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_第二七六章不徇人情遵法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七六章不徇人情遵法纪 (第2/3页)

起来。穆沁对此也愤愤不平,认为他们被萧铁奴、被汉部哄了。

    张昌元惊堂木拍下,命人将闹事的人全部押下,一切依判决书行事。

    消息传出,汉部兵将均感公道,就是托普嘉等比较开明的漠北人也觉得可里、阿兰多杀人偿命是应该,但仍然有不少人不服气。其实这些不服气的人,也不完全是不讲道理,只是他们心中的道理,乃是大草原上的道理,而不是汉部的军法。进入了东北地区后为汉部军法所惩处,心中自然感到别扭。

    这时汉军各部陆续开到,依照指令在各地驻扎,无事不得擅自离营,漠北诸族在此不过数万人,见到汉军的威势都感敬畏。何况他们虽然都来自漠北,其实意见并不统一:部分人早已被萧铁奴纳入萧字旗中,这部分人不但得到了最好的待遇,而且兵器也向汉部正规部队看齐;部分对此事并无太大意见,如托普嘉等,萧铁奴也已答应会对他们加以照顾,并答应送给他们一批兵器;剩下有意见的势力孤弱,在这等局势下不敢二言。

    不久折彦冲大帐北移,大会诸军兵将、各族酋长,会上漠北、东北各族都表示愿意接受折彦冲的统治,漠北诸部称折彦冲为大汗,东北诸部则称折彦冲为都勃极烈。

    折彦冲犒赏诸军、各部后,命阿鲁蛮领安东军团镇守东北,命杨朴为东北宣抚使,安抚各部,萧铁奴帅萧字旗监督漠北诸部前往临潢府,同时宣布金国灭亡,接下来的大事就是南下进攻燕云。

    这次大会以后,饱受战火摧残的东北大地终于再次回复平静。

    当初漠北部众烧杀劫掠,看似混乱,其实整体上自有一定的理路:金军大军由萧铁奴主力对付;穆沁、托普嘉等为萧铁奴羽翼;而以小队出现的漠北部族游骑,任务是破坏金人后方的元气,烧杀的都是较成规模、较为富裕的村落城池。

    赵佶和赵桓所在的荒村因为看来不起眼,所以得以在第一轮大烧杀中避免了被袭击。待得萧铁奴击溃了宗磐、宗干,掌握了这个地区主导权后,马上派人寻访赵佶、赵桓父子。这时女真人自己正面临存亡之秋,吴乞买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哪里还顾得了两个旧宋废帝?所以当萧铁奴的小分队寻迹找到这个荒村时,村中把守的兵丁竟然先一步逃走了。

    “圣上万福!”几个幸存的臣子跑来对赵佶说:“金人似乎起了什么变化,把守兵将竟然逃散,此诚千载难逢之时机,请圣上速速随我等突围吧。”

    赵佶一听却犹豫起来,在这里他过得虽苦,但总算还可以活,外面如何却难以预知了。两天后还是没有金兵来接手这座村落,而且补给也断了,赵佶等饿不住,只好结伴脱逃。这时萧铁奴的人已经寻到附近,赵佶君臣又都不认得北国道路,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落入萧字旗的手中。

    “大王,饶命啊!”萧铁奴的手下大都是很胡化的装束,赵佶见到以为是金兵追来,当场就跪下了。

    那个领队的一看哈哈大笑,对赵佶道:“快起来快起来,你是七将军的岳父,我们可受不起这礼。”

    赵佶呆了呆,旁边的臣子听这这个领头的校官说的是汉语,语意又有些奇怪,试探地问道:“你们…几位军爷莫非不是大金的将军?”

    “大金?”几个士兵一听都哄笑起来:“会宁都被我们烧了,大金皇帝的头也斩下了,还说什么大金!”

    “啊——”

    旧宋君臣一听都叫了起来,一个伶俐点的臣子赶紧上前详细打听,那些兵将因赵佶是杨应麒的岳父,又得了萧铁奴交代,总算颇为礼貌耐心,将他们知道的局势大略与这批亡国君臣说了。赵佶父子在臣子的搀扶下在旁坐听,越听越惊。其实上次完颜虎来替杨应麒赵橘儿求亲时他们已得到了一点消息,只是那时有金国官员在旁监视,所得到的消息大多不确切,其中大半还要靠猜,所以直到此刻赵佶才算对天下局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赵佶和赵桓面面相觑,心里都想:“按他这样说来,这以后的天下可就姓折了,不过橘儿嫁给了汉部的重臣,我们以后也许能得到像柴家那般礼遇。”他们在北国被折磨得久了,早已不存为皇为帝之望,这时只求为一富家翁足矣。

    那校官说完后道:“我们乃是六将军派遣来寻访各位的,各位便合作些,中途可别跟我们闹什么别扭。”

    一个宋臣又问:“将军要送我们去什么地方?”

    “当然先带你们去见六将军。”那校官说:“然后就看六将军如何处理了。我估计六将军会将你们送到小公主那里,你们不用担心。”

    那宋臣又问:“小公主?”

    那校官说:“小公主,也就是我们杨七将军的夫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