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毒断肠_第五回别有用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回别有用心 (第3/6页)

宝宝心道:“大哥有了宝宝,自然不会把你这个丑八怪放在心上。”

    紫秋如也很美,但若和宝宝的绝代丽姿一比,恐怕真要算丑八怪了。

    当下却迷茫地道:“大哥不是对你很好吗?记得不,大哥常常带我们去游玩哩。”

    这些事,何须宝宝提醒,紫秋如何时不在想着与卫紫衣相处的一分一秒?

    紫秋如想起那些甜蜜的往事,心中的杀机,不知不觉地退了,再看着宝宝天真无邪的脸,不由想到,不错,宝宝是个孩子,怎会知道男女之情?

    紫秋如并不算是个坏人,她的所作所为之所以失去理智,只是因为因爱不得而成恨,因恨而怒。

    人一怒,就失去了理智。

    现在静下心来,不禁有些后悔了,如果慢慢地和卫紫衣相处,或许还有希望的。

    以自己的地位、武功、容貌,并不是没有机会的。

    宝宝见紫秋如沉吟不语,知道自己扮猪吃老虎的妙计已经得逞了。

    于是柔声道:“秋如jiejie,大哥还在等我,宝宝走了。”

    说走就走,趁紫秋如神思恍惚之时,推开门,悄悄地走了。

    紫秋如从沉思中惊醒,厉声道:“给我站住!”

    招随声出,纱绫飞掷,缠住了宝宝的手臂,硬生生又将宝宝拉了回来。

    宝宝笑嘻嘻地道:“秋如jiejie好精湛的武功。”

    紫秋如不说话,接住宝宝的纤腰,飞跃而去。

    她要将宝宝带到哪里去?

    宝宝不知道,紫秋如也不知道。

    她的心乱极了。

    停下脚步,到了四野茫茫的荒野。

    何去何从?

    紫秋如心乱如麻。

    对宝宝是杀是放,紫秋如彷徨无计。

    如果杀了宝宝,自己今生和卫紫衣只能是反目成仇。

    而放了宝宝,则宝宝仍然是卫紫衣和自己之间推不动的顽石。

    紫秋如心乱如麻。

    不远处的河边,正有一条清亮的小溪,溪边,青草已成,垂柳绿绿。

    一棵柳树边,坐着一个披蓑衣,戴斗笠的钓鱼人。

    钓鱼人背朝紫秋如,所以紫秋如看不到他的面容。

    钓鱼人忽清吟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可惜,可惜。”

    这是“金刚经”中的一句偈语,紫秋如过去也曾听过,但今日猛然听到,牵动心事,不由怔住。

    自己虽经几番挣扎努力,但渐渐地离卫紫衣越来越远。

    看来,世上话事,皆不要强求,无缘无份,终非自己所有。

    钓鱼人复吟道:“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可惜啊,可惜。”

    紫秋如不禁接口道:“可惜什么?”

    钓鱼人道:“自古红颜多薄命,不如意事常八九,若一味强求,不免鸡飞蛋打,竹篮捞水。”

    紫秋如痴痴问道:“难道我所做的都是错的?”

    钓鱼人道:“错即是不错,不错即是错,世上之事,本无错与不错,执着于是非之间,已着相了。”

    声音苍老,却浑厚无比,宝宝免得声音好熟,心中不由一动,心道:“莫非是大和尚叔叔?”

    紫秋如目中盈泪,双膝点地,道:“求大师点化。”

    钓鱼人笑道:“你本是夙慧灵根,何须我点化?”

    言罢身起,向远处走去,他走得并不快,但转瞬之间,已去了七八丈之远。

    宝宝心中再无疑问,这种“缩地功”几近仙术的轻功,当世除大和尚叔叔,谁人可为。

    心念动间,紫秋如已经追了出去,急急道:“大师,等等我!”

    两个人渐行渐远,剎时不见。

    宝宝立在原处,百般寻思,明明是大和尚叔叔,为何不认宝宝?

    难道大和尚叔叔不要宝宝了?

    想到这,泪珠儿早化作断了线的珍珠。

    复又想到,大和尚叔叔是有道高僧,对红尘恩情,本不放在心上,他对宝宝,可谓“相见犹如不见”

    见就是不见,不见就是见。

    小小的秦宝宝,竟也悟出了一点点禅机。

    想到自己快要变成小和尚秦宝宝了,不由地破泣为笑。

    宝宝本就是感情极丰富,情感极率真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从不会勉强自己的。

    抹干眼泪,正欲回到天津去见大哥卫紫衣,忽听到远处有琴声传来。

    叮叮咚咚,说不出的美妙。

    刚才是“侵”字韵第一叠,现在是“阳”字词第二叠了,连绵不绝,内蕴无限的忧思之情。

    宝宝慧根灵气,为一时无双之选,虽然不懂琴,却隐隐听出抚琴者的悲苦。

    忽听琴声作变征之声,音韵可裂金石,宝宝心里蓦地一紧,只转到“崩”的一声,余音已绝。

    宝宝起了好奇之心,琴声好生高妙,又蕴悲苦之意,天下的伤心人,哪有这么多呢?

    宝宝动了慈心,想去找抚琴人,或许能让他开心起来。

    宝宝喜欢让别人开心,让别人开心的方法他也有许多种。

    寻着琴声的方向,隐隐看到有一间茅屋,建在小山腰上,茅屋显然是新砌不久。

    再走过去,昏暗的光线中,影影绰绰,看到两个人。

    一个人道:“你一定又想到小婉了,如果这样下去,你学不成琴的。”

    另一个垂手道:“是。”

    前一人道:“以后莫在做‘绮兰’、‘思贤’了,只可将心中欢乐注入琴中。”那人又垂手,道:“是。”

    宝宝一听这两个人的声音好熟,听起来,一个像花解语,一个像唐情。

    这两个人素不相干,怎会凑到一起谈韵论琴了呢?

    按捺不住好奇心,借着昏黑的夜色上佳的轻功,轻轻掠了过去,一跳一落,不带丝毫声响。

    先转到茅屋后,从小窗看到,屋中陈设简单,不过两张床,一张桌子,两张椅子。

    从门开处,可以看到花解语的身子和唐情修长俊彦的身材。

    果然是他们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