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秘书3_第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4/8页)

用力一拍桌子,大声疾呼。“你是说出了海北地界,他于树奎就无能为力了。”黄一平顿悟其妙,却又有点疑惑:“可林松是于树奎的得力干将、左膀右臂,岂可轻易调离海北呢?”

    “这个好办,他于树奎不是要提拔林松吗?那我们就在推荐、测评、考察等程序上来个欲擒故纵,有意给林松说些好话,然后趁其不备找个理由将他弄到市里来,搞个明升暗降,或者先升后降。至于那个副书记,可以在海北另外选个人。”赵瑞星信心满满。

    “好啊!你这哪里只是调虎离山,不是还有偷梁换柱、上屋抽梯吗!真是太绝了!”黄一平赞叹不已。

    “哈哈哈哈!”赵瑞星的笑,不免有点令人汗毛倒立。

    “于树奎会上当么?”黄一平还是不太放心。

    “海北那边我自有办法。不过,市里还要你帮忙配合,否则事情难成。”赵瑞星说。

    “一言为定!”黄一平起身告辞。

    26

    赵瑞星带领的考察团队,直达海北县委办公大楼。县委组织部长率领一众手下,早就在门口迎接。那种稍显隆重的阵势,竟让赵瑞星一楞。

    自从三年前屁股坐到老干部局,赵瑞星几乎很少再下到县里,尤其是于树奎把持的海北,他更是极少涉足。如今,重新面对这么多灿烂的笑脸,他心里既兴奋又不免百感交集。同是一个人,同是一个级别,处在不同的岗位,境遇、感觉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不仅体现了岗位、权力的力量,而且也说明自己占据的这个常务副部长位置,该是何等的了不起!

    到了县委楼上,于树奎亲自接见考察组全体成员。分别握手寒暄,客套一番之后,又将赵瑞星拉到一间小会议室,说是好久不见,要单独聊聊。

    赵瑞星与贾大雄、苗长林不睦,于树奎当然心知肚明。何况,廖志国忽然起用了赵瑞星,多数也是冲着制约“三剑客”而来。于是,对于赵瑞星的这次考察,于树奎也是心存警戒。他与赵瑞星单独谈,是要先摸摸对方的底细。

    “赵部长亲自带队来考察,这是对我们海北重视,给我于树奎面子哩。”于树奎打着哈哈。

    “于书记太客气了。我在贾部长手下混饭吃,自然要尽力帮他做事。你于书记亲自提出要用的干部,我这个分管副部长当然不敢马虎。再说,不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谒见一下你这位海北的封疆大吏嘛!”赵瑞星抬出贾大雄,适度传递出听命于后者的意思,意在麻痹对方。

    “你们在海北公务,我已经安排组织部长全权负责,有什么要求可以随时提出来。他们不能做主的事,由我亲自安排,保证全部满足。赵部长,怎么样?”于树奎话里有话。

    “哈哈,这样最好。不过,有些要求就是你于大人能满足,我也不敢做哪。”赵瑞星也是哈哈高手。

    “嘁!多大点事嘛!在我海北一方土地上,有什么敢不敢的事情!只要把我们海北的事情办好了,一切好说嘛!”于树奎开始绕向主题。

    “于书记你放心,林松这个同志我知道,在于书记手下是一员干将,全市宣传系统表现也很突出,市级机关反映很不错。我们来哩,就是走个程序,相信谈话、测评情况不会有什么出入。”赵瑞星马上给于树奎递上一颗定心丸。

    于树奎听了,原本有些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语气、神态里明显不再有刚才的警觉,道:“赵部长毕竟是老组织,看人准确,说话有分量,天生一副识别人才的好眼力!”

    “哦,对了,林松的提拔应该问题不大。可是,按照干部管理的一般要求,同一个位置上的补缺,应当不只有一个候选人,还要有一定比例的预备人选。当然啦,这只是一个程序,一个过场。可这个程序、过场也还是要走一下嘛。”赵瑞星说得很轻松。

    “这个我知道,你们按照程序正常进行,我们这边肯定全力配合、支持,共同做好这次推荐、考察工作。”于树奎热情回应。

    既然话说到此,彼此心照不宣,接下来就无需多说什么了。

    按照预定程序,第一关是进行民主推荐、测评。

    本来,像这种涉及到县委领导班子的调整,参与推荐、测评的范围应当尽量广泛一些,其对象一般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几大班子成员,县直各部、委、办、局、院、行、社、校、所的主要领导,工、青、妇、团等群团组织负责人,以及享受县处级以上待遇的离退休干部,等等。而且,从保证公平公正和保密角度讲,所有推荐和测评过程,应当全部由市里考察组掌控,尽可能不让海北方面的人染指。然而,实际cao作过程中,赵瑞星却有意放松了一码。

    首先,参与推荐、测评的对象大大缩水,本来应该参与其事的很多直属部门负责人、离退休干部大都没来,甚至连机关部门负责人都只到了六七成。其次,测评打分表格的发放、收集、统计,基本是以海北县委办与组织部工作人员为主,甚至最后结果的抄录与打印都不在考察组的视线。还有,最终对考察对象的确定,也只是由赵瑞星与于树奎二人碰头后,电话报告了市委组织部长贾大雄,便马上公示并进行考察。总之,赵瑞星的这种做法,参照时下组织部门的相关规范,显得不太专业、乃至有些业余,似乎颇有些儿戏的成分。

    根据民主推荐、测评的得票与得分结果,最后选定的考察对象有两人:排在第一位的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松,第二位是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魏和平。这个结果,不仅符合于树奎的意图,也和赵瑞星预料的完全一致。

    话说两天前,赵瑞星与黄一平商量了一个妙招,准备以偷梁换柱与调虎离山相结合的办法,一举解决林松的问题。那么,调离了林松这只虎,偷走了于树奎身边这根“梁”就得有一支相应的“柱”顶上去。说白了,既然不让林松当这个副书记,那就得有另外一个人来当。否则,全套方案就链接不上,容易出纰漏。

    考察之前,赵瑞星调出海北县委常委会成员的档案,结合自己对这些人多年的了解,认真做了一番案头分析,很快便将各人的能力、水平、政治倾向,特别是与于树奎的私人关系,基本上摸了个七不离八。他断定,如果要于树奎为林松找一个陪衬,政法委书记魏和平绝对是不二人选。为了证明自己猜测的准确,临来海北前,他甚至悄悄同黄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