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回技惊魔首心期自娱 (第3/7页)
如何学会的呢? 两个追捕叛徒的人下山时便分开手。 五岳弹师抽空返家一看,小妹已经失去踪迹。 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怀着满腔疑团,极力追查立行孙贺固踪迹。 最后,在大名府寻着贺固,那时贺固正好被五净掸师先一步找到,正在拼命动手。 要知同一宗派的人争斗比武,比之和别派的打时大有分别。 因为同是本门的人,当然洞悉每一格式的利弊和出处,只要功力相差一点儿,便是只得缚手缚脚的份儿。 贺固所凭着不过是伏魔十人掌。 伤外人,当然威力无穷,但面前的正是比他更精通这十八掌的五净禅师,三十个回合过去,便被五净禅师点了xue道,动弹不得。 五岳惮师连忙现身,向五净求情,先让他带走问明内情,再押解回山。 五净件师见是师兄出头,当然要给这个面子,便把贺固交给五岳。 贺固恢复自由之后,只对五岳禅师说出温小妹的所在,抵死也不肯说出内情。 五岳弹师岂是愚蠢的人,从他的神情口气,料得贺固近月来所做所为,定与妹子有关。 同时又问知他的伏魔十八掌,原来是得到方文显慈大师数下来便轮到的人物显法大师所授,暗中盘算一下,便让他逃走,嘱他致匿一段时间,才可以在江湖活动。 五岳禅师随后追上五净禅师,请他代为守秘,不说已经擒住贺固之事。 五净禅师得知上行孙贺团的本门秘传心法,竟然是显法大师所接,不觉错愕无言,终于应允了五岳禅师的请求。 五岳禅师回山时,顺便去郑州见温小妹,才知道他们之间有这么一段误会。 不过温小妹仍然记恨贺固没有在那晚事后,立刻提出婚事,严词拒绝了五岳禅师的排解。 五岳禅师回到少林,还未曾禀告此行经过,显慈大师已命他毋须多言,于是,一场背叛门规的祸事,突尔平息。 上行孙贺固其后偶现身于江湖,也不敢做什么大恶,只不过手底太以残酷一点而已。 不久,便落居在断魂谷,几个手下的人都在谷中成了家。 而这断魂谷,也因那闯谷者死的木令而大大出了名。 二十年的隐居,许多后起的人物,都已忘怀这一处曾经惊括武林的山谷。 而那上行孙贺固除了曾经在江湖上碰见五岳禅师之外,再也不曾去见那温小妹。 而温小妹也没有回心转意,向贺固致意。 可是两个人的心中,永远忘不了对方的音容笑貌,甚而在想念中,把对方的一切净化升华得更为完美,爱念越固。 前文提及的黑猿资雄,至今仍不知上行孙贺固乃是他的父亲。 他自小便由五岳大师指点武功,完全是少林派的秘传法乳。 到了十五岁,便正式拜在五岳禅师门下,长居少室山上的少林寺。 这时的方文已是显法大师,他早年对立行孙贺固已有偏爱,破例传以不二的心法伏魔十八掌。 此刻既知黑猫贺雄是贺固的儿子,中间又有那么一段凄凉的过程。 便默许五岳禅师传授本门心法。 是以贺雄一身艺业,已是千锤百炼,为少林寺年轻一代的绝顶高手。 至于五岳弹师的功力,只要看他已升为达摩院首座高僧,便可知他在少林寺中,已是最高级的高手了。 黑猿贺雄只知资固是师父五岳禅师的挚交好友,并且是少林前辈人物,带了师父的手书,给了贺固拆看。 贺固看了五岳掸师的手书,才知这个猿臂贺雄的黑衣少年,乃是自己摘亲的儿子。 想起了二十多年相思的苦楚,以及此生的不幸,不禁掉下几滴眼泪。 当时,把个黑猿贺雄看得英明其妙,猜不出这个特别矮小的老人,何以忽然下泪。 不过心中却满是同情之念,因为他也晓得,男人的眼泪不是轻易滴落,尤其是这么大岁数的人,可见得他必定十分难过,才会掉下大滴的眼泪。 贺固此时既知五岳惮师已是达摩院首座,而少林第一人物的方文显法大师,又是当年暗授秘技的恩师。 不啻说少林门已做了他的靠山,于是决定二次出山,不管自家的白骨罗刹功尚未练到绝顶地步。 这时黑猿贺雄尚未显露过身手,也未曾到过江湖闯荡。 他的外号,也不过是少林寺中僧侣见他喜穿黑衣,练成黑砂掌,而且轻功佳妙,便这样叫他。 邓小龙虽然耳目遍天下,关于这件事如何会晓得,故而也不知在这肘腋之间,竟会有这么一把硬手。 黑猿资雄在这断魂谷住了几天,但觉那上行孙贺固对待他真是无微不至,早已生出感情。 这时也见到钟荃在贺团xue道上摸一把,心中同样泛起被侮辱的反感,叱了一声,一跃而出。 大力神褚相嘿地一喝,横棍上步拦住。 黑猿贺雄冷冷一哼,跨步拽拳,快似流星奔渡,一拳攻敌,一手却去在那亮银根。 大力神格相并非弱者,见敌人一拳搞来,虽然没有使足势子,但拳风劲厉之极,不觉心中一凛。 猜不透这黑衣少年其貌不扬,何以有这般骇人的功力。 当下横移一步,缩身避开拳头,手中亮银棍并不扫击,故意让敌人捋住。 要知他的外号是大力神,所施展的格式,自然多半以力为胜。 除了碰上极强的内家高手,能够借力还击,令他反受其害之外。 普通一点的,真是宁愿碰上武功比格相稍精的金头狮子贾敬,也不愿碰上他。 这一式正是故意诱敌夺棍,好施展“棍挑九州”的绝技。 他虽然以力为胜,但并非没有微妙精奥的招数,即如这一式“根挑九州”除了力可挑山担岳之外,还得用上巧劲,拿捏时候,使敌人刚好发力之际,乘虚而入,一下子便将敌人挑上半空。而敌人那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