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_卷六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六十二 (第2/3页)

褒国公。

    时张皇后干预朝政,殿中监李辅国以翊卫肃宗之劳,判天下兵马事,充元帅府 行军司马,势倾同朝。宰相苗晋卿、崔圆已下惧其威权,倾心事之,唯麟正身谨事, 无所依附,辅国不悦。乾元元年,罢麟知政事,守太子少傅。二年八月卒,时年六 十六,赠太子太傅,赙绢二百匹。葬日,诏京兆府差官护送,官给所须。麟好学能 文,尝编聚皇朝已来制集五十卷,行于时。

    李国贞,淮安王神通子、淄川王孝同之曾孙。父广业,剑州长史。国贞本名若 幽,性刚正,有吏才,历安定、扶风录事参军,皆称职。乾元中累迁长安令,寻拜 河南尹。会史思明逼城,元帅李光弼东保河阳,国贞领官吏寓于陕。数月,征为京 兆尹。上元初,改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入为殿中监。二年八月, 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持节充朔方、镇西、北庭、兴平、陈郑等节度行营兵马 及河中节度都统处置使,镇于绛,赐名国贞。既至,又加充管内河中、晋、绛、慈、 隰、沁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余并如故。

    国贞既至绛,属军中素无储积,百姓饥馑,难为聚敛,将士等粮赐多阙。国贞 频以状闻,未报。军中喧喧怨读,左右以告国贞,国贞喻之曰:“军将何苦如是, 已为奏闻,终有所给。”信宿军乱,攻国贞,夜烧衙城门。国贞莫知所图,左右劝 国贞弃城遁去,国贞曰:“吾衔命为将,不能靖难,安可弃城乎!”左右固劝回避, 乃隐于州狱,诈负缧绁。会国贞麾下为贼所擒,因指所在,遂于狱中执国贞,将害 之,国贞曰:“军中乏粮,已有陈请,人不堪赋,予无负于将士耳。”众引退。突 将王元振独曰:“今日之事,岂须问焉!”抽刀害国贞及二男、三大将。

    国贞有风采,清白守法,为政急于cao下,时论以辨吏称之。追赠扬州大都督。

    子锜,以父廕贞元中累至湖、杭二州刺史。多以宝货赂李齐运,由是迁润州刺 史兼盐铁使,持积财进奉,以结恩泽,德宗甚宠之。锜恃恩骄恣,有浙西人布衣崔 善贞诣阙上封,论锜罪状,而德宗械送赐锜,锜遂坑杀善贞,天下切齿。乃增置兵 额,选善弓矢者聚之一营,名曰“挽硬随身”;以胡、奚杂类虬须者为一将,名曰 “蕃落健兒”德宗复于润州置镇海军,以锜为节度使,罢其盐铁使务。锜虽罢其 利权,且得节度,反状未发。

    宪宗即位已二年,诸道倔强者入朝,而锜不自安,亦请入朝,乃拜锜左仆射。 锜乃署判官王澹为留后。既而迁延发期,澹与中使频喻之,不悦,遂讽将士以给冬 衣日杀澹而食之。监军使闻乱,遣衙将赵锜慰喻,又脔食之。复以兵注中使之颈, 锜佯惊救解之,囚于别馆。遂称兵,饰五剑,分授管内镇将,令杀刺史。于是常州 刺史颜防用客李云谋,矫制传檄于苏、杭、湖、睦等州,遂杀其镇将李深;湖州辛 秘亦杀其镇将赵惟忠;而苏州刺史李素为镇将姚志安所系,钉于船舷,生致于锜, 未至而锜败,得免。

    初,锜以宣州富饶,有并吞之意,遣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领兵三千 分略宣、池等州。三将夙有向顺志,而锜甥裴行立亦思向顺,其密谋多决于行立, 乃回戈趣城,执锜于幕,缒而出之,斩于阙下,年六十七。其“挽硬”、“蕃落” 将士,或投井自缢,纷纷枕藉而死者,不可胜纪。

    宰相郑絪等议锜所坐,亲疏未定,乃召兵部郎中蒋武问曰:“诏罪李锜一房, 当是大功内耶?”武曰:“大功是锜堂兄弟,即淮安王神通之下,淮安有大功于国, 不可以孽孙而上累。”又问:“锜亲兄弟从坐否?”武曰:“锜亲兄弟是若幽之子, 若幽有死王事之功,如令锜兄弟从坐,若幽即宜削籍,亦所未安。”宰相颇以为然, 故诛锜诏下,唯止元恶一房而已。

    李峘,太宗第三子吴王恪之孙。恪第三子琨生信安王祎,祎生三子:峘、峄、 岘。峘志行修立,天宝中为南宫郎,历典诸曹十余年。居父丧,哀毁得礼,服阕, 以郡王子例封赵国公。杨国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于外,峘自考功郎中出为睢 阳太守。寻而弟岘出为魏郡太守,兄弟夹河典郡,皆以理行称。十四载,入计京师。 属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峘奔赴行在,除武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俄拜蜀郡太守、 剑南节度采访使。上皇在成都,健兒郭千仞夜谋乱,上皇御玄英楼招谕,不从,峘 与六军兵马使陈玄礼等平之,以功加金紫光禄大夫。时岘为凤翔太守,匡翊肃宗, 兄弟俱效勋力。从上皇还京,为户部尚书,岘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国公。 兄弟同制封公。

    乾元初,兼御史大夫,持节都统淮南、江南、江西节度、宣慰、观察处置等使。 二年,以宋州刺史刘展握兵河南,有异志,乃阳拜展淮南节度使,而密诏扬州长史 邓景山与峘图之。时展徒党方强,既受诏,即以兵渡淮。景山、峘拒之寿春,为展 所败。峘走渡江,保丹阳,坐贬袁州司马。宝应二年,病卒于贬所,追赠扬州大都 督,官给递乘,护柩还京。

    初,峘为户部尚书,岘为吏部尚书、知政事,峄为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 兄弟同居长兴里第,门列三戟,两国公门十六戟,一、三品门十二戟,荣耀冠时。 峄位终蜀州刺史。

    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廕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特迁万年令、 河南少尹、魏郡太守;入为金吾将军,迁将作监,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天 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 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 人心如此。至德初,朝廷务收才杰,以清寇难,岘召至行在,拜扶风太守、兼御史 大夫。至德二年十二月,制曰:“银青光禄大夫、守礼部尚书李岘,馈军周给,开 物成务。可光禄大夫,行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国公。”乾元二年,制曰: “李岘朝廷硕德,宗室荩臣。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吕諲、李揆、 第五锜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