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_第二九四章大汉如边戎方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九四章大汉如边戎方中 (第2/3页)

去了?”

    “那怎么可能!”和林舆同岁的折允文道:“等我爹把金人灭了,就轮到小南朝了!”

    “是么?”林舆道:“我没见过打仗,不知道打仗是什么样子。”

    折允文兴冲冲道:“你没见过,我见过!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嗯,我也不记得几岁了,爹爹就带着我去看打仗!那时我哥说他不想去,还被我爹臭骂了一顿呢!”

    林舆问:“好玩么?”

    “好玩!”折允文道:“将来我一定要像爹爹一样,领着千军万马,踏平南宋西夏!”看了林舆一眼,拍拍他的肩膀说:“到时候我让你做副将!”

    “我不要。”

    “那…做先锋!”

    “我不要。”

    “那…我让你做军师!”

    “军师?”林舆嘟了一下小嘴,反问:“军师能赚钱吗?”

    “赚钱?”折允文满脸的鄙夷:“整天说赚钱,那是小人的行径!等打下了江山,还怕没这些?”

    “呵呵…”林舆打了个哈欠说:“那先祝你长大了,这天下还有仗打。”

    折允文奇道:“为什么会没仗打?”

    林舆道:“被老头子们打完了,你不就没仗打了?”

    折允文呆了一呆,随即咬牙切齿祈祷起来:“天啊!千万别让老头子们这么快把仗打完!”

    这时门外忽然有人匆匆跑来,叫道:“二公子,二公子,大喜事!大喜啊!”却是一个伴读的书童。

    折允文忙问:“什么大喜事?云中打下了吗?”

    “不是。”那书童道。

    折允文闪过一丝失望:“那有什么好恭喜的。”

    林舆插口道:“那才要恭喜你呢!你刚才不是说,希望老头子们别这么快把仗打完吗?”

    折允文支颐想了一下,笑道:“也是,也是。”

    那书童问道:“两位公子在说什么啊?”

    “没什么。”林舆反问:“你刚才说大喜,却是什么事情?”

    那书童满脸兴奋叫道:“大将军要登基了,你们还没听说么?”

    两个小家伙对望一眼,林舆笑道:“哎呀,允文啊,恭喜啊,你就要成为皇子了。”

    折允文哼了一声说:“做皇子,那有什么,我要做的是将军!”又推了一下林舆说:“等我长大了,做将军,你做宰相。”

    林舆吐了吐舌头说:“宰相?我才不干呢!”

    “可那些人都这么说啊。”折允文道:“你没见人家夸你的时候,都说:这孩子,真是宰相的料啊。”

    林舆又打了个哈欠说:“人家随口夸一夸,你就当真了?真是个小孩子!”

    折允文怒道:“谁是小孩子!你…你别整天说我小!哼!你自己还不是和我一样小!”

    林舆笑道:“我比你大!”

    折允文怒道:“就半个月!”

    “就是半个月啊…”林舆悠然地一副大人的语气说道:“也是大!”

    华元一六八三年,正月,折彦冲在塘沽登坛祭天,正式登基,即皇帝位,国号汉,建元兴中。

    折彦冲向四方宣告:大汉之立,乃天命攸归,是远承三代、近接唐宋之正统皇朝。在折彦冲宣言中,世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只有一种区别:已经进于中华和尚未进于中华,汉廷存在意义便在于以一统环宇来消弭战争,以推行仁政来消弭贫困,最终实现至圣先师期盼千年的大同理想。

    同日,元部民会议议长狄喻宣布,元部民会议改名为元国民会议,四方代表齐聚,以证折彦冲之登位,实为天下万民所拥护。

    折彦冲登基以后,正式任命杨应麒为宰相,设吏、礼、兵、刑、工、户、商诸部以及十二司、院衙门,各部司职权范围,与宋代相比有重大调整。各部部臣之上,有陈显、韩昉、陈正汇、张浩四人分掌枢要,协理政务。

    又设御史以监察百官,御史向皇帝负责;设谏官以监督皇帝,谏官向元国民会议负责。

    司法系统之人事亦有调整,狄喻不再兼任中央首席大法官,改由李阶专任。

    折彦冲又册封曹广弼、杨开远、欧阳适、阿鲁蛮、萧铁奴五人为元帅,刘锜、种彦崧、种去病、王彦、王宣、赵立、曲端、石康、蒙兀尔等为上将军。此外各级文武官员,均有升赏,又大赦天下,减南宋来年岁币之半,宽减两河、陕西税赋,与民休养生息。

    消息传开,举国同庆,军方更是士气大振,平滦、辽口兵马左右夹攻,终于攻克了围困了大半年的榆关,迪古乃被俘,送到燕京领功。

    各国闻讯,反应不同。赵构上表庆贺,乾顺遣使称臣,宋江在曰本隔海称藩,但动作最快的,却还是聪明的高丽人。高丽国都开京与塘沽隔海相望,一闻此讯,国王马上遣大臣金富轼,奉表二封道贺,其一为有些迟到的贺平金表,其文曰:

    非常胜事,不世异恩,实千古之未闻,举一方而祗服。皇帝陛下应三灵之符谶,袭累世之宗祧,仁之渐者深,则义之所制者众。德之施者广,则威之所屈者多。故得神兵一挥,率土大定。东西南北,拓地增疆。华夏蛮夷,望风束手。功业光辉于竹素,威灵耸动于乾坤。今者,饬使节以有宣,与侯邦而同庆。便蕃上眷,渥缛多仪,惠厚及遐,固论酬而无计。心存事大,但忠尽以为期。

    其二为誓表,其文曰:

    使节贲来,训词密喻,俯偻闻命,凌兢矢图。窃以周官司盟,掌其盟约之法,盟邦国之不协与万民之犯命者,而诅其不信而已。至于衰季,春秋之时,列国交相猜疑,不能必于诚信,而惟盟誓之为先。故诗人讥其屢盟,而夫子与其胥命。伏惟皇帝陛下,至德高于帝尧,大信孚于天下,光开一统,奄有四方。大邦震其威,小邦怀其惠。惟是小邑,介在边隅,闻真人之作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