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章来自上苍的惩罚 (第2/3页)
不然的话,别人也没这个机会偷走啊,要知道,如果是一次性偷盗,村里食堂中肯定会发现,既然没被发现,那就只能是多次偷盗,而多次偷盗,只有能接触到这些粮食的村中干部干的。 田成山就说道:“我们一大家子人怎么养活的?那是我带着俩儿子,老婆带着俩闺女,整日里出门讨饭才不至于饿死。不过老支书郑新林家就有点儿不对劲儿了,他那俩儿子都没在家,一个当兵,一个是市里棉纺厂的副厂长,虽然说都有点儿收入吧,可养活那么大一家子人谈何容易?那时候周总理都饿得浮肿了,他那一大家子人怎么活的好好的?结论只有俩,要么就是他盗取了村中的粮食,要么,他的儿子利用职务之便,干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检查小组的人觉得田成山的话有道理,于是去了老支书郑新林的家中调查。 郑新林坦坦荡荡,自然不会畏惧检查小组的调查,就让他们随便搜,结果一搜,真在他们家的地窖里搜出了好几百斤的粮食。 当时郑新林就傻眼了,自己家地窖里怎么出现了这么多的粮食?思来想去,郑新林立刻就猜到了是田成山干的事儿,因为村里早就有传言说田成山家里藏了粮食,只不过是没有真凭实据,也没办法去搜查他们家。而现在,这么多粮食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的地窖里,只有田成山干这件事儿最方便,他们是前后邻居,搬运粮食方便,也不担心被人发现。 可即便是郑新林猜到了,他又能怎样?他倒是跟检查小组的人说了,可人家压根儿就不信,事实在这儿摆着呢,粮食在你们家的地窖里,怎么会是人家偷的?哦,田成山把粮食偷偷的藏到了你们家的地窖里了,他脑袋有问题么?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饿死人,人们吃都吃不到,有了吃的还给你们?换做谁也不相信啊。 于是郑新林倒霉了,他们老两口子是说破大天去,也没人相信,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自然,他们两口子被关进了看守所,接受调查,女儿和女婿,也被关了进去。程序走的非常快,两个星期后,就确认了郑新林一家人偷盗国家粮食为己有的罪名成立,在那个年代里,两千斤的粮食,得养活多少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结果郑新林被判死刑,老婆被判刑十五年,两个女儿和女婿,分别被判刑十年到五年不等。 郑新林被枪毙没几天,他老婆在监狱里就一病不起,死了。 两个女儿和女婿在监狱里倒是没死,留在外面的孩子,没了爹娘,在那个年代里也没人养得起,很快就饿死了。 于是郑新林的两个女儿一个疯了,一个一病不起,很快就死了。 之后,郑新林在部队的儿子也接受了隔离审查,调查出他确实有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占有军队财物的事实,被判入狱。在邯郸棉纺织厂当副厂长的儿子,也被调查出了违规违法的事情,他利用自己的职务,挪用了厂里的一些粮食给家里人,结果显而易见,被判入狱。 这两个儿子贪污盗窃的量都不大,而且也确实是为了让家里人能够活命,可事情出了,他们再怎么说,也是犯了法。 就这样,郑新林一大家子,家破人亡。 而田成山一家却幸免于难。 虽然这次的事情,田成山栽赃陷害郑新林一家,使得自己躲过了这场灾难,然而他们一家人却一直内疚,心里不安。尤其是田成山,他清晰的记得郑新林被抓走的那一天,在大街上对天诅咒:“谁偷了村里食堂的粮食,谁不得好死!谁冤枉了我郑新林,谁不得好死,不得好死啊!老天啊,睁开眼看看吧,老天啊,你瞎了你的狗眼了!我一大家子的人啊!栽赃陷害我郑新林的人,你不得好死啊!你出来,出来看看我郑新林!我诅咒你全家断子绝孙!哈哈哈哈…”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田家人,从那一天起,过上了整日里提心吊胆的日子。尤其是当听说郑新林家的两个儿子也被判了刑,郑新林俩闺女的孩子,也都饿死了之后,田成山这一大家子的人,更是整日里如同受煎熬般的生活着。 可是饥荒还没有过去,人们依然处于挣扎着生存的生活状态中。 为了生活,为了家里人能吃到东西,田香草说亲说到了我们村,和刘宾的父亲订下了婚事,换取的是刘家辛辛苦苦从亲戚家借来的二十斤玉米面。 那时候我们村,生活条件已经稍微有所缓和了,起码,人们不至于出去讨饭,无论是吃糠还是吃野菜,村里多多少少有了点儿粗粮的粒儿了,人们不用出去讨饭了。 村里人都从饥荒中缓过劲儿来,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了。 刘家开始张罗着给孩子娶媳妇儿,于是就定下了婚期。 可是在结婚的前一天,田成山突然到了刘家,找到刘宾的爷爷说:“家里人快饿死了,就指望着香草嫁出去给家里换点儿粮食,你们家再给拿出来二十斤玉米面,明天就来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