着。第二天,四爷就派人去寻找他们。可是,家人回报说,十三爷犯事之后不久,这里常有人来sao扰。文老头和那女子早就走了,去了哪里,没人知道。今天,在酒楼中,四爷偶然听到了这清歌妙音,就动了心思。如此歌喉,如此板眼,没经过大内乐师的调教,是唱不出来的。而且,唱的又是胤礽的词,不是郑春华还能是准呢?于是,才有了这进一步的试探,此刻,见郑春华呆在那里,四爷又有意地催问一句:“哎,文姑娘,你怎么不唱啊?” 那女子突然泪流满面地跪下了:“爷,奴才斗胆问一句,这词,您老是在哪儿见到的?” 胤祯正要答话,门帘一挑,那个帮女子收钱的老汉进来了。他抢前一步,跪倒在地: “四爷,老奴才文七十四请爷金安。” 四爷一听他就是文七十四,高兴地说: “哦——你就是文七十四啊,叫我找得好苦呀!听说你们搬了家,也没人知道去了什么地方。我还以为你们回山西老家了呢。” 文七十四恭恭敬敬地说:“四爷,一言难尽啊。自从十三爷犯了事,我们在通州就住不下去了。后来有传言说,顺天府要来抄家,所以我带着…哦,带着她跑了出来,想投奔四爷。可是去了几次,都被门上的挡回来了。我一想,也难怪他们,一个像叫化子似的老苍头,门上人怎敢去惊动四爷呢?实在没法了,只好隐姓埋名,在这酒楼里卖唱糊口,等着十三爷的好信…” 四爷明知故问:“哦,原来如此,这女子是你的女儿呢,还是儿媳妇呢?” 文七十四连忙说:“爷,您千万别这样说。她既不是奴才的女儿,更不是媳妇。说出来,奴才有罪,请四爷明鉴。” 那女子听到这里,也“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奴婢郑…不,文三娘叩见四爷。” 还有什么可问,什么可说的呢?四爷的猜想证实了。面前这位形容憔悴的女子,正是那个被太子玩弄后又要杀死的贵人郑春华。一时间,天家的体面,父皇的名声,祖宗的规矩,朝廷的王法,二哥的卑鄙,十三弟的嘱托,郑春华的苦命,全都涌上了胤祯的心头,他真不知如何是好了。忽然,四爷想起了父皇那个“放太甲于桐宫”的考题,想起了今晚二哥胤礽办的这件犯禁的事。如今,朝廷上下都在议论胤礽要“东山再起”胤祯是不相信的,可是父皇这个题目出得又让人不能不猜测。今晚,他让贺孟頫去皇上那里自首揭发,用意很深。一是借此机会,让贺孟頫出头去试探皇上的口风。如果皇上真有重立太子的意思,就不会重责胤礽。假如皇上没有启用太子之意,这个状子一告,就会把胤礽彻底打垮,扫清了自己继承皇位的一大障碍。今天,偶然的机缘,得到了这个郑春华,无论从哪方面说,这女子都会成为自己手中的一张王牌。想到此胤祯开口了: “这酒楼人多眼杂,不是说话的地方。你们今夜随我回府,明天我叫人给文姑娘买张度碟,你暂且带发修行吧。” 老四是个精明人,他知道阿哥党的人对郑春华的事,并没有撒手不管。眼下虽已是半夜,怎能保证在街上不出事儿呢?所以,他让郑春华坐上了大轿,自己则仍然穿着便装,和性音和尚一起,徒步而行。 他这个顾虑不是多余的,一行人刚过了金鳌玉栋桥,性音赶上一步悄声说道:“四爷谨慎,有人跟踪!” 四爷心中陡然一惊!啊?!果然有人跟踪,而且来的好快呀。如果今晚郑春华被人从我的大轿里抬走,明天上早,就会变成轰动京师的特大消息,我老四就全完了。他抬头往前一看:四个彪形大汉,已经拦住了去路,全是双手卡腰,黑帕蒙面,只露着两只贼亮的眼睛。再往后一看,还有大约六七个人已经包抄上来。见到这阵势,四爷心中更是紧张。性音却微微笑着说了一句:“四爷放心,有青猴儿在,咱们吃不了亏。”一边说,一边大步向前,略一拱手说道:“喂,前边是哪条道上的朋友,幸会幸会。” 站在最前边的一个大汉冷笑着说:“少废话,爷们和谁都没交情。拿出五百两银子来,咱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道出半个不字,爷们连钱带人全都要了。” 性音坦然一笑说:“好,痛快!不过兄弟身上带的银子不够,且放我们回家,明日兄弟在嘉宾楼设宴款待各位,五百两银子,一钱不少,如何?” 那大汉一撇嘴说:“嘿嘿,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呢。明儿个你要不来,爷找谁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