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七章窥九鼎 (第2/3页)
?再说,你大哥的话也有道理。” 杨应麒大喜,和完颜虎扯了一会家常退出来,寻到刘锜道:“事情有变化了,这门亲事没问题了。” 刘锜奇道:“这是为何?” 杨应麒便将此事的前因后果说了,刘锜沉吟良久,终于叹道:“大将军的见识果然不凡,怪不得他能作成如许大事业!” 杨应麒道:“被大哥这么一启发,我也有了一个主意,顺道把出兵大宋的事情给你解决了吧。” 刘锜大喜道:“小七哥儿,你有办法?” 杨应麒道:“有。不过还得花一点时间。” 刘锜便请教是什么办法,杨应麒道:“由汉部公然出兵,还是不行的。不过可以由宋、汉联手,汉部出兵,大宋出将,打仗时仍打大宋的旗号行事,这样既有救亡图存之实,又让宗望没有借口害我大哥。你看如何?” 刘锜想不到杨应麒竟会如此慷慨,忙道:“汉部这般出力救援而不居功,这…这可是亘古未有的事情!刘锜先替朝廷谢谢了。” 杨应麒道:“只是不知大宋朝廷的意思如何?这样吧,明日我便召虞琪说一说这事,让他请示朝廷。不过眼下最要紧的,却是我二哥和你jiejie的婚事。” 刘锜喜道:“这个自然,我这便拟信,请种少保主持婚礼!也算完了先父先母的遗愿。” 这边刘锜因为眼前之事而信息,那边汴梁却又乱成一团杂麻!由于边疆事态一日三变,赵桓情绪起伏很大,对曹、刘联姻一事的热情早过去了,因此并不十分看重,故而曹广弼在汴梁成亲的场面并无预料中的隆重。但对于汉部“出兵不出将、管战不打旗”的提议,大宋朝廷倒是大感兴趣。 不过杨应麒书信中又提到的三个条件:第一,关于此事乃是宋廷与汉部的口头协议,汉部绝不留下书面印信,以免万一落入金人手中害了大将军的性命;第二,统兵武将必须由宋、汉双方共同首肯,不能由任何一方单独决定;第三,汉部借出的这支兵马只能用于对付金人,而不能作其它用途。 这三条提议倒也合情合理,赵桓和他的宰相们觉得怎么算都有利,已经有心答应,只是在是否符合祖宗规矩上多有犹豫,而在将领人选上也是众议纷纷,一开始李邦彦提议就用曹广弼,但随即觉得不妥:曹广弼毕竟还没有正式向赵室效忠,若是由他来统领军队,那这支军队就完全变成汉部的了。双方使节来往,拖拖拉拉两个来回就浪费了几个月,但还是没把事情解决。 此时已经开到河东、河北的陕西兵已经在大宋枢密院的胡乱指挥中断送得差不多了,李纲虽为两河宣抚使,是河北、河东各路军队名义上的统帅,也是援救太原等被困城池的负责人,但一来他手上兵少粮缺,二来在两河活动着的各路兵马都直接听朝廷调动,李纲并无和他的名号相称的权力,三来李纲虽然忠义,但毕竟是书生用兵,才能亦颇不足称——有此三错,致令两河的战局越来越不利于大宋。 最后宋廷终于不耐烦了,罢免了李纲,重新起用种师道为两河宣抚使,但种师道面临的困境并不比李纲好,虽然他在军事上比李纲内行,但他又不是神仙,哪里就能迅速扭转整个败局? 在回辽口之前的傍晚,杨开远对杨应麒道:“如今大宋的形势很不妙,金人若是再次得手,你是否还打算忍下去么?” 杨应麒道:“不忍下去又能如何?难道我们还能置大哥的生死于不顾么?” “置大哥生死于不顾自然不可以。”杨开远道:“但是我们那‘一兵一卒不入宋境’的承诺,却值得重新考虑了。” 杨应麒心中一凛道:“三哥,你也心动了?” “嗯,”杨开远道:“大宋病如羸牛,既扶助不得,不如取而代之!若非如此,老二派石康回来干什么?” 杨应麒道:“你是说二哥也有取宋之意了?” 杨开远道:“他没有明说,但照猜想应该是——问题只在于怎么取罢了。” 杨应麒道:“若是这样,那二哥还留在大宋干什么?他甚至还在那里成亲!难道他真想靠自己的力量救大哥出来?那怎么能够?” “救大哥?”杨开远道:“他想救大哥?嗯,依靠宋人的力量救大哥,这倒是个好主意。可是该怎么做却又难了。” “救大哥,那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但在大哥一旦脱困,那就是金汉正式决裂之时!在那之前,我们必须得让局势继续朝着对汉部有利的方向发展。” 杨开远道:“可现在形势对我们来说并不有利,大宋节节败退,连带着我们也进退失据。汴梁如能守住,那我们还可以继续坐观他们互相消磨。但时局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我对赵桓是否能继续守住都城已很怀疑。如果汴梁失守,那我们的情况可能会更糟!” 杨应麒道:“但是现在我们再要突然扭转策略侵宋也来不及了。如今才忽然侵宋会让我们之前布下的棋子都变成废棋——那样我们会变得更加被动!” 杨开远道:“我并没有说要现在侵宋,我只是觉得我们是不是该采取更进一步的策略来限制大金的南侵?毕竟不能让女真人的势力再这么顺利地拓展下去。” 杨应麒点了点头道:“这一点我其实倒是有准备的。” 杨开远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杨应麒道:“万一赵氏危殆,那我们就用撕裂了的天下来抵挡宗翰、宗望。” 杨开远道:“撕裂了的天下?” 杨应麒道:“汴梁如果失守,中原势必有分崩离析之危局,中央暂时失去权威,各地守臣以往被大宋中央过分压制的权力就会重新抬头。这些地方势力一旦抬头,面对金人便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是降金,第二就是抗金。以当前的民气来看,我相信两河大部分地方势力都会选择抗金——一些地方就算一时降附了金人,归心也必定不坚,一旦有什么风吹草低,也必有所动摇。” 杨开远问:“你想联合这些大宋的地方势力来抵挡金人?” 杨应麒点了点头,杨开远道:“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