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戒_第三章亲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亲信 (第6/8页)

犯愁,让他犯愁的人就是李鸿举。

    从主观来说,赵德海对这件事并不支持,要不然,也不会在两年前就否决了王万友的建议。可周仕明的示意,又让他不敢小视。虽说周仕明只是省人大的副主任,在省里,却是个举足轻重、左右逢源的人物,省委书记与他渊源甚深,卧龙市每每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周仕明出面,都会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加上现在自己想要在仕途上再进一步,难免还要倚仗着他上下周旋。

    当周仕明在电话里提出重建隆光寺一事时,赵德海先是“嗯啊”了一下,还没等他说出什么来,周仕明咳嗽了一声说:“德海啊,我为了谁?还不是为你着想!动一个市长很容易,可怎么动?往哪儿动?这说道就多了!现在你主持卧龙全面工作,能不能顺利过渡到市委书记,关键看你有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要不让人家凭什么服你?我知道你在城市建设和民生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可也因此惹出了多少麻烦?…省里在这些事上是有想法的。”

    赵德海知道周仕明所指的是城市建设中引出的一些上访事件,心里微微动了一下。他明白周仕明说的全是实情,这几年,中央重视信访工作,倾听百姓呼声,解决百姓困难,着实解决了一些积压的问题,但也由此引出了一系列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卧龙市曾经在去年连续出现过几次进省上访事件,省委书记亲自给赵德海打电话,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批评,直把赵德海弄得像耷拉脑袋的小瘟鸡。转过头,赵德海把一肚子的火气发在了分管市长和局长的身上,怒气才算平息了一些。

    不过仔细想想,有些上访问题,实在是与卧龙、与他赵德海没有多少关系。就说去年冬天,一批民工声势浩大地裹着棉被围着卧龙市政府上访。见着黑压压的人群,腊月天里,信访局长顿时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带上几个人,急匆匆地走到人群当中,经过一番了解才明白,原来这批来自H省的民工跟着当地的包工头来到卧龙市的邻市承包工程,工程地点正好与卧龙市接壤,便把民工们安排在了卧龙市暂住。结果工程没谈成,包工头跑了,把民工们扔在了卧龙市。民工们并不知情,还以为包工头在联系工程,几天下来不见人影,才感觉有些不对头,再打包工头的电话,居然是一个女声甜美地告诉他们: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天寒地冻,民工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情急之下,决定集体上访,三百多人裹着棉被,浩浩荡荡地到市政府前的小广场上静坐,要求给予解决。按照常理分析,这批民工除了住在卧龙市的地界上,与卧龙没有任何关系。可民工们就是抓住了住在卧龙市这点不放,要求卧龙市给予解决,还说要不然就坐在市政府的门前不走了。

    无奈之下,卧龙市政府在与邻市沟通之后,由两市共同出资,为这些民工购买了返回H省的火车票,并安排专车专人将他们送上火车,事情才算了结。

    最令赵德海烦心的是,这两年跟着上访事件吃了挂落儿的领导们不胜枚举,每样工作都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儿一票,那儿一票,任何一票就能把一个领导给画下去。一想到这,赵德海就会心生不安。

    他灵机一动,对周仕明说:“我这头没什么问题,倒是鸿举对这件事好像…不大支持!”

    “要不我怎么说你们还是不成熟呢?想事情都单纯,要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嘛!这样吧!这件事,我会和鸿举谈的…关键是你要坚持住自己的立场,作为一市之长,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威望!”

    按照赵德海的想法,周仕明在李鸿举那里有了交代,两人的沟通一定会很顺畅。他本来不想让李鸿举知道周仕明给他打电话的事,思来想去,还是对李鸿举的倔脾气有些打憷,他决定干脆来个开门见山,把周仕明推到李鸿举面前,要是李鸿举不同意,也不是自己不给周仕明面子了,全是李鸿举不支持周仕明。卧龙市的大小官员都知道周仕明对李鸿举就像老子对儿子,如果他们意见相左,自己正好乐得不做这个事,还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所以当李鸿举坐在他对面时,赵德海直接说:“鸿举,昨天我接到了老市长的电话,和我提起了重建隆光寺的事儿…”

    赵德海注意到李鸿举脸色顿时变了一下,他沉默了片刻,接着说:“事实上,早在两年前,我就反对过这件事。关于理由,当时我已经进行了说明。一来隆光寺地处市中心,位于商业区中心,单独建设,不符合全市的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二来莲花山的众多寺庙已经形成规模,隆光寺经历这么多年,逐渐衰亡,差不多已经被人们给忘光了,重复建设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三呢,重建所需资金不是笔小数目,现在市财政的情况不比从前,基本是工资财政,如果盲目投资,必然会加重财政的负担。可是…我却不得不否定自己当初的想法。想必你也听老市长说了,那位台商孙悟空准备对隆光寺重建投资,这项投资涉及海峡两岸的关系,更涉及宗教事宜,而且还是在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所以…”赵德海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李鸿举,把身体靠在坐椅上,点燃了一根香烟。

    李鸿举没想到赵德海会把周仕明推到台面上来,当时也就明白了赵德海的用心。暗自骂了一句“老狐狸”!嘴上却说:“具体怎么办,当然是以市政府的意见为主,不过…我个人的意见是,反对重建隆光寺!理由和您当初的想法一样,现在市里各项建设需要的资金太多了!想必您也听说了,市聋哑儿童学校暂时借用了钢铁厂的俱乐部做教室,虽然有了着落,可并不是长久之计。关于重建学校一事,政府一直在强调暂时资金紧张。如果重建隆光寺,对那些学生和家长怎么交代?人家会问,重建学校没钱,重建寺庙怎么就有钱了?”李鸿举尽量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可语气上,还是越说越激动。

    李鸿举的态度引起了赵德海的不满,他强硬地说:“这话是怎么说的?难道你分管市长知道孰轻孰重,我这个主管市长反倒不知轻重了?鸿举,你要充分认识到,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要不然老领导会这么关注这件事?”说到这,赵德海看了李鸿举一眼“我的意见是,在明天的常务会议上,先把这件事情探讨一下,然后由你负责带队做一个全面的可行性调研报告!当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