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_第一一七章楚州传噩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一七章楚州传噩耗 (第2/3页)

了。”

    杨朴惊道:“有这等事!”顿了顿道:“朴之和陈大人政见颇不合,但无私怨。一场同僚,自当彼此关心。但朴之看陈大人是极孝之人,出了这样的大事,只怕一时间难以理政了。无论陈大人是否回大宋料理家事,七将军都应早作准备。”

    杨应麒拿正眼看他:“你的意思是找人顶替他的位置?”

    杨朴却摇头道:“只怕汉部一时找不到能顶上去的人!”

    杨应麒哦了一声,对杨朴能这样回答心中欣慰,问道:“你替他兼着,如何?”

    杨朴苦笑道:“海上事务,在陈大人手里是越做越细、越做越深了,要我上手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杨应麒点头道:“也是。咱们汉部底子就是浅,一个萝卜一个坑。海务的架子正汇兄已经搭起来了,但总理方略的人,一时还真找不到。”

    杨朴道:“没办法,七将军你只好亲自上了。”

    杨应麒一听大皱眉头,摇了摇头,不再提此事,与杨朴一起将其它政务大略安排了,便往陈正汇府上来。

    这座府邸是陈正汇未来之前杨应麒便命人修建的,出钱的却是欧阳适。府邸造得不小,但因为陈正汇的家人都不在,因此反而显得冷清。

    进了陈府,李阶早已到了,正与陈正汇相对饮泣,各不成声。陈正汇见到杨应麒,连礼见也忘了,冲过来便道:“七将军,正汇心神已乱,难以助七将军理政了,还请七将军放正汇回家一趟,以尽人子之孝。”

    杨应麒见他这个样子,心道:“也是个有心肠的人。”安慰道:“正汇兄别这样,这事我自有安排。你回去照顾父亲是人子因有之义,不过你得答应我,要收拾好情绪才去。不然不但我不放心,令尊见到你的样子岂不平添担忧?”

    李阶道:“七将军,姑丈于我,尊之为师,亲如严父,请允我同行。”

    杨应麒道:“正汇兄回去,海务的担子由我暂时顶着。若你也回去,朱虚山可怎么办?”

    李阶道:“遽闻此事,李阶哪里还有心情讲学?”

    杨应麒道:“讲学不讲学是一回事,但若你们两人忽然都不见了,只怕大宋来的官吏士子要起不必要的疑心。所以还得请进祖兄勉为维持。”

    李阶犹豫许久,这才点头答应。在杨应麒的安排下,陈正汇由燕青护卫着,从津门出发,入登州清阳港,扮作几个商人朝楚州而来。陈正汇在汉部已经是显贵人物,但到了大宋,却仍是一个不能公开身份的罪臣,因此不能光明正大前往楚州。

    海上乘风破狼,路上晓行夜宿,陈正汇恨不得两肋插翼飞到父亲身边,但出发前他答应过杨应麒路上一切都听燕青安排,燕青又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相劝,好容易才说服他定心缓行。他们出登州后本本分分地以一行小商人行径南下,一路倒也无事。

    宋人重孝,士子受孝道之陶熏非后人所能想象。但陈正汇毕竟是经过风狼的成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震惊伤心后便慢慢平静下来。虽然满心仍牵挂着父亲,但长路慢慢,途中不免将一些心思放在眼前的所见所闻上。

    他离开大陆已有十年,大宋在他脑海中的印象其实已经模糊,甚至因为怀念而有些美化了。但凡有心用世的人,没有不对眼前社会现状不满的——因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而热心者对弊端的敏感常常会压过对良性因素的关注,这一点也是推动他们去改进这个社会的动力。

    陈正汇入汉部的三四年来,对汉部内部许多事情也是积累了一肚子的不满,再将之和心目中那美化了的大宋相比,便很容易得出汉部“根基毕竟太浅、胡风终究过重”的结论来。

    可是一出登州,一个真正的、比他离开时恶化了十倍的大宋终于残酷地展现在他面前!一路上面有菜色的人民让他感到悲悯,四处出没的盗贼让他感到忧患,而设置重重关卡盘剥往来商人的贪官污吏尤其让他感到愤怒!

    不知不觉中,他早已习惯了汉部内部简便高效的政府、独立公正的司法和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从登州到楚州的几百里路程才走了一半,陈正汇便害怕起来。不是害怕路上会出现什么意外的危险,而是害怕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难道我错了么?”

    近半年来他回归大宋的心其实已经很淡了,不过仍然执着于某种似是而非的政治理念,一种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政治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他始终和杨应麒保持距离,可现在几百里路走下来,他竟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想念这个上司。那是一种政治上的知己感!对一个在政治立场上有坚持的人来说,有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