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下篇涅槃1 (第2/4页)
,嘴里一边唏嘘。“辣了,你喝口黄酒。”的哥教她。 梅子喝口黄酒,果然舒服多了。饭桌上还有大蒜,的哥伸手拿了一个,看了一眼梅子又放下了。 “为什么不吃?”梅子问。 “吃了车上的气味不好,”的哥说“我怕你!” 牛rou面就黄酒,的确是襄阳一绝,好吃,刺激,爽!“我要是三天不吃,还真的想它。”的哥说。他连碗里的汤都喝了。 梅子也吃完了。不过,没的哥的利索。 “第一站,米公祠。”的哥说“沿江向西二百米。” 顺着的哥的手指方向,梅子看见了一座古建筑。的哥把车停在米公祠旁,梅子上前去买门票。 进到米公祠,的哥介绍说,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祠宇。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人称“米襄阳。”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朗。能诗文,擅书画,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书家。”被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需鞭勒,无不当人意。”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梅子他们从米公祠正门进去,沿中轴向北行进,经亭、拜殿、碑廊、宝晋斋到仰高堂。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 游完中间,再从后面绕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祠内建筑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宋代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 参观完米公祠,的哥驱车由汉江二桥,即公路桥过襄阳城。下桥后,绕道古城的西北角,首先参观夫人城。 夫人位于巍峨雄壮的襄阳城西北角,是与襄阳城紧紧相联的一座城外城。城墙高六米有余,周长约一百米。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嵌有大型石匾,上书“夫人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城墙下边有一碑刻。这城墙上的匾和下边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一八六三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 的哥向梅子解说,东晋时梁州刺史朱序镇襄阳时,前秦苻丕来攻。序母韩夫人登城巡视,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势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就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如今夫人作为襄阳城的子城,供人观赏。 游完夫人城,梅子和的哥沿襄阳城外北面沿江大道向东,由东门入城。途中,的哥又介绍了古城的情况。之后便到了钟鼓楼和襄阳王府。 钟鼓楼又叫昭明台,位于襄阳古城正中。的哥说,它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太子为梁武帝长子,生于襄阳。因辑《昭明文选》,垂于后世。昭明台始建年代不详,原名"文选楼",唐代改称"山南东道楼"。旧有唐李阳冰篆书"山南东道"四字石刻。明代更名"钟鼓楼",嘉靖时称镇南楼。清顺治重建后定名昭明台。建筑面南,青砖筑台,中有条石拱砌券洞。台南有鼓楼、钟楼各一个。昭明台雄踞城中,巍峨壮观。古誉为"城中第一胜迹"。是襄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抗日战争期间,襄阳沦陷,钟鼓楼毁于战火。一九九三年于原址重建。 襄阳王府为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一四二四年),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朱瞻善被封为襄宪王。公元一四三六年,王府由长沙迁移襄阳城内东南隅。重新营建,占地约四万平方米。有正厅三间,后堂五间,大门、仪门各三间,左右榜房十八间。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随着岁月流失,这块世袭藩王领地,代代传承,直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杀了第八代襄阳王,才算结束了它的“使命。”一六四二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占襄阳,在藩王府登基,自立新顺王。一年后,李自成北上,一把火把豪华的府第化为一片瓦砾。然而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绿影壁却幸存下来。现在的襄阳王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建。 绿影壁是王府门前的照壁。由底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壁身面北而立,全长六十二点二米,高七点六米,厚一点六米,由六十二块绿矾镶嵌。壁分三堵,中间略高,浮雕二龙戏珠。左右稍低,各雕一巨龙舞云戏水,组成一组完美图案。边框精刻九十九条小龙飞舞于彩云间,各具神态,腾云驾雾,前呼后应,维妙维肖。四条巨龙争戏中间的一颗火珠,鬼斧神工,妙不可及。建筑之精妙为国内仅有,保存五百六十多年至今基本完好,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石质雕壁。 (五十三) 梅子在的哥的引导下,参观完昭明台和襄阳王府后,已是中午。他们在襄阳古城内吃了午饭,下午直奔城西古隆中。 在进隆中山之前,首先迎接他们的是襄阳大学。她的主校区在隆中山下,学校环境优美,是治学读书的好地方。梅子要求先到襄大去看一看,她要替叶子看一看这所学校,完成叶子的愿望。的哥是襄大毕业的学生,听了叶子的故事,的哥也很感慨。为叶子,也为这所学校。 襄大校区很大。梅子他们只有乘车在主校区内转了一圈。然后,从侧门出来,进入隆中景区。隆中风景区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群山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近郊文物风景区。景区内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及其所属的谷地。主峰隆中山海拔三百零六米。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头高昂,一头缓缓下垂,型如卧虎;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涧小溪流水潺潺。 诸葛亮十七岁随叔父诸葛玄从山东到襄阳,隐居隆中长达十年。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都发生在这里。隆中诸葛亮故居是诸葛亮的重要纪念地之一。隆山耸翠,旗山旋峙。现有三顾堂、武侯祠、三义殿、草庐亭、抱膝亭、六角井、野云庵等,还有躬耕田、小虹桥、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等名胜古迹。 古隆中为主景区,她有丰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