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2/2页)
说:“小柳巷内住着一位法术高强的道士,能帮人消灾解厄,所以专程…前去找他,可是夫人又不想让人瞧见她去那种地方…才会乘坐马车出门…” “她找道士要消什么灾、解什么厄?” 婢女咽了口唾沫,吞吞吐吐地说:“夫人当时命奴婢先到外头等候,所以…奴婢也不太清楚,不过临走之前,听那位道士说作这个法是在害人,若是不幸失败,可是会反过来报应在他和夫人身上,夫人听了不以为意,还说只要成功,会另有重谢…奴婢就只知道这些了。” “你说那道士住在小柳巷?”盛永澜冷声地问。 她点头如捣蒜。“是,奴婢不敢欺骗爷。” “来人!” 于是,盛永澜立刻叫来府里的管事,命他领着几名护卫前往婢女所说的地点,找到那名道士,再将人带回,好当面问个清楚。 “那天雷雨交加,马匹受惊,加上视线又不佳,才会导致两辆马车无端相撞,车夫也当场死亡…”盛永澜想起当时得到消息,立刻带人前往出事地点,正好见到当朝首辅瞿大人府里的管事也带了奴仆在那儿救人,所以才会做出这种猜测,只能说是一场无妄之灾。 “你先下去吧。”他说。 婢女一面拭泪,一面从地上站起来,突然想到了件事,可不敢隐瞒。 “对了!爷,其实…其实那天马车上除了车夫,以及夫人和奴婢之外,还有另一个姑娘在。” “姑娘?”盛永澜一怔。 “是,那姑娘约莫十七,生得清清秀秀的,不过可凶悍得很,也不知打哪儿冒出来,突然拦下马车,还把剑架在夫人的脖子上,硬逼着咱们送她一程…”婢女心有余悸地说。 他沉吟了下。“当时马车上并未见到有其他人在。” “那姑娘多半是趁乱逃走了。”她只能这么想。 “这件事我会查个清楚,你先下去吧。”盛永澜摆了下手说。 婢女吁了口气,庆幸不用挨板子,于是又一拐一拐地走出书房。 “她到底去找道士作什么法?又是想要害谁?”话才出口,他脑中马上闪过一个念头,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在这座府邸里头,妻子最无法忍受的只有一个人了,盛永澜万万没想到她会做出这般歹毒的事来。 “…她大概也没想到最后害人不成,反而先害了自己。” 说着,盛永澜不禁摇了摇头,想起妻子过世的祖父怀远大将军江达当年平定边疆乱事,江家从此备受朝廷恩宠,她便是在那种养尊处优的富贵环境中长大,也在那时,两家的长辈作主,为他们订下了这门亲事。 当岳父和岳母相继过世之后,皇上还恩封妻子为县主,享受该有的礼遇,更让她恃宠而骄,而两家早有婚约在先,盛永澜再不情愿,也只能遵守,在妻子十七岁那一年迎娶进门,孰知成亲不到三个月,便决定与妻子分房而睡,两人连相处都难了,更遑论要培养感情。 在这当口,一名奴才进来通报,打断了盛永澜沉重又无奈的思绪。 “爷,太医来了,已经领着他到夫人那儿去了。” 盛永澜马上起身往外走,找出妻子失常的病因才是当务之急。 待他来到妻子居住的院落,一踏进寝房,就见太医已经坐在床边的凳子上,隔着纱帐,正在把脉。 他两手背在身后,静心等待结果。 而纱帐内的冬秀有些紧张,也跟着屏住气息。 半晌之后,太医终于把完了脉,从凳子上起来。 “情况很严重吗?”见太医神色凝重,盛永澜不禁这么猜测。 太医蹙起灰白的眉毛,保守地回道:“下官不才,实在诊断不出夫人为何会神智恍惚、心神涣散…” 纱帐内的冬秀险些笑出声来,因为是假装的,当然诊断不出来了。 “不如先开一帖开窍活血的药方子,让夫人服用看看是否有所改善。”他硬着头皮说道。 盛永澜瞪着太医半晌。“就只有这个法子?” “是。”太医不敢抬头。 “…就先这么办吧。”为今之计,也只能试试看了,若是连药物也无效,再想其他办法。 太医捏了一把冷汗。“是,下官会命人把药送来,先告退了。”说完,便匆匆地出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