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_第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3页)

    第六章

    纷纷扰扰中,皇帝终于率领大批部队北上燕京了,偌大的金陵城陡然安静空寂下来,让很多被留下的官员及家眷无比失落,他们觉得自己成了被遗弃的一群人,从此大概就要远离皇朝的权势中心了。

    有些不甘心的小辟员一看巴结皇帝无望,就转而巴结起同样被留守金陵城的太子玄渊,指望着日后太子登基了,他们或许还能咸鱼翻身。

    所以,自从皇帝走了之后,太子的东宫越发热闹起来,每天都有官员以各种名义来拜见。

    一开始玄渊还有耐心接见他们,后来他也看出了这些人的投机心,干脆就统统拒之门外,除非有真正的国家大事,否则一律不见。

    东宫属官担心太子会因此得罪太多人,玄渊却面无表情地道:“父皇留下这些人一定有原因,我何必要与父皇唱反调?抬举了这些投机者,他们未必会帮我的忙,却绝对会得罪父皇,孰重孰轻,你分不清吗?”

    东宫属官皆是皇帝任命的官吏,他们进了东宫后,就注定了要与太子共享荣辱存亡,所以格外注重太子的利益得失,有时候不免得失心过重,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的官员都拉拢到太子身边。

    但是人在局中往往会迷失自我,他们为了太子的利益汲汲营营,却忘记了太子之所以被称作太子,就是因为他仅仅是个储君,如果储君的权势名望过大,威胁到了最至高无上的那一位,太子也可以瞬间就被贬成庶人,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太子与皇帝之间,虽然仅仅只是一步之遥,可是这一步真的很微妙,小小的一步路,转眼也可能让人葬身其中。在绝对的权势之争面前,什么父子亲情,什么虎毒不食子,统统都是谎言。

    只要一日为太子,就一日要低调,这是东宫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兼太子岳丈的原修之在北上燕京之前,留给玄渊的唯一谏言。

    皇帝率领大批部队离开金陵之后,玄渊除了要应付那些一心想攀关系的小人,其实也是真的很忙。

    迁都是一件庞大的工程,皇帝的仪仗走走停停,在路上的时间预计为三个月,在此期间,大部分的国事会照旧递交到旧都金陵,金陵城里还有朝廷的一套原班人马,不过人数都是减了一半,从丞相到六部长宫都还有人留守,就是为了让国家能正常运转。

    而太子此时的任务就是监国,代替皇帝处理大部分的国事,只有特别重大的事情才会快马加鞭送给还在迁都路上的皇帝玄昱,等待他的亲自处置。

    对于十五岁的少年来说,监国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大,就算玄渊再自负,也是每天从早忙到晚,因为他发现真正处理起国事来,自己的学识还远远不够,许多东西他以前只在书本上约略学过一点,一知半解的下场就是可能会被大臣们糊弄,于是他开始真正努力学习治国之策,甚至学习天文地理、人文习俗,学习各种他觉得需要学的东西。

    白天要处理国事,晚上还要学习各种知识到深夜,短短一个月玄渊就迅速消瘦下去,原本就瘦削高挑的身材更像根竹竿了,原嘉宁晚上摸着他日益凸显的肋骨,便忍不住暗暗着急,他正是发育长身子的时候,这时候不好好爱护身子,将来对健康一定会有影响的。

    可是玄渊这么骄傲,他容不得她干涉国事,她该如何规劝他呢?

    就在原嘉宁暗自发愁如何为玄渊调理身体时,她自己却先晕倒了。

    等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而太子殿下正似喜又似优地看着她。

    原嘉宁眨眨眼,想要起身,玄渊伸手按下她,轻声道:“多躺一会儿。你怎么这么不注意,居然把自己累晕过去?”

    今天他被吓坏了!

    她不会知道他在前院听到小太监急急忙忙地来报太子妃晕倒时,他几乎不敢置信,那种眼前一黑、心跳骤停、虚弱无力的感觉,他再也不想要经历一次。

    原嘉宁握住他的手,对他微笑,只是她的脸色仍然有些苍白。“我没事,我真的没感到哪里不舒服,好奇怪,居然会突然晕倒了?”

    玄渊知道,在他熬夜苦读的时候,她都会在后殿等候着他,从来不会独自先睡,而她如今白天也暂代皇后之职,统管处理着朝廷内外命妇的种种事宜,其实并没有比他清闲。

    这让他有些内疚,他们还在新婚,可是他却有些疏忽她了。

    他用两只手将她略显冰凉的小手包裹住,对她温柔地说:“我真不是个好父亲,你呀,也不是个好母亲,连这件事都不知道。不晓得咱们的孩子将来出生了,会不会怨我们呢。”

    原嘉宁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望着他,问:“你、你是说?”

    玄渊一直板着的面容突然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他重重地点头“没错,你要做母亲了,我也要做父亲了!”

    天啊!

    原嘉宁用另一只手抚摸着自己的小肮,不由一阵心虚。她这个月的月信已经迟了近十天,她怎么就没往这方面想呢?也许是她太在意玄渊了,反而疏忽了自己。

    原嘉宁的母亲跟随原府北上燕京之前,曾特地来见过她一次,还叮嘱她要留心子嗣这方面的问题。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怀孕也不要焦急,因为她年纪尚小,晚两年再要孩子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