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第2/3页)
” “我猜也是。知道这是谁的房子吗?听说过卡齐米尔·利万道斯基博士吗?” “没有。” “你是不会听说过。他是一个老家伙。退休在家,坐在轮椅上。是个怪人。不和别人接触。这个地方过去是消防站。” “我觉得肯定是这类地方。” “几年前两个建筑师买下这里,加以改造。他们把房间全部打通,重新装修。他们肯定有不少钱,因为他们毫不节省。瞧瞧这地板。再看看那窗框。” 他指出细节,加以品评。 “后来,他们厌倦了这个地方,或他们彼此感到厌烦,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把这儿卖给了利万道斯基博士。” “他住在这儿?” “他根本不存在。” 他说。他说话的方式不断变换,一会儿像草根阶层,一会儿像知识分子,一会儿又变了回来。 “邻居们从没见过这位老博士。他们只见过他忠心耿耿的黑仆,只见他开车进进出出。这是我的房子,马修。我带你参观一下如何,只收一角导游费?” 这个地方真不错。顶楼有健身房,举重和健身器材样样俱全,还有桑拿和按摩浴缸。 他的卧室也在这层楼上,铺着毛皮床罩的床位于房屋中央,正对着上面的天窗。二楼书房有一面墙放满了书,还有一个八英尺的台球桌。房里到处都是非洲面具,间或散放着一组组非洲雕塑。钱斯偶尔会指着其中一座,告诉我是哪个部落的手艺。我提起在金的公寓里也见过非洲面具。 “博罗社会的面具,”他说“是丹人①的。我在我所有女孩的公寓里都放一、两样非洲的玩意。当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不过也不是垃圾。我不收集垃圾。” 他从墙上取下一个样式颇为粗犷的面具递给我,让我好好看看。眼洞是方形的,面部轮廓都是精确的几何形状,具有浓重的原始气息。 “这是多贡人②的,”他说“拿着它。欣赏雕塑只用眼睛还不够,必须加上手。来吧,摸摸它。” 我从他手中接过雕塑。比我料想的重得多。雕刻用的木头质地一定很细密。他从柚木底座上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他说:“嘿,亲爱的,有留言吗?” 他听了一会儿,放下电话。 “平安无事,”他说“喝点咖啡吗?” “如果不麻烦的话就喝点。” 他向我保证一点都不麻烦。 煮咖啡的时候,他跟我谈起非洲,说他们的工匠并未把自己的作品当成艺术。 “他们做的每样东西都有特定用途,”他解释道“或是保护房子,或是抵挡恶鬼,或是用于特定的部落仪式。如果面具失去效力的话,他们就把它扔了,再做新的。旧的成了垃圾,他们或是把它扔掉,或是烧掉,因为它们毫无用处了。” 他笑起来:“然后欧洲人大驾光临,发现了非洲艺术。那些法国画家从部落面具中获得了灵感。结果,现在非洲出现了这种现象,有人终生制作面具和雕像,出口欧洲和美国。他们按照传统样式雕刻,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但那很可笑。他们的作品毫无用处,里面没有任何情感,毫不真实。你看着它,拿着它,你再感受一下真品,如果你有点艺术鉴赏力的话,马上就能辨出不同。很有趣,是不是?” “是很有趣。” “如果我手头有这种垃圾的话,我会给你看,但我没有。我开始时买过一些。你只能在错误中学会鉴别。但我把那些东西处理掉了,扔到那边的壁炉里烧掉了。”他笑道“我买的第一个真货还保留着,就挂在卧室的墙上。是丹人的,博罗社会的。那时我对非洲艺术一窍不通,但在一个古董店见到它时,我马上被那个面具的艺术性吸引住了。” 他停下来,摇摇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实际上,看到那块平滑的黑木头时,我觉得见到的是一面镜子。我看到自己,看到我的父亲,我看到了那遥远的年代。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不好说。”—棒槌学堂·E书小组— “妈的。也许我也不知道。”他晃了一下头“那些老雕刻工中的一位做了这个,你猜他会怎么说?他会说:‘见鬼,这个疯狂的黑鬼要这些古老面具干什么?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都挂在该死的墙上?’咖啡好了,你还是喝不加糖、不加奶的,对吧?” 他说:“侦探到底怎么办案的?你从哪儿开始?” “先到处转转,跟大家聊聊。除非金碰巧被一个疯子杀死,否则她的死因一定源自她的生活。”我敲着笔记本“关于她的生活,你所知甚少。” “我猜也是。” “我会跟人们谈谈,看他们会告诉我些什么。也许这些信息拼凑起来会有所指向。也许不会。” “我的女孩会对你畅所欲言的。” “那很有帮助。” “倒不是说她们肯定知道些什么,但如果她们知道的话——” “有时我们知道一些事情,却不知道我们知道。” “有时候我们说出一些事情,却不知道我们说了。” “没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