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舂有我狂_一个15岁少年眼中的生死谁的青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个15岁少年眼中的生死谁的青舂 (第3/3页)

得他们未来的路也特别的艰难,就是祝他们母子能够走得尽可能顺利一点。

    王一方:姜峰跟子尤是诗友,我们请他谈谈。

    姜峰:我也是子尤得病前的一周,很偶然地走到他们家,我跟柳红应该算是同龄人,有共同的经历,也曾经经历过很轰轰烈烈的时代。我很偶然地在柳红家,柳红给我看了子尤的诗,我真得感动极了,我已经离那样的世界很远了,突然间被子尤的诗拉进那个时代里,我很久没有写诗了,我写了一首诗给子尤“我不知道青春的祭坛上多了什么样的旋律”几天之后,我这句话好像应验了,突然间子尤得病了,我们就围着子尤的病很忙乎,这么样的一个孩子,他的精神世界比我们还宽广,我们不必为他的痛苦担忧,反倒可以跟他共享他的精神世界。这次这本书在少儿出版社出版了,我们也特别地激动,里面有一些东西选了,有些东西没有选。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本身记录的是一个精神世界的成长,而不单纯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柳红跟他的儿子共同营造了一个很优雅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精神世界,看她和她的儿子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在那个阁楼上,我觉得像一对仙人一样地生活在优雅的世界里,我真的很羡慕他们,其实这本书带给我们的这种境界,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是几代人永远的追求。

    李学军:昨天许老师说她失语,我也看了这本书,我就说,我不能失语,但是我觉得由我们来评论子尤的书,我觉得我们都不够资格,一个少年,这样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意志力,我们来评论,自己都觉得没有能力评论。我以前也看过子尤的一些东西,大概的印象,还是一个少年写作的感觉,但是这两年,我觉得这孩子在各方面确实是在成熟,还有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他的精神世界在升华。这种升华不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对精神升华的理解,一种很抽象的,一种崇高的感觉,给人一种压力,我觉得他这种东西就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这种乐观的态度,愉快的语言,欢乐的人生,我觉得这个是让我们最感动的一方面,这也是子尤让这么多人心疼的原因。还有一点确实是超出常人的意志力,这是我对子尤的一个判断: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尼采说的超人意志,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经历人生的苦痛,来使生命力更加强大,我想子尤大概是以自己的经历来实践对超人的定义。

    第二,我觉得对这个书的印象就是,子尤很狂放,但是不自恋,有才气的人往往是自恋的,现在的青少年,更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对别人的一种熟视无睹,说到底是非常自恋的心态,但是子尤这一点没有,我觉得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特点。对孩子来讲,自恋就不容易学习,不容易吸收好的东西,往往把自己放在一个超常人的位置上,对成年人更是,成年人自恋,就可能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有一种优越的态度来看待其他的人生。我觉得,子尤有这么好的才气,天才是要狂的,但是这种狂是大气的,不沉溺于自我,这一点,我觉得子尤是有别于其他人重要的地方。第三,我想说一下,我觉得子尤是一个正常的孩子。我也听说过子尤喜欢写作,有时经常会问出一些很哲学的问题,印象中就觉得子尤是一个多愁善感,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的感觉,后来跟他接触,就是一个很清纯的孩子,病了之后,我更有这样的感觉,他是有健康的心态,一种体验人生,他的悠哉悠哉的文章,跟女孩子的交往,青春期所有要经历的东西,都在蓬勃地经历和发展,给人感觉不像是有病的。有病的孩子,从小性格会比较内向,子尤一点都没有,这在他的作品里也能看出来,很阳光,很健康的一种心态,他是给予别人的,不是要求世界给予他的关爱。我女儿特别喜欢跟他交往,我说你去看子尤哥哥,是不是因为生病,她说我没有觉得他有病,这样的感觉,我觉得这个确实是子尤非常出众的地方。

    还有一点,谈到教育,子尤原来可能跟现代的教育不是很合拍的,现在的教育是把所有的孩子都塑造成模式化的东西,昨天晚上我看了高考专题,说孩子要拼搏,把“拼搏”写在自己的桌子上,天塌下来也要考试。这都是被模式化的,而子尤从小就不在这个套里,我觉得作为这本书的出版和推出,也应该在暑假里有一些办法推广到所有这些年龄段的孩子,让他们看看,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事。

    莽萍:子尤我没有见过,柳红我也不是很熟,一开始,我翻开第一页,就觉得子尤是不是太狂了,再看里面,而且更狂了,我当时看了之后,真是很震撼的,这一代人能这样表达,我觉得是我不敢的。真是不一样的。我再翻开这个书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一代人不简单,你看他写的那些东西,我们大人设置了那么不合理的制度,不断地让孩子考试、上学,特别无聊的复习班,但是子尤以非常调

    侃的态度批评,实际上这就是孩子的反抗,所以我们大大低估了孩子想象的世界,所以,我从这本书里看到这样一代不同的人,这样一代孩子不同的感受。我觉得,子尤这样一个比较狂放的一面,确实是我不理解的,我常常是比较退缩的看事情,也可能跟这一代人有关系,我常常觉得我们应该谦虚,应该把自己摆得低一点,但是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确实看到了,在这样严酷的压制的情况下,还能成长这样的少年,我觉得子尤不简单,他有这样的人生,是非常独特的,而且是非常引起我们共鸣的。

    另外,我谈谈子尤在《南方周末》发表的文章。我们说教育也好,我们所有的社会也好,就是要推出最健康的、最完美的、最精英的、最好的,我们看不到世界是多样的,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构成的。我认识一位母亲,她的孩子四五岁开始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发现这个孩子的理解力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说的一些事能联想,但是这个孩子不能,她就非常的伤心,但是慢慢的发现,其实社会就是由不同的人构成的,不是大家都很完美,都很健康,她说我到邮局的时候,从前特别痛骂办事员怎么这么慢,但是现在,我非常耐心的在那排队,我看着那个人慢慢地处理他的事,我想他也许是一个智力不如常人的人,我的孩子如果长大了,成长得好,他能到邮局当一个职员,我一定会很高兴。谁的青春有我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