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_卷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三 (第5/7页)

军,接着署理法曹外兵参军,兼任且屋诏狱正。梁亘皇童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便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将碑文刻石陈列于馆中。便任用虞荔做士林学士。接着任用为司文郎,升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任中书舍人。当时梁武帝左右任职的官员,多参与权力中枢,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互相间交错兼管,惟有虞荔和顾协宁静淡泊恭谨地退避,居住在宫中西边的官署裹,祇以通晓文史为人所知,当时号称清白。接着领大著作的职务。

    到侯景叛乱时,虞荔率领亲属进入台城,任命为镇西谘议参军,舍人的职务依旧担任。台城失陷后,逃回故乡。侯景被平定,元帝征召他为中书侍郎,贞阳侯任命他为扬州别驾,虞荔都没有就任。

    张彪占据会稽,虞荔当时在那裹。到文帝平定张彪后,高祖给虞荔写信说:“死丧战乱以来,德才兼备的明智之士凋零离散,您有杰出的才能,名声著称许、洛,现在朝廷更新,广泛搜求才智出众之士,难道可以居留在束边的故乡,保持个人的节cao?现在您哥哥的儿子奉命接您离开故乡前往都城,想必是不负朝廷谦虚的希望呀。”文帝又给他写信说:“你在东南一带有美好的名望,声誉广为人知,自然应当高飞京许,共同安治时弊,而隐居乡里家园,保持这种独善其身,难道能和空谷一般深切的愿望相称吗?真诚希望你立即整理行装,还是做离开故乡前往都城的计划。但愿披心相见,在于那一天。”情势迫切之下虞荔不得已,就服从命令来到都城。高祖崩,文帝继承帝位,任命虞荔为太子中庶子,跟随侍候太子读书。接着领大著作、束扬扬州两个州大中正的职务,庶子一职依旧担任。

    当初,虞荔的母亲随虞荔进入台城,死于台城中,接着台城失陷,哀情丧礼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虽所任职务待遇贵盛,而生活节俭朴素,宁静淡泊无所追求。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顾问。虞荔性格深沉谨慎,少说话,凡是静言进谏献上可行的意见除去不可行的做法,逭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所以虞荔的位置不会列在别人之后。

    那时虞荔的第二个弟弟虞寄居住在闽中,依附陈实应,虞荔每次谈到他就流泪。文帝哀怜而对他说:“我也有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裹知道。”于是下发诏令给陈宝应索要虞寄,陈宝应最终不肯遣送。虞荔因此而伤感生病,文帝几次亲往看望。命令虞荔将家中人口搬进宫署居住,虞荔以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不许可,便命令他家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探视的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又因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疲病的折磨,文帝于是下诏令说:“能淳朴地穿布衣吃素食,便是高尚的节cao,你年纪已经老了,生气活力稍有减退,正要依仗托付,十分需要能够健壮起来,现在给你鱼rou,不准坚持所遵守的布衣素食的做法。”虞荔最终不听从。天嘉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十分哀伤惋惜,赠给他侍中的官衔,谧号叫做德子。到他的丧柩送还故乡时,塞帝亲自出来送行,当时人认为很荣耀。儿子虞世基、虞世南,都在年少就有名于时为人所知。

    虞寄字次安,年少就聪明敏睿。年纪几岁时,有客人来探访他的父亲,在门口遇上虞寄,于是嘲弄他说:“郎君姓虞,一定是没有智慧。”卢宣应声回答说:“文字不能辨认,难道不愚蠢?”客人非常惭愧。进门对他父亲说:“这个孩子不是平常人,孑乙文举一样的对答不是过失呀。”

    到成年时,爱好学习,很会写文章。性格淡泊宁静,有隐居遁世的志向。二十岁时被荐举为秀才,考试对答中取得优秀成绩。以担任梁朝宣城王国左常侍起家。大同年中,曾经在下暴雨时,殿前往往有五彩相杂的实珠,梁武帝看见十分喜悦,虞寄因此呈上《瑞雨颂》。梁武帝对虞寄的哥哥虞荔说:“这篇颂文雅脱俗,是你家的陆士龙呀。应如何提拔任用?”虞寄听到这样说,感叹道:“赞扬盛美之事的形象,以表示歌颂盛世太平之情啊。我难道是以文买名求得仕进的人吗?”于是闭门不出声称有病,衹以读书自娱。岳阳王担任会稽太守时,任用虞寄为行参军,升任记室参军,领郡五官掾。又转任中记室,掾的职务依旧担任。在职守之中无论事务简略还是烦琐,一定保全原则,官署裹面,整天安静。

    侯景叛乱的时候,虞寄随哥哥虞荔进入台城,任命为镇南湘束王谘议参军,加官贞威将军。京城失陷后,逃回故乡。在张彪前往临川时,强迫虞寄同行,虞寄和张彪的部将郑璋同坐一条船,郑璋曾经忤逆过张彪的心意,于是劫持虞寄逃奔到晋安。当时陈宝应占据了闽中,得到虞寄非常高兴。高祖平定侯景,虞寄劝使陈宝应主动结交,陈宝应听从他的意见,便派使者去表示归顺。承圣元年,任命虞寄为和戎将军、中书侍郎,陈实应喜爱他的才能,以沿途道路不安定为托辞不予遣送。常要任用虞寄为所属官吏,委托他掌管信札公文,虞寄坚决推辞,得以免除。

    到陈宾应舆留异结亲,暗中有背叛的谋划时,虞寄伺察到他的意思,谈话的时候,常陈述叛逆归顺的道理,隐微地婉言规劝,陈宝应就引开说其他事以拒绝虞寄的规劝。陈宝应又曾经命令身边的人诵读《汉书》,躺着听,读到蒯通劝垄信造反时说“相君之背,贵不可言”,陈宝应突然站起来说“可谓明智之士”虞寄严肃地说:“败坏郦食其劝降查王旦尘的计划而骄纵堕值,不足以称为明智之士;哪裹像班彪的《王命》这样,认识到归宿呢?”

    虞责知道陈宝应不可规劝,顾虑祸害到自己,就穿上居士的衣服以拒绝陈实应。长久地居住在东山寺,假称脚生了病,不再起床,陈实应认为是假装的托辞,派人去烧虞寄的卧房,虞寄安稳地躺着不动。身边亲近的人要扶虞寄出去,卢寄说:“我的生命已无所依靠,要往哪裹逃避?”放火的人,不久自己来救火了。陈宝应从此才相信了。

    到留异起兵时,速宜尘派军队支援他,卢寄于是写信极力规劝说:

    东山虞壹致书于明将军使君节下:虞寄 在世间变故之时流离失所,飘泊寄居贵乡,将军待我以上宾之礼,表示出对国士那样的器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