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第2/7页)
沏好的茶,云生刚要倒茶,庄虎臣示意他退下。庄虎臣边倒茶边急着问:“听说小皇帝在太和殿登极的时候,在龙椅上是大哭大闹,喊着要回家,有这事儿吗?” 赵翰博凝惑地看着他:“您是朝廷的七品官,这事儿还用问我?” “我那七品官是蒙事儿的,没资格参加皇上的登极大典,不问您问谁呀?”庄虎臣奉上茶来。 “有这事儿,当时小皇上在龙座上这么一哭闹,在场的王公大臣都很恐慌,登极大也就草草地结束了。” “当皇上是个多好的差使,他怎么哭上了?”庄虎臣很是不解,他转念一想,脸上不觉阴郁起来“这可不是好兆头儿,您知道,买卖人最怕的就是天下大乱,一旦天下真乱了,买卖怕是也没得做了。” 赵翰博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您还真说对啦!一个小皇上怕是压不住阵脚,闹不好还真可能出乱子,这阵子,革命党在南边儿闹得厉害!” “革命党?”庄虎臣瞪大了眼睛,他隐隐觉得这不是什么好词儿。 赵翰博显得很神秘:“嗨,一帮留学日本的学生,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嚷嚷着要推翻朝廷。” “推翻朝廷?”庄虎臣吃惊不小“那些留学生,不都是朝廷出银子送出去的吗,怎么到了外国就反起朝廷来啦?” 赵翰博下意识地四处张望了一下,低声说道:“这些留学生到了外国,眼界大开,见了世面,就觉出咱们的朝廷不行了。” “那些个嘴上没毛儿的学生,他们说不行,就不行啦?”庄虎臣很不以为然。 “庄掌柜的,您还甭瞧不起那些学生,他们可是豁出命来干。” “怎么个干法儿呢?”庄虎臣担心地问。 “搞暗杀,在南边儿搞武装起义。” 这些庄虎臣前些日子听张幼林念叨过,他没怎么当回事“您那报上说,不是都失败了吗?” “失败是失败了,可革命党没死心,我临出门的时候接到一篇急稿,”赵翰博凑近了庄虎臣“革命党要筹划新的行动,而且已经到了京城。” “啊?”庄虎臣不禁大惊失色。 俗话说,怕什么就来什么。几天之后,中国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近代中国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汪兆铭和他的战友黄复生就出现在了琉璃厂,而且,他们租下了荣宝斋隔壁新倒闭的那家铺子,和荣宝斋成了邻居。 汪兆铭、黄复生都剪了辫子,身着洋装,在琉璃厂显得分外扎眼。他们租下铺子后就紧锣密鼓,加紧布置,仿佛要在这里大干一番、一展宏图似的。 庄虎臣从他们门口经过,停住脚搭话:“这铺面你们租下了?” 汪兆铭走到门口:“我们租下了,您是…” 庄虎臣指了指荣宝斋:“你们隔壁,荣宝斋的掌柜。” 汪兆铭伸出手:“幸会,幸会!” 庄虎臣先是一愣,随即醒过味儿来,也伸出手去:“您这是洋派,怎么辫子也不留了?” “我们刚从日本回来,那里不讲究留辫子。” “日本?”庄虎臣心里掂量了一下“那地方好像是专出革命党。”汪兆铭笑了:“您的消息很灵通啊,不过,我们不是革命党,是老实的生意人,您贵姓?” “老实就好,我姓庄,庄稼的庄。” “庄掌柜,咱们是邻居了,以后还请您多多关照。”说着,汪兆铭又来了一个日本式的鞠躬。 庄虎臣不习惯在国人之间来这个,他慌忙拱拱手:“您甭客气,您贵姓?” “免贵姓汪,您就叫我汪先生好了。” “汪先生,您这铺子打算卖什么呀?”这是庄虎臣最关心的。 “不卖东西,开照相馆。” “照相馆?这可是好买卖,你们刚开头儿,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儿的就说一声儿。” 照相馆跟荣宝斋的生意风马牛不相及,这下儿庄虎臣就放心了。 守真照相馆隆重开业,鞭炮声响罢,张幼林正好从门口经过,他好奇地打量着照相馆的招牌和橱窗里摆放的照片,照相馆内,潘文雅和汪兆铭正在热烈地交谈,她看见张幼林,向他招手:“张先生!” 张幼林见潘文雅在里面,就走了进去。潘文雅热情地介绍:“这位是我的朋友,留日归来的汪兆铭先生;这位就是我跟你说过的同门师哥、荣宝斋的少东家张幼林生,我的老师查理先生在十年前也是他的老师。” 张幼林露出惊喜的神色:“新来的邻居原来是潘小姐的朋友?太巧了。” 汪兆铭和张幼林握手:“早就听潘小姐提到过你,张先生冒死抗击八国联军,令人钦佩!” “这都是过去的事儿了。”张幼林轻描淡写。 潘文雅看着他:“没来中国之前,我还以为张先生是个剽悍粗犷的西部牛仔,见了面才发现,不过是个白面书生,和我想象的差得太远了!” 张幼林有些尴尬,汪兆铭连忙说道:“潘小姐从小在美国长大,性情奔放、口无遮拦,张先生不必介意;哎,你是京城的世家子弟,我们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还请老兄多多关照。” “不必客气,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请汪先生尽管直言。”张幼林很是诚恳,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在清末,照相是件时髦的新事物,守真照相馆的生意很快就兴隆起来。不过,汪兆铭可不是来做买卖的,他要在京城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恋人、马来亚华侨巨富陈耕基之女陈璧君小姐也来到了京城,他们经过周密的策划,决定在前门火车站刺杀摄政王载沣派到欧洲访问归来的特使——摄政王的弟弟载涛贝勒和载洵贝子。 一大早,汪兆铭、黄复生和陈璧君就坐上马车,向前门火车站出发了。马车一路上颠簸着,陈璧君担心地看着装有炸弹的皮箱,用日语悄声问黄复生:“这里面的炸弹不会颠炸了吧?” 黄复生用日语回答:“这种振动,不会。” 马车继续向前行驶着,汪兆铭吩咐:“璧君,到了车站,你在车上等着接应,我们两个过去。” 陈璧君点点头:“好,你们注意安全!” 他们等待的那列火车不久就进站了,出站的人流开始向外涌动,汪兆铭和黄复生装做接站的人站在一旁,皮箱的皮带已经解开,随手就能取出炸弹。他们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重点放在了戴红顶子官帽的人身上。他们反复多次看过载涛和载洵的照片,只要这两个人出现,他们立刻就会寻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