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楔子 (第2/4页)
士迟疑了一下,又一欠身,道:“罪臣遵旨,谢陛下隆恩!” 中年人坐了下去,白衣文士也坐了下去! 坐定,中年人向着那名内侍摆手说道:“出去,没有朕的话,任何人不许前来打扰!” 那名内侍应了一声,低头走了出去! 这书房里,就剩了中年人跟白衣文士两个,琉璃灯辉煌的灯光下,有着短暂的一阵沉默。 忽地,中年人轻叹了一声:“卿家,可知道你离朝去朕多久了?” 白衣文士道:“回奏陛下,罪臣知道。” 中年人摇了摇头,脸上浮现一丝苦笑:“不少年了,在这不少个岁月中,朕连下圣旨,晓谕天下,甚至远及四方藩属,一直到处找寻你…”白衣文士双眉微轩,道:“罪臣知道,所以今天罪臣回朝面圣,领受处置!” 中年人唇边闪过一丝抽搐,叹道:“朕于奠基之初,为后世子孙,朱家天下计,确曾杀戮了不少功臣,朕也不否认当初确有杀你之意。这数年来的前一段时期,朕找你也是为杀你以除后患,可是到了后一段时期,朕却改变了主意…” 白衣文士没有接话。 中年人接着说道:“如今,朕找你只是想跟你你谈,也就是说朕很想念你,你明白么? 卿家。” “罪臣以为,陛下多疑泯智,自斩国基,所作所为也未免太狠太绝了些,后来的胡惟庸不必提,刘伯温、徐达、胡大海等人人有辅佐开国之功,到头来却落得-个悲惨下场,陛下何忍,固然,陛下为的是朱家天下,后世子孙,然而陛下该明白一点,倘朱家子孙人人圣明,无人能夺朱家天下;倘朱家后世不肖,便是百姓,也能亡明啊…”中年人身形颤动,脸上抽搐,点头叹道:“朕明白,朕明白!可惜朕明白得太晚了,所以我优待厚赐他们的后人,人人有追封,子子孙孙承袭爵禄,所以我才把你找了来呀!” 白在文士道:“厚待追封是陛下对他们的愧疚有所补救,把我找来又为何?” 中年人道:“朕找你来,一方面是为了一吐心中郁结,另一方面也是要利用这难得的一次见面机会,托付你一件事!” 白衣文士道:“陛下请吩咐,罪臣一本当年辅佐之旨,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中年人一叹说道:“朕早该知道你值得信赖…” 略顿,接道:“朕托付你的是,朱家后世倘有不肖子孙,尽可取而代之!” 白衣文士一震,低头道:“罪臣不敢!” 中年人道:“卿家,朕说的是肺腑之言,你该知道,这天下、这黄袍、这宝座,原来是卿家你挣的…” 白衣文士道:“陛下…” “难道不对?”中年人道:“论辅佐,伯温功高,论军功,徐达为最,然而,事实上只有朕明白,最高的功劳该属于卿家。朕记得,当年起事,你奔走调协,最受各方爱戴,只要你说一句话,各路兵马会拥你而不拥联,然而你却将黄袍加在了联的身上,朕早该知道你是个怎么样的人了。如今朕命你取朱家后世不肖子孙而代之,乃理所当然之事…” 白衣文士有着短暂的一阵激动,道:“陛下盛意,罪臣感激涕零,然而罪臣愿一本当年初衷辅佐本朝…” 中年人一叹道:“卿家,要知道,朕的话并非无故而发,太子标已先朕而去,太孙允-(后日的建文帝)今年只有十七岁,朕的二十四个儿子之中,无一是接位之才,所以朕才托付你…”白衣文士道:“罪臣愿辅佐本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卿家,你这不是表现忠心,而是使朕在临崩之时忧虑不安!” 白衣文士迟疑了一下,毅然说道:“那么,罪臣遵旨!” “这才是!”中年人笑了,笑得很爽朗,却也难掩一丝凄凉意味,道:“卿家无罪,罪在朕躬,如今你不可再自称罪臣,请恢复当年你我之间的原有称呼!”白衣文士忙道:“罪臣不…” 中年人“嗯”地一声,道:“你这样是让朕难受,别忘了你才是真正的当今世上第一人,也别忘了朕这身黄袍是怎么来的!” 白衣文士道:“陛下要这么说,罪臣越发地不敢!…” 中年人笑道:“那么朕不说!” 白衣文士欠身说道:“臣遵旨!” 中年人笑了,这回笑得更爽朗,道:“腻人烦人的事儿不谈了,谈谈咱们的私事。多年不见了,朕还没问我好!”白衣文士道:“托陛下洪福,臣…” 中年人道:“我!’ “是!”白衣文士道:“我尚称粗健!” 中年人笑道:“说服你还真不容易,又回到武林去了。” “不。”白衣文士道:“我也有多年没跟武林中的昔年旧识来往了,这多年来,只在一处乡隅务农度日!” “好惬意。”中年人道:“你知道,朕本淮西布衣,那生活值得追忆。如今披上这身黄袍,倒觉得处处受了它的拘束。对了,有件事朕以为你该知道一下,你知道‘胭脂井’?” 白衣文士点头说道:“我知道。” 中年人笑了笑,道:“在‘胭脂井’畔,有座美仑美奂,宏伟庄严的王府至今空着,朕为那些雕梁画栋,狼牙 飞檐惋惜…” 白衣文士一阵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