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反省篇 (第3/5页)
人现眼!我老了,脸皮厚了,不怕人笑话。” 黄建国听着,实在是找不出安慰老汉的一句话。 麻天寿却叫起来:“那怕啥?听说枣仁在广州是缺门货,出口哩!怎么样?生意发财吧?” 老五说:“爷孙俩忙了半月,到今日卖了不上十块钱。哪比得你卖油糕的手艺。” “我捏面蛋儿算啥手艺,能挣几个钱嘛!”麻天寿说“听说你南塬大队几个干部,雇汽车往青海贩苹果,来回一趟七八天,一人就抓得一千块!那叫啥挣头?老五,你也该入一股,何必摘酸枣子呢!” “咱笨头笨脑…”老五笑了。 “你养上两头奶牛,也是好事。”麻天寿给老五热心地介绍起生财之道来“俺村的麻天虎,养了两头奶牛,给一○二信箱的工人家属送牛奶,天天收入二十多块!” “咱旱塬上,旱得草都干死了…”老汉摇头。 “那,你就只有摘酸枣了。”麻天寿佯装无奈地叹一口气。 黄建国听不下去麻天寿对一个穷困老人的耍笑,却又不知讲什么好。麻天寿却一侧脸,高声又拉起买卖来:“曹支书,这儿坐!” 完全是一副讨好的嗓门。黄建国讨厌听这个调门,又怕老五再次受到麻天寿的戏谑,就拉着老汉的胳膊,走出帐篷,在一棵古老的槐树下蹲了下来。 “老黄,听说你要走了?” 黄建国没有作声。自从他作了“瞎指挥”的检讨以后这段时间里,总有传说他将调走的嘈嘈议论。一个干部在某个地方混不下去了,群众就估计他快要调走了。 “好,走了好。”老五平和地说“咱河东这条件,有啥办法?你在河东多年,费了心,出了力,也不顶啥。” 黄建国听着老汉很友好的送别词,心里反倒更灰了,老人对他连一丝留恋的意思也没有。 “队里情况怎样?”黄建国习惯地问。 “还是老样儿。” “今年夏粮分得好不?” “差。” “秋田长得咋样?” “不咋样。” “大队干部是不是到青海贩苹果?” 刘老五闭了口,怕招惹是非的老好人啊,叹口气说:“队里没人管。有木匠手艺的人割家具卖。年轻人骑自行车贩菜卖瓜,生产没人管了…” 黄建国心里冒起一股怒气,这怎么行呢?瞬即想到自己将离任,又何必呢? 刘老五说:“人家河西这二年翻得快!俺小女儿今年结婚到河西姚村,一个劳动日值一块八,一个壮劳力一年能挣成千块。前几年,姚村跟咱南塬一样穷,三毛。听说人家把土地划给小组,分组包干,把懒人的屁股给缝了!队里办了砖厂、加工厂,还种药…政策是一样政策,咱河东咋不实行呢?” 黄建国能说什么呢? “咱们要是能挣上一块钱的劳动日,保准没人出门。咱南塬队里养不住人喀!” 老五老汉没有任何贬低黄建国的企图。他是作为一个穷困无着者自然地、几乎是本能地表示着对于富足日子的羡慕罢了。愈是这样,才使他的父母官黄建国此刻失去心境的平衡了。 他没有勇气再问老五更多的事。短暂的沉默中,油糕客麻天寿的油腔滑调又响起来: “老五,看看!人家河西曹村的支书和队长是啥派势?两人吃了三十个油糕,哈,拿油糕往饱里吃!” 黄建国侧过头朝桌子那边一瞧,哦,被麻天寿呼为支书和队长的食客,正是他在严副书记房里碰见的河西公社那两位来访者。他们面前放着一堆油糕,畅快地吃着,一派腰硬气粗的神气。 年轻队长嘻嘻笑着:“有人作了统计,俺河西公社的小伙,今年订下一百二十多个对象,就有一百多个是河东公社的,河西嫁到河东去的,只有仨,还是男的在外挣工资的呢…” 老者笑着制止年轻人:“甭尽吹。” “吹?前几年我怎不敢吹?腰包是空的,吹不起来啊!”小伙子尽兴说“钱这玩艺儿真怪,尽管是纸印的,你没有的时候,腰不由得往下弯。腰里别上几张十块的票儿进城,哈!一下就把胸膛挺起来了…哈哈哈…”那位老支书也仰着脖子笑起来。 看着两人畅快的样子,麻天寿神秘地问:“听说你们河西分田到户,搞单干了,是么?” “没有的事。”年轻队长说“那是山区两个大队,住得散,包产到户了,平川上没分,搞的是责任制。甭听别人给俺河西胡扬脏…” “你们那个‘梁胆大’真有两下子。”麻天寿说“听说前几年,‘梁胆大’把河西也折腾得够惨!” “惨!比你们河东还惨!”老年支书说“可好的是,他现在落实新政策,还是胆大!俺公社的责任田,在全县是头一家搞起来的,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红火尽了,票子象水一样往河西流!” “噢!”麻天寿表示惊讶和敬佩。 黄建国听到这儿,对于他所鄙夷的梁志华在河西已经获得这样高的威望,多少有点意料不到,他的心又一次失去平衡了。他想就此走开,却听见那老人神秘地说: “听说县上想把俺梁头儿调走,全社干部联名写信,要求县上让梁书记再留两年。河西的局面刚打开呀,底子还不厚。俺俩——”老汉指着小伙说“就是众人委托的代表,向严书记请求去的…” “噢!”麻天寿惊讶地叹息“严书记咋说?” “没吐核儿!”年轻人说“过两天再找!” 原来如此!黄建国的心完全失去平衡,乱跳起来,河西人并不欢迎他黄建国!他再也无心逛自由市场了,把车头又掉转过来,出县城——回!快回! 出了县城,沿着一条串连着河西和河东两个公社的柏油公路,黄建国踏着自行车,心乱如麻。两排碗口粗的白杨树,挡遮着午后烈日的光焰,从山岭上吹下来的阵阵清风,丝毫也吹不散他心中烦闷的郁热。跑这么快做什么?回河东公社干什么?收拾行李交差吗?河西人根本就不欢迎你姓黄的!河东呢?那些穷得直不起腰的社员,那些至今吃不起麻天寿价值一毛钱两油糕的老人,还有给老师交不出学费的学生。歇息在地头的树荫下,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