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5页)
第六章 史记:大晏历虹嘉十二年冬 郑国挟三十万兵马入侵大晏,大晏西疆三大重镇护邑将军先后投敌开关,六日之内郑国兵马不伤一兵一卒分三批先后杀入大晏内境,兵困柳州城,柳州城主郭槐及运转使赵藤率领士卒奋勇抵抗,同时八百里急报京城,大晏上下满朝轰动。晏王随即下旨,拜车骑将军刘裕为西镇大将军,尽起国内兵丁士卒,南下御敌。其后,晏王又宣内宫侍君卫丹,以“玄门道”弟子身份,转拜护**师,监军于西镇大军。 让一个以侍奉君王于锦榻的十六岁少年充当监军,令大晏朝野讨伐之声大起,然“玄门道”以正统道门护法的身份加持护丹,力压群议使之成行,然大晏皇权与道门神权的争驳,就此正式拉开彼此你死我活的斗争序幕 突如其来的战火,让正柳州城内陷入一片混乱,有权有势的自然在柳州城封门之前,就卷起便于携带的金银细软迅速逃离这危难之地,但更多的贫苦百姓则选择留在自己的家园,惶惶不可终日,这些一辈子面向黄土背朝天的老实人,每天渴望着的是风调雨顺、家境和安,从未想过有一日会遭遇这无情的战火洗礼,如今每日看着那些不断从城墙上被抬下的满身鲜血淋漓的尸首和哀号不断的伤兵,死亡的阴影时时刻刻地笼罩早他们的头上,因为此刻不管是胆大热血还是胆小如鼠,只要是男人,都被柳州城主的一纸招募令强逼着放下了锄头、犁刀,拿起那锋利的杀人利器走上城头,面对着那无边无际的敌人,体尝着杀人和被杀的残酷。 西日灯红酒绿的乐坊,此刻早已是鸟兽尽散,平日在乐坊中夸夸其谈、自命风流的才子们早就在第一时间逃离了这战火之城,倒是那些吟唱古今歌谣的女子们,依然洗去满面铅华,奋不顾身地投入了战场。伤兵营里、炊事房中到处都有她们的身影,令无数人由衷赞叹的同时也令无数人自愧不如。 乐坊那不算小的庭院,如今已经变成了临时的伤兵收容之地,原本意境超凡的花草布置也都被不断扩大的铺盖和临时帐篷给淹没,缭绕的胭脂味也被浓郁的腥血所取代,人们急急忙忙地进出,不断地有人因为受伤而被送进来,也不断地有人因为死亡而被送出去,不过没有人去在意生命的流失,更多地还是在为那些生还者努力着。 乐坊里几乎所有人都被分派了任务,连桀枭这个十岁的男孩,都被赶入了药房充当药童。 “阿噗阿噗”坐在桀枭身边的敖彦,忍不住再次打了好几个大大的喷嚏。这该死的酸草粉,敖彦郁闷地看着眼前满满一盆被碾得细碎的粉末,在心底诅咒这种药材的发明者,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混合了热水后当作消毒水的药粉散发着诡异的胡椒味,更多的还是因为敖彦提出用“酒精”消毒的提议被大夫很干脆否决了,大夫的理由很干脆,不是质疑敖彦的提议,也不是否认酒的功效,而是最现实的数量问题:这种时候,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酒这个理由让本来有意充当救世主、体会一把被人尊敬滋味的敖彦大受打击,如同被霜打了的茄子一般,有气无力地垂着头看桀枭把那一片片如同树皮般的酸草籽细地磨成粉。 “宝宝乖,来坐到哥哥上风口来。”桀枭一脸怜惜的表情,丢下手中的石臼锤,伸手给直打喷嚏的敖彦换了个位子,不过敖彦的屁股还没有坐热,来取药材的药童推开了门,一阵寒风吹过,立刻扬起一片酸草粉尘,敖彦顿时又是喷嚏不断,等翠娟端着午饭来给桀枭和敖彦送食物时,就看到那平日里小人精般的宝宝,揉着红通通的鼻子,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满是水雾。没办法,小孩子的鼻子本来就敏感,何况是胡椒这种刺激性大的味道。 “哈哈,我们的小财迷也会哭鼻子啊。”翠娟放下手中的食盒一脸有趣地看着敖彦那可怜兮兮的逗人表情,伸手拿出系在腰间的绢帕,小心地替敖彦擦去眼角的泪珠。“小财迷”是乐坊诸人一致同意送给敖彦的加封,因为这小鬼是唯一一个在城主前来看望伤兵时,拿出纸笔要求城主给他打欠条的人物。 说来好笑,一切的起因只是因为在敌军攻城时,城里的府库一时没有现银购买药材,乐坊里的莺莺燕燕们自发地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柜当暂充,其他人自然也争相效仿着,毕竟大家心里面清楚,若是城破了,自然没有人会有命去花用这些银两,要知道郑国最有名的侵略之术就是鸡犬不留的屠城。但若是能有幸守住柳州城,以柳州城城主的身份,自是不会欠钱不还。只是没想到大家在凑银子的时候,敖彦这小鬼居然拖着一个鼓囊囊的钱袋爬上桌子,一脸jianian猾地掏出一大把银券,待众人仔细清点之后居然有数千两之多,令所有人刮目相看不过要是大伙知道了这些钱至少有一半是某龙平日在红楼里收取的“道德罚款”的话,不知作何感想。 当时翠娟等人也曾商量说让敖彦收起部分银券,毕竟凑钱也不能凑个倾家荡产的,但是这小鬼头却得意洋洋地丢下句含含糊糊谁都听不懂的话“这算是国债型风险投资,稳赚不赔的!” 开始大伙还以为这是小孩子家家的玩闹,直到不久后柳州城主上门来时,这小鬼头拖着一张写着:“本府赞赏敖彦小朋友的慷慨解囊,待州府解困之后,必将双倍奉还敖彦所捐银两”的字据爬到城主大人的脚边使劲地摇晃,看那字据上歪歪扭扭的字,大概是强逼着刚刚开始临摹字帖的桀枭所写,这一幕让当时的柳州城主和满园的伤兵乐得开怀大笑,除了直夸敖彦从小就有理财当家之能外,在敖彦撒娇耍赖之下,城主大人很慷慨地认下了这份明显有欺诈性质的字据,并且在敖彦的要求下,当众在字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讳并颇有气势地盖上了柳州城主的官印当然,城主大人也是借此向那些捐钱的百姓保证日后原数归还的一种暗示,不过这还是大大便宜了敖彦。 不过“得寸进尺”的敖彦却没有就此满足,在使出了足够迷惑人神志的可爱成本后,当城主大人离开乐坊大门时,身上除了官印之外,所有的玉佩啊、戒指啊什么的都被某人陆陆续续地给洗劫了,甚至连头上系的松木簪子也难逃魔掌,简直比强盗还要狠,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