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丁字路口 (第2/4页)
演算纸收拢到一堆,塞进了箱子。他背上背篓,上山拣羊粪去了,投入到新队长发动的积肥热潮中。 娟娟连着来了三封信。他在回复第一封信之后,就狠着心再不回信了。她跟着当校长的爸爸,在西安补习功课,下决心继续考下去,直到最终走进某学院的大门。生活已经使他们各各走向自己的天地,一切不切实际的奢望,对于南小强来说,没有必要啰! 自行车愈来愈近了。黄衫,蓝裤,头上一顶红纱巾。烟雾般的暮霭,遮不住那闪动的艳丽的红纱巾。南小强的心加快了跳动的节奏,一低头,看见膝盖上露出的一串串棉花絮儿,那是山野里的刺蓬和石刃擦划的结果。两只手,被酸枣刺扎得血印迭着血印,活像两只乌鸦爪子。没有镜子,可以想见灰尘和汗水已经打扮出一副怎样的尊容了。怎么偏偏在此时此境里遇上她了呢? 想躲避也来不及了。小强放下背篓,背对着公路,让高高的背篓遮挡住他的身体,好强的年青人啊,掩不住心里那一丝弱点。 自行车轧轧轧的响声从背后响过去,拐上丁字路口了。他想扭过头去,看看在大城市里呆了一年的女同学现在是什么模样了,却终于没有抬起头来,只是盲目地揪着干枯的草叶。 “南小强!” 听见一声呼唤,铃铛似的悦耳,他慌忙站起,几乎将背篓撞倒了。 她已撑起车子,蹦蹦跳跳,站在当面了。 “唔…你…走亲戚去咧?” 她没有回答,双手扶住背篓,瞅着小强,眼睛浮动着忧怨,浮动着疼爱,很动人的神色。半晌,才问:“就这样背回去?” “就这样…背回去。” “还有十里路哩!” “十里,不远。一会儿…” “用架子车拉上,多轻嘛!”她建议。 “没有车子。”他老实相告。 “我家里有。” “划不着折腾,背回去算咧。” “就知道出笨力!”娟娟说,是那样一种动人的口气“背篓就放这儿,没人偷你的。” 南小强没有力量再执拗了,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了。 天色暗下来,灰雾把村庄和田野遮罩得迷迷蒙蒙。小强端端直直坐在车后座上,那黄衫罩着的花棉袄里,有一股温馨的气息透进他的感觉里来,只觉得一天的疲劳已经消散了。 “听说你们村新上任的队长很厉害。” “是厉害。” “听说订了个五年规划。” “对,五年规划订下了。” “听人传,你们队长说:农民娃,招不了工,考不上学,做啥呀?务庄稼。把农村办好,农民也要穿皮鞋,戴手表,住洋楼!是这样说的吗?” “有这话。”南小强说“你咋知道的?” “人都说哩!”娟娟说“这话说到农村青年的心尖上了。有志气!” “没志气不行嘛!”小强觉得自如了,话投机了“我们村…”小伙子们找不下对象的话,他不好意思说出口来。 “所以你不考学了。” “嘿嘿…”到王村村口了,俩人先后跳下车子。 “我在这儿等着,你把车子拉来。” “到家里去嘛,走到门口了。” “不咧…” “怕啥?” “我这样…”小强瞅着自己浑身上下的衣服,为难地支吾着。 “好大的架子!”娟娟反而这样说“自己不动手,让我给你送来?”说着径自前头走了。 小强跟着走进一幢陌生的乡村的门楼。 “这是我的同学,南小强。”娟娟一进门,介绍说“借咱的架子车用一下。” 娟娟的父亲,在西安一所中学当校长,寒假回到乡间来,现在披一领大衣,站在院子里,热情地说:“车子在过道放着。” 娟娟的母亲,白白胖胖,比乡村一般妇人显得富态多了,干干净净的头发从后脑勺朝上揭起,用一把黑簪子别着,那双本来是和善的眼睛,现在有一缕狐疑和厌恶的神色。小强处于这样的劣势里,对于贫穷就有着十分敏锐的感觉。她对于女儿和这样穿戴的同学打交道,难于理解了。 老校长已经亲自动手,将架子车从空屋里拉出来,交给小强,招呼他喝水、抽烟,像对待任何一个劳动人民一样,显示出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诚恳。 小强仍然慌慌乱乱,既不抽烟,也不喝水,接过架子车,向送别到大门外来的校长和他的女儿告别了。 第二天一早,当王村人还在酣睡着的时候,南小强把架子车推进娟娟家的土围墙,放在院子里,悄然走出去,背上背篓,上山拣丰粪去了。其时,满天星斗,银河灿烂。 山沟里静得令人呼吸不畅,远处传来一两声狐狸的很难听的叫声。他背着背篓,走啊走着,踢得路上的石子轱辘辘滚到沟下去了。唔,真慌神儿!她问了他那么多话,而他却连问她一句也没有。她在西安复课复得怎么样,大城市里的老师比小县城的老师讲课讲得好吗?今年考学把握如何?这些,都慌乱得一句也没问,唉唉! 晨曦在山的这边和那边,投照出若明若暗的神秘的色调,这是使敏感的年青人的情思最容易流动的时刻。他想起他在自己的课桌里发现了一包糕点,惊疑中自然回看一眼坐在旁边的娟娟,那会说话的眼睛使他的心怦怦跳起来。他又想起夏天的傍晚,他们顺着河堤步行回家,突然一场暴雨把他们浇成了落汤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