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初夏时节 (第3/3页)
瞧着牛娃在金色的麦地里远去的背影,小莉一脸不悦的神色,问:“有啥事?你说。” 哼!想跟牛娃肩并肩在大路上走吗?不害羞!二老汉瞅一眼女儿的神气,翘起胡须:“我…问你一句话!” 小莉警觉地瞟他一眼,但装得很坦然:“啥话?你说。” 二老汉想问:你和牛娃…这话又怎么问得出口呢?应该是女子她妈去问的事。他端起碗,终于把已经冲到舌尖上的话,连同面条一起咽到肚子里去了。远处,白杨甬道上,牛娃穿的白布衫,在黄色的麦海里越来越模糊了。 “爸,今日砖场正出窑,我还忙哩!”小莉说“你有话快说,我还要上班去。” 女儿的花衫上,沾着新砖红色的粉屑,头发上也扑落着灰,队里砖窑烧成第一批产品了。他不能耽误女儿去上班:“你…”嘴张得大大的,说不出。 “我咋咧?” “你…”“我到底咋咧吗?” “你…听没听见人说…闲话?” “听到咧。”小莉干脆地说“我不管。” “怎能不管?”二老汉不满“你的主意呢?” “我有我的主意。”小莉说“没空儿听闲话。” 女儿是什么主意呢?二老汉诚心诚意说:“小莉,你也不小了。你红眼叔给你在城边菜区瞅下一户人家…” “我不要他cao闲心!”小莉真是干净利落,毫不含糊“我没空儿想!” 一下子证实了二老汉的探测,火儿不由地从心底冒上来:“你的主意到底咋办?” “我还没想好哩!”小莉不露。 “你甭哄我!”河滩里午歇时没有旁人,二老汉声大了,不怕人听“你说…你为啥…给牛娃…洗衣裳…” 小莉脸色略略一红,眼里现出一缕怨恨父亲的神色,遮掩说:“我给砖场几个人都洗过,又不是单给…他一个洗!” 他听到的闲话更多,有的说牛娃和小莉俩人,在砖场办公室算帐,头和头快碰到一起了。有的说小莉和牛娃已经谈妥,三年要把冯家滩三队搞得翻了身,盖上新房。等得豹子哥找下对象,再一起办喜事…更没鼻子没眼的酸话,老汉不堪回想了。他挑来选去,拿出洗衣裳的事实来。不料,小莉一句话冲得无缝可找了。 “反正…反正…”二老汉一笼统概括了“不成!” “爸,你要是再没啥事,我上班去了。”小莉站起来“要割麦了,砖场加班突击呢,明日出完砖,赶着还要再装一窑砖坯哩!” 二老汉气鼓鼓地,瞅着女儿。 女儿说罢,轻快地走过河堤,转上白杨甬道,淹没在黄色的麦田里。 跟着女儿的脚跟,二老汉从河滩赶回村子,端直走进侄儿豹子的院子。 豹子坐在院中的石墩上,头顶是胡桃树密密实实的枝叶,累累的青果。二老汉发现,侄儿瘦了,黑了,从军队上穿回来的黄布衫子,沾满红色的粉屑,黑色的墨烟,和汗水混合在一起。 “二爸。”豹子端着大老碗,筷头上发出呼噜呼噜的面片儿滚进喉咙的声响,站起来,招呼老者长辈。 “听说这窑砖成色不错。”二老汉问。侄儿一手抓着砖场的筹建和生产,头一窑砖烧成了,二爸也高兴啊。 “成色好着哩!”豹子轻松地说:“你有啥事吗?” 二老汉坐下来,现出沉重的神色,把小莉和牛娃的事提出来,问:“你听到了没?” “听过,我没管它。”豹子淡淡地说。 “你怎能不管!小莉是你的妹子…” “二爸,要是真有这事,你看咋办?” “没门儿!”二老汉一口回绝“我找你,想叫你给牛娃把话挑明。” “要是小莉一心情愿,你咋办?” “我不能睁着眼叫她跳崖!” “这怎能是跳崖呢?”豹子笑着问。 “你说,牛娃哪一样占长?”二爸反问。 “牛娃哪一样又不好?”豹子仍然笑着,公开为他的好友辩护“没房、没钱,穷!可这些东西都能有呀!” “咱不嫌人家穷!”二老汉声明。 “其实,叫我说,小莉和牛娃…倒是蛮好的。”豹子沉吟说“你和二娘都老了。大哥和大嫂在西藏,虽然能给你用钱,可帮不上忙,小莉和牛娃要是结了亲,不离咱村,你俩老人有个头疼脑热,随叫随到,也不显得孤单…” 这样切身处地地想问题,二老汉感觉是实际的,亲切的。可惜,可惜小莉不能嫁给他,全当今年劳值升到一块,明年呢?后年呢?你豹子能当一辈子队长吗?眼下的政策,永远不会变化吗?而小莉一旦嫁给牛娃,就是一辈子的事!他早已给女儿设计下一条生活道路:在临近西安城郊的蔬菜专业队里,给娃寻一个踏实人家。目下,农村姑娘要找在外工作的对象,太难了。他只要给小莉在收入稳定的蔬菜生产队找一家落脚,年下八节,女婿常常送来新鲜的蔬菜,就很好了… “她日后要是日子过不下去,到我跟前哭哭啼啼,我咋办?”二老汉问。 “我们不是正在努力干吗?”豹子说。 “干归干。世事…艰难!”二老汉笑笑,表示对侄儿雄心大志的欣赏,却也表示出,不一定靠得住,他相信的,是他六十多年经过的世事:“你告诉牛娃,甭胡思乱想。” 二老汉说罢,瞧一眼豹子,侄儿的脸色不大好看,不大好看就不大好看吧。只要给牛娃把话捎到就行了。说罢,转身走出院子来。 街巷里,一溜一伙男女戴着草帽儿,推着小车,说说笑笑,从街巷里汇集到通河滩去的路口。午歇时村巷里和田野上呈现的静谧气氛消失了。吆牛声,打诨笑闹的声狼,呼叫人的粗的或尖的嗓门儿,从村庄到河滩,溶汇在一起。 二老汉走下场塄,朝他的鱼池走去。他忽然觉得,自己心里的负担太重了,别人似乎都比他轻松,少事。他心头的这些负担,究竟有没有必要呢? 1982。1灞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