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初到德里 (第2/6页)
笑,这才轻轻拥抱我,用印度语说“欢迎”接着用中文说:“过年好。你比想象中更可爱。” 这次我是真的有点害羞了,真没想到,印度男人恭维起女人来,比法国男人更rou麻。 辛哈是我的网友,正是他在MSN上邀请我来印度旅游的。他说自己有两个月的假期,可以陪我到处玩玩走走。我们的计划是,我来印度过春节,由他安排行程;一个月后,他随我回中国度假,由我负责接待。 这种交换旅游在网络上很流行,于是我们一拍即合。 即使不为了寻找梦中的答案,印度风情于我也有着神秘妖冶的吸引:明艳的纱丽、古老的石头城堡、香精油与催情术,《爱经》、瑜珈,还有浓郁的咖喱…我一向喜欢华丽的东西,同时迷恋古老的文化。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简直就是我的信仰。 我夸张地大力呼吸,笑着说:“好像没什么不同,我以为一下飞机,就会闻到很浓的咖喱味呢。” “有人家的地方才有咖喱。这里是机场,人烟稀少,车子却多,当然只有汽油味。” 小辛的车子开得很好,这让我在彻夜飞行后的昏昏沉沉中,几乎感受不到自己已经来了印度。他絮絮地告诉我,他如今在尼赫鲁大学中文系读三年级,成绩在全班排名第三,再过一年毕业,如果成绩好,政府就会送他去中国北京大学进修。但是他等不及了,想在那之前就先到中国看看,他太喜欢中国了。 其实这些话,他早在MSN上都已经跟我说过的,不过当面听他用流利而发音不准的中文亲口说一遍,感觉又不同。他的中文很不错,可是常常把形容词的意思说反,比如:“你刚下飞机,一定很饱吧?到了家,就可以吃中餐了。”或者:“今天天气很凉,等下出门时,不要穿太多衣裳,只穿一件衬衫就够了。” 我问他:“你们家也吃中餐吗?我倒想试试印度咖喱呢。” 他惊讶地说:“当然有咖喱,我mama做的蕉叶咖喱是很甜的。人人都要吃中餐的吧?中国人不是这样吗?” “中国人当然是吃中餐。可是我以为印度人…”我忽然有些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说——‘午餐’吧?” “就是中午的饭啊,不该叫中餐吗?早餐、中餐、晚餐。我们上课就是这样学的,错了吗?” 我忍俊不禁:“没错,没错,只不过我还以为…算了,你刚才说天气很凉,意思指的是‘COOL’?” “当然不是,‘COOL’的意思是冷,我是说凉,就是不冷,穿衬衫就好了。中国话不是叫凉快吗?” 我不禁笑了。 车子驶入市区,道路宽敞干净,两旁高楼鳞次栉比,街树葱茏,酒吧、网吧、银行、服装店一间挨着一间,就像任何一个中国城市。 我摇下车窗,大口呼吸印度城市的气味,然后憋气片刻才重新吐出。遥远的印度风情在我的胃里打了个转儿,便有了亲密的味道。 小辛奇怪地看看我,问:“你在做瑜珈吗?” 我笑:“我可不会瑜珈。是在…你知道‘回肠荡气’这个成语吗?” “知道,可是…回肠荡气是这样用吗?” 我再次大笑起来。 在陌生人面前,我轻易就会变得活泼,口若悬河。与小辛相处半小时,说的话比我和同事整个学期的对话还多。 或许是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在上课的时候必须滔滔不绝,我在生活中便难免惜字如金。一则是觉得所有的话都在课堂上预支了,二则也是害怕祸从口出,说多错多。 小时候最常听到的斥责就是:“少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于是我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倘若不能确定自己的话有人倾听,便决不浪费口舌。 然而,小辛是这样的单纯、热情,而且妙语如珠,让人觉得交谈是一件如此有趣的事情,很难沉静下来。 小辛的家在新德里中心公园附近,楼下是店铺,楼上是居屋。小辛家里是经营香料生意的,店面虽小,却姹紫嫣红,充满诱惑,气味和色彩一般丰盈馥郁。干花、rou桂、精油、香薰蜡烛、食物调料,都安静而喧嚣、拥挤而有序地窝在自己的瓶瓶罐罐里,探头探脑地窥视着我这个异乡人的到来。 穿过店面,帘后有一道窄窄的楼梯,通往二楼。地方宽敞,装修簇新,如果不是门上悬挂的象头神像及客厅里色彩绚丽的手织地毯,看起来也就像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北京中等之家。 辛妈穿着的也不是纱丽,而是长衬衫纱笼裤,就像是北京街头打太极练功的时髦老太太。她不会说中文,英语也马虎,跟我的对话全要靠小辛做翻译,但这仍不影响她的谈兴,话又多又快,且伴以极夸张的手势。一见面时就给了我一个强力的拥抱,等我放下礼物,她夸张地发出惊喜的赞叹,并为了表示感谢之情,又给了我一个更加窒息的熊抱。 之后的整个一顿饭功夫,我的耳朵都在同时接收着辛妈与小辛两种语言的交错播放,因为回应不及,在最初的寒暄之后,我便只剩下点头如捣蒜地表示听进去了:是真的吗,非常感谢,咖喱真好吃…种种意思。 辛妈说:“你真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多大了?25?比我们小辛还大3岁,已经是老师了?完全看不出嘛。中国的女孩子看上去真是年轻。” 我点头,意思是谢谢夸奖。 辛妈又说:“咖喱好吃吗?其实新德里人也不是顿顿吃咖喱的,而且也是用盘子,不用蕉叶了。但是小辛说你大概想吃到正宗的印度咖喱,特地买了新鲜芭蕉叶回来。你喜欢吗?” 我点头,意思是非常可口。 辛妈说:“我一直都想有个女儿。女儿好啊,漂亮、乖巧,跟mama贴心。可是我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还出家做了比丘…” 这下子我不点头了,含着一口咖喱抬起头来,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然后,我用力将那口饭咽下去,问小辛:“你们家不是拜湿婆神的吗?怎么出了位佛门弟子?” 小辛很谨慎地回答:“我们是刹帝利家庭,当然是信奉印度教的。不过我大哥…不知怎么忽然迷恋上佛教,大学也念的佛学院,他偷偷改学科,不给家里人知道。毕业后就做了比丘,到处挂单,中国词是叫做‘云游’吧,真的很形象,就像一片云彩,飘来荡去,我们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此前我做过功课,知道在印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