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三 (第1/4页)
卷二十三 宗元饶 司马申 毛喜 蔡徵 宗元饶,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学,以孝敬闻。仕梁世,解褐本州主簿,迁征南 府行参军,仍转外兵参军。及司徒王僧辩幕府初建,元饶与沛国刘师知同为主簿。 高祖受禅,除晋陵令。入为尚书功论郎。使齐还,为廷尉正。迁太仆卿,领本邑大 中正,中书通事舍人。寻转廷尉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时高宗初即位, 军国务广,事无巨细,一以咨之,台省号为称职。 迁御史中丞,知五礼事。时合州刺史陈裦赃污狼藉,遣使就渚敛鱼,又于六郡 乞米,百姓甚苦之。元饶劾奏曰:“臣闻建旟求瘼,实寄廉平,褰帷恤隐,本资仁 恕。如或贪污是肆,征赋无厌,天网虽疏,兹焉弗漏。谨案钟陵县开国侯、合州刺 史臣褵,因藉多幸,预逢抽擢,爵由恩被,官以私加,无德无功,坐尸荣贵。谯、 肥之地,久沦非所,皇威克复,物仰仁风。新邦用轻,弥俟宽惠,应斯作牧,其寄 尤重。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 兹严训,可以厉精。遂乃擅行赋敛,专肆贪取,求粟不厌,愧王沉之出赈,征鱼无 限,异羊续之悬枯,置以严科,实惟明宪。臣等参议,请依旨免褵所应复除官,其 应禁锢及后选左降本资,悉依免官之法。”遂可其奏。吴兴太守武陵王伯礼,豫章 内史南康嗣王方泰,并骄蹇放横,元饶案奏之,皆见削黜。 元饶性公平,善持法,谙晓故事,明练治体,吏有犯法、政不便民及于名教不 足者,随事纠正,多所裨益。迁贞威将军、南康内史,以秩米三千馀斛助民租课, 存问高年,拯救乏绝,百姓甚赖焉。以课最入朝,诏加散骑常侍、荆、雍、湘、巴、 武五州大中正。寻以本官重领尚书左丞。又为御史中丞。历左民尚书、右卫将军、 领前将军,迁吏部尚书。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六十四。诏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 官给丧事。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祖慧远,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书左民郎。 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硃异 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 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梁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 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鞬汗马,或非所长,若 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 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辩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 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迁征北谘议参军,兼廷尉监。 五年,除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 金部郎。迁左民郎,以公事免。太建初,起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谘议参军。九年, 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 宫通事舍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 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 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 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下诏曰:“慎终追远,钦若旧则,阖棺定谥,抑 乃前典。故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文招县开国伯申,忠肃在公,清正立己,治繁处 约,投躯殉义。朕任寄情深,方康庶绩,奄然化往,伤恻于怀。可赠侍中、护军将 军,进爵为侯,增邑为五百户,谥曰忠。给朝服一具,衣一袭,克日举哀,丧事所 须,随由资给。”及葬,后主自制志铭,辞情伤切。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 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 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 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毛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也。祖称,梁散骑侍郎。父栖忠,梁尚书比部侍郎、 中权司马。喜少好学,善草隶。起家梁中卫西昌侯行参军,寻迁记室参军。高祖素 知于喜,及镇京口,命喜与高宗俱往江陵,仍敕高宗曰:“汝至西朝,可谘禀毛喜。” 喜与高宗同谒梁元帝,即以高宗为领直,喜为尚书功论侍郎。及江陵陷,喜及高宗 俱迁关右。世祖即位,喜自周还,进和好之策,朝廷乃遣周弘正等通聘。及高宗反 国,喜于郢州奉迎。又遣喜入关,以家属为请。周冢宰宇文护执喜手曰:“能结二 国之好者,卿也。”仍迎柳皇后及后主还。天嘉三年至京师,高宗时为骠骑将军, 仍以喜为府谘议参军,领中记室。府朝文翰,皆喜词也。 世祖尝谓高宗曰:“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儿宜用‘叔’为称。”高宗 以访于喜,喜即条牒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馀人以启世祖,世祖称善。 世祖崩,废帝冲昧,高宗录尚书辅政,仆射到仲举等知朝望有归,乃矫太后令 遣高宗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措言。喜即驰入,谓高宗曰:“陈有天下日浅,海 内未夷,兼国祸并钟,万邦危惧。皇太后深惟社稷至计,令王入省,方当共康庶绩, 比德伊、周。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之重,愿加三思。以喜之愚,须更闻 奏,无使jianian贼得肆其谋。”竟如其策。 右卫将军韩子高始与仲举通谋,其事未发,喜请高宗曰:“宜简选人马,配与 子高,并赐铁炭,使修器甲。”高宗惊曰:“子高谋反,即欲收执,何为更如是邪?” 喜答曰:“山陵始毕,边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为杖顺,然甚轻狷,恐不时 授首,脱其稽诛,或愆王度。宜推心安诱,使不自疑,图之一壮士之力耳。”高宗 深然之,卒行其计。 高宗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高宗将议北伐,敕喜 撰军制,凡十三条,诏颁天下,文多不载。寻迁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以定策功, 封东昌县侯,邑五百户。又以本官行江夏、武陵、桂阳三王府国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