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西凉局与离家 (第1/2页)
第八章 西凉局与离家 有道是借酒消愁,前世卫宁那老爹就是个酒坛,连带着他也给种下了嗜酒的基因,而且这个基因也忒牛B,直接烙印在他的灵魂上面,穿越的时候居然也跟着带了过来。 前番年纪太小,自己也不便讨酒来喝,等到年纪大了一些,心痒难耐,在卫父默许下,终于可以开怀畅饮,不过…三国的酒精度数实在太低,第一次品尝卫父所谓的珍藏,给他的感觉就是,酸酸甜甜就是我…差点以为是果汁饮料。 卫宁这时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英雄豪杰那么牛B,动不动就是几坛几坛的牛饮,这种淡如水的饮料想醉倒人的确很难。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现在卫宁身边成天就带着一个小葫芦,里面都是陈年佳酿,也不管卫母三番五次劝阻,卫宁依然我行我素,不过为了身体着想,卫宁也不敢饮多,只是偶尔还是忍不住多喝几口,毕竟那么一葫芦低度酒根本就解不了谗。 今日正好喝完,便吩咐下人备车出去买酒,这几乎也是每日的惯例。 “公子,你呆会千万别再贪杯,若让老夫人知道又要怪罪…而且饮酒伤身,公子为何总是克制不住…”摇晃的马车内,绿萼怯生生的提醒道。 会,不会,我就是去打上一葫酒就回来多在那坐上一会…怎么会贪杯呢,况且,你不说,我不说,母亲又怎么会知道呢?公子我可是海量,区区一点小酒又怎能伤我身体?”卫宁笑了笑,连忙止住眼看又要开始罗嗦不停的丫鬟。 这个和他差不多大年纪的女孩此刻也是亭亭玉立,虽不是花容月貌,但也是娇小可人。 只是卫宁总觉得这个丫头似乎收到了卫母的秘密指令,成日来劝来劝去,弄得卫宁每次都是头皮痒。 东汉朝廷多动荡不安,党派之争,外戚与宦官之乱时有生,败者无疑是祸及全家。 卫家先祖有感于政治险恶,慢慢的远离朝堂,投身经商,以至于到卫父这一代卫家已是富甲一方,而卫宁要去的酒轩也正是卫家的产业。 酒轩小厮早看到卫家马车,殷勤的将卫宁引到三楼靠窗雅座,从这里可以看到安邑大道,人来人往,风景上佳,而这个位子也几乎已经是卫宁的专座。 “还是老样子,三碟小菜,温三壶小酒。”也不理会一边阿谀奉承的掌柜,卫宁挥了挥手,吩咐道。 伺立身边的绿萼小嘴一撅,似乎又要劝阻,卫宁无奈转口道,了,两壶吧…是吧?两壶都不行就一壶…对了,将我葫芦装满!你去忙你的吧,不必管我,生意要紧!” 掌柜连忙点头哈腰,小心翼翼的从绿萼手中接过葫芦,慢慢退下,又仔细向小厮吩咐清楚,不几时,酒菜便准备妥当。 绿萼不情不愿的将卫宁身前酒樽斟满,又劝解道“公子说好了,只此一壶,再多奴婢只能告诉主母了!” 卫宁耸了耸肩,笑道“知道了,知道了!” 也不再答理丫鬟,卫宁将视线放到楼下街道,人群汹涌,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只是这热闹的深处,到底又有几人是真心欢喜。 正如自己,虽然每日淡薄臃懒,心里对那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却是整日提心吊胆。 一饮而尽,喳吧了一下嘴巴,却感觉没什么味道,卫宁郁闷的嘟囔起来“慨当以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胜似无酒,有忧无法忘忧!” “小曹哥愁没有人才,老子愁哪天突然挂掉宁自嘲了一下,又一口饮完刚斟满的樽中黄酒。 “好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卫门酒公子果然名不虚传,却不知卫公子有何所虑?” 卫宁循着声音看去,那是一个青衫文士缓缓向他走来,腰挂配剑,消瘦修长的身形是这个时代大部分文士的特点。两撇山羊胡贴在唇边,配合上那股阴沉的眼神,让卫宁有种被毒蛇盯上的感觉。 此人正是李儒。 “大胆!你是何人,胆敢冲撞公子,不知我家公子喜欢清静吗?”绿萼上前一步,大斥一声。却让李儒身边两个壮汉怒目相向,上前一步,气势一出,吓得绿萼俏脸霎时雪白。 萼!退下!”卫宁挥了挥手,斥退绿萼,接着站起身来拱手道“这位先生,婢子无礼,切勿见怪,若不嫌弃,移架畅饮一番如何?” 三国时期腰挂佩剑是一种身份的体现,如是文士,定是有权位在身,不能轻易得罪,又或是击剑游侠,也是亡命之徒。 看那文士身边近侍,五大三粗,也定不好惹,可怜他两行排骨,到时候惹恼人家,被打了那不要躺上几天?况且…似乎这个文士是专程来找他的,刚才已经失礼在先,他们也定不会轻易离去。 李儒摸了摸唇边两撇山羊胡,微微一笑“无妨,公子有请,在下敢不从命?” 只是那微笑,让卫宁更觉得毛骨悚然。 卫宁微微侧目看得清楚,那两壮汉走路虎虎生威,左顾右盼,小心谨慎,右手不离腰间武器,身体外掩盖不了的森冷杀气,定然久经战阵,而且还是属于精兵禁卫那种。 而这个文士腰间玉带不似平常人可佩,浑身也有种掩盖不了的上位气息,身份也定不寻常。 再加上一口道出自己身份又主动相谈,绝对不是外面游学士子。 卫宁突然想起这段时间卫府似乎经常有人礼来而被卫父所拒,听闻正是去年上任的河东太守董卓派人送的,想到此处,卫宁脑中已有定论,等绿萼不情不愿的将李儒身前酒樽斟满后,也不等文士开口,淡然一笑“不知董太守有何事寻我?” 卫宁其实已经知道这次巧合的原由,但依然明知顾问,他实在是怕牵扯上身,一怕麻烦,二怕和董卓沾上关系。 李儒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精芒,依然是阴沉一笑,拱手道“公子果然好眼力,在下李儒,现充岳父大人幕僚。” 李儒?那个乱国之士! 卫宁举杯的手忽然一抖,险些洒将出来,他虽然知道董卓目前迫切需要得到河东士族的支持以立足,却没想到眼前这个阴沉的家伙就是那个一人之谋而将董卓推上高位的李儒。 事实上在他心里,李儒绝对是和郭嘉,贾诩同一个级别的人物,若不是后来董卓因为一路畅通而日益骄横自满,不听他言,或许天下大势就没有袁曹之争,也没有三国鼎立了。 一把火,烧干洛阳,让反董联军自乱阵脚,各自攻伐,等他日关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