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官戒权 (第3/7页)
。 周仕明嗔怪王万友“你呀,叫我怎么说你呢?…怎么能在佛祖面前胡言乱语!佛说十善业道——离杀生、离偷盗、离邪行、离妄语、离两舌、离恶口、离绮语、离贪欲、离嗔恚、离邪见。离绮语就是告诉你,不能在佛祖面前说这yin词艳语。你个王大肚子…”随后,周仕明宣了声佛号,说“还望妙仪师父宽宏大量,不要怪罪!” 王万友的一张胖脸顿时成了红布,抽了自己一个嘴巴,说:“得…我这张破嘴,就不能说话,说了就得罪人。妙仪师父,您大人大量,原谅我,啊?原谅我!” 妙仪瞥了王万友一眼,怒气渐消,夸奖周仕明:“难怪是领导,到底见多识广!十善业道说得一个都不差!” 周仕明哈哈一乐说:“小师父也不是凡人…如果新建哪家寺院,一定要请你过去做住持。” 妙仪抿着嘴角浅笑,说:“那可不成,小尼的修为尚浅,岂能担此重任?” 见两人有说有笑,王万友指着一边的签筒说:“老市…那什么,要不您抽一签试试?” 周仕明点着头说:“好!好!”妙仪以为王万友说的意思是周仕明姓石,也跟着说:“石施主,请!” 看着这一幕幕,李鸿举突然觉得心头一疼,仿佛看到自己尊崇了四十几年的偶像在青云寺里一点点地矮小下去。 李鸿举没有想到,周仕明和王万友成了他眼里的风景,而他却成了另一个人眼里的风景——那个人在大殿外已经盯了他好一阵子了。 妙仪突然冲着大殿外喊了一声:“老师!…” 李鸿举下意识地回头,只看到一个背影,一闪便转过殿角不见了。就那么一闪,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的一身灰布直裰,同样剃度过的青白头皮,体态却是不可名状的窈窕俏丽。他脑子里忽悠一下,肯定自己不是见色起意。但那是什么呢?…脑子里又忽悠一下,同时心里咯噔一声:那个背影太熟悉了!… 2 为了重建儿童聋哑学校一事,李鸿举到底还是和赵德海吵了起来。 在李鸿举之前,赵德海已经教训了一通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和信访局局长。 这两年,卧龙市一直在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市委、市政府的主导思想是让棚户区的居民都住进宽敞明亮的花园式小区。想法是好的,政策也是好的,符合国家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的总体要求,更得到了卧龙市广大市民的拥护。可在执行的过程中出了偏差,因为拖欠工程款,工程方迟迟不交工。楼房不能按期交付使用,棚户区的居民就不能按期上楼。这些居民多是家境较为困难的群体,老平房拆除了,只能租房子,挤在亲属家里度过这段时间,现在回迁的时间早就过了,却迟迟没有动静。动迁市民自然怨声载道,已经连续多天在卧龙广场进行抗议。今天更干脆,几百人集体到市政府楼前上访,要求政府给出一个明确的回迁时间,声称,如果得不到明确的答复就要进省、进京去上访。 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市长赵德海不敢轻视,责成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以市政府的名义,出面接见了群众代表。 副市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口干舌燥地一遍遍解释:政府知道群众的困难,希望大家也要理解政府的难处…然而,对于群众提出的实质问题,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群众代表们直白地说:“咱们不是来听你讲大道理的,就想知道什么时候让咱们上楼…你说话好使不?要是不好使,就让赵市长和咱们见面!” 分管城建的副市长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撒谎说:“赵市长去省里开会了。” 群众代表说:“我们早上看着他坐车进去的。我们一直站在门口,里不出,外不进的,赵市长长翅膀了?今天我们要是见不着赵市长,就住在市政府了…” 副市长只好改口说:“赵市长正在接见外商…” “那让他接见吧,见完了外商,再见咱们!” 无奈之下,赵德海只好亲自出面对上访群众进行安抚,最终答应一个月之内一定让所有的动迁居民都能按时住进新楼。上访群众这才渐渐散去。 回过头,赵德海就把分管城市的副市长和信访局局长训了一通。 李鸿举走到赵德海办公室门口时,刚从里面出来的那位副市长给李鸿举递了个眼色,暗示他,赵德海心情不好,能拖着不说的事,暂时就不要说了。李鸿举犹豫了一下,眼前却浮现出聋哑孩子们期盼的眼神,还有黄燕燕布满泪痕的面容,他长吁一口气走了进去。 作为市政府的一把手,赵德海工作能力比较强,就是工作作风方面有些“唯上论”对待上级领导和下属的态度截然不同。偶尔还会对他的副手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乱发脾气,惹得下属表面上对他谦恭,背地里却是一肚子的牢sao。 赵德海有个特点,每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他总会习惯性地用右手梳头发,当他停下动作时,通常就会有结果了。 他在刚刚任市长的时候,这个习惯动作加上极重的烟瘾,愁坏了电视台的记者。政府召开的各类会议上,记者们的眼睛时刻盯着赵德海的右手有没有去梳头发,或者有没有夹着香烟。通常这两者会交替出现,赵德海只给记者们留下了极为短暂的拍摄时间。偏偏他本人对自己的新闻形象极为重视,包括新闻播出的时间长短,镜头的清晰度,都会有意无意地反馈给报社总编辑或电视台台长,其意思不言自明。媒体的领导为此特别指定技术过硬的摄影、摄像记者作为赵德海的专职记者,情况才有所好转。 一次政府常务会议上,一位临时替班的摄像记者没有经验,按照常规录制资料,回到台里编辑新闻时才发现,赵德海的镜头没有几个能用的,为了不影响领导的高大形象,这位记者自作主张,偷梁换柱用了上一次常务会议的影像资料,结果新闻播出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