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_第十章疯老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疯老人 (第6/6页)

装样子,这就是说,他必须表现出做了,只是力不从心。

    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

    第一、他没有机会与终南凌波仙子取得联络,串演假戏,单方面进行是无论如何无法逼真的;其次密谕上指定他向五派门下下手,以今天五凤和五鹰主的成就,五派掌门人的弟子,又有哪一个会是敌手呢?

    一个不留意,势必弄巧成拙,黄衣首婢并不是好欺侮蒙混的。

    想到终南,他不禁附带想起巫云绢,同时想起那位端淑明媚的凌波仙子白素华来。凌波仙子白素华与巫云绢之间的关系,始终令他有点迷惑。

    巫云绢今年十七,小自己一岁,而那位凌波仙子白素华,看上去顶多不过双十年华,她们,会是师徒?

    巫云绢几岁习艺?就说十三岁吧,那么,那时的凌波仙子白素华又有多大呢?

    还有,巫云绢失去功力后,一直住在凌波仙子的卧室,据凌波仙子说,那是为了“照顾方便些”是的,正如凌波仙子另一句话一样:“天底下,没有一个师父不疼徒弟。”那么,受伤的要不止巫云绢一人时,又该怎办?

    所以,葛品扬相信,这里面一定是另有说处的,说得明白一点,他决不会相信她们之间的关系是师徒。

    前此,从玉门关回程,他曾不止一次地试探着问巫云绢,巫云绢欲语还休,语气不胜其含混支吾,有次被葛品扬逼急了,她赌气说道:“既然想知道,何不干脆去问她?”

    问谁?问问她?

    “她”这个字眼,是一名弟子对掌门师长应有的称呼吗?

    不知是为了自觉失言,抑或另有原因,巫云绢话出口,趁着葛品扬在发楞之际,人已溜得不知去向。

    其后,再一触及这项问题,巫云绢便说什么也不肯开口了,眉宇间,还似有着隐隐的幽怨之色,葛品扬因此也就没有再提了。

    潼关到长安,快马不过两天行程,葛品扬没有急赶,也仅走了三天。

    路上,葛品扬与黄衣婢虽然经常前后只有一马头之差,但由于葛品扬心中有事,故所以一直很少开口说话。黄衣婢以为葛品扬是在有意冷落她,被有意冷落,这在一个生性高傲的人来说,是相当难以忍受的。

    黄衣婢首先采取以牙还牙的应付方式,就是你不理我,我也不一定要理你,两眼望天,脸上神色,一派冷漠和不屑。

    可是,这一着,不久黄衣婢便自感失败了。

    她是赌气装出来的,而葛品扬却纯粹出乎自然,葛品扬不理她,是根本不觉得身边有人,她不理葛品扬,则是在给葛品扬看颜色。

    颜色摆出来,第一件事是要对方看,可是,每当她以眼角偷瞟过去,葛品扬沉思着始终是一个样子的。

    这天,来到长安东城外的灞桥,黄衣婢恼怒得实在忍不住了。

    灞桥,为汉、唐两代送亲别故的把盏分手处,在汉代,多被喊作“情尽桥”灞水两岸,遍地垂柳,至唐时,因有人在桥身上写下“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的一首名诗,乃被喊做“折柳桥”送行至此,送行者也多折柳以赠远行者,成为一时风尚,唐以后,则又被改称为“销魂桥”

    于今,灞水改道,桥下已只剩下一条略具河形的黄沙沟,昔日的名人轶史,都已成为哀感的往事。

    黄衣婢明眸滚动,唇角浮起冷笑,忽然仰天漫吟道:

    “情尽桥上矫情过,

    风雪柳枝挂雪摇。

    柳折无处扬鞭代,

    魂销端在痕条条。”

    葛品扬为吟声惊醒,定了定神,觉得这丫头所吟虽不工,却能知道那首有关此桥的古诗,并能仿意成章,亦颇难得。他虽然同时也听出对方诗中有揶揄自己之意,然因彼此身份有别,如之无心兜搭,是以仅点头笑了笑,策骑往桥上走去,未予理会。

    黄衣婢有意发难,竟侧目冷笑着道:“久慕五香主才名,如不稍加指正,岂不令人失望?”

    葛品扬气不过,哈哈一笑道:“指正不敢当,敬和一首也就是了。”

    笑声歇,仰天深吸一口气,朗朗吟道:

    “桥横东西任人过,

    柳植两岸迎风摇。

    杨柳销魂自杨柳,

    有情无情不关桥。”

    吟毕,又是一声长笑,纵骑直奔城门而去;黄衣婢呆呆直视着,直到葛品扬背影行将消失,方始恨恨追上前去。

    这时候已是冬月将尽,长安城中,充满一片迎新年的忙碌和喜气。

    两人落店,一宵无话。第二天,葛品扬起床,隔室的黄衣婢又已不知去向,问店伙,说是一大早与一名守在店外的青衣少年谈了几句,便气鼓鼓地相偕而去了。

    葛品扬大奇,暗暗纳罕道:难道是青鹰冷必武?

    照时日计算,青鹰尚在度假期中,如果店伙所说的青衣少年即系青鹰,那么青鹰此来,当属因私而非因公。

    再回想黄衣婢临离潼关时,那种好似与人斗气的脸色,葛品扬不禁猜想到,青鹰冷必武很可能一直都跟在他们身后,黄衣婢的好几次不告而别,大概便是与青鹰冷必武幽会去的。

    红鹰与紫凤有一手,以及蓝鹰暗恋红凤,都不足奇;青鹰恋黄衣婢,就很出人意外了。

    黄衣婢再强,不过是名使女,配青鹰,可说是高攀,可是,看黄衣婢那种神色,却好像对青鹰并不感兴趣,岂非怪事?

    葛品扬在断定黄衣婢必是去会青鹰之后,乐得松闲,留下话,往西城章台街附近的风月楼走去。

    风月楼是座茶楼,门口高悬一副短联,文曰:

    “佳士日满

    风月常新”

    葛品扬看了,几乎笑出声来。

    据《妆楼记》一书载,唐开元初年,宫女凡获进御宠幸者,翌日便由内府以印烙臂,印文便是“风月常新”四字,渍以红砂,虽水洗不退。如今,此楼竟以“风月常新”标榜,岂不令人啼笑皆非?

    在对联左侧,另外贴着一张红纸,上面赫然大书者:“当今第一国手,以棋会友,候教处,本楼二楼。”

    葛品扬不意龙门棋士这样早就已来到,心中又惊又喜,惊喜之余,又不禁对这幅招贴感到滑稽可笑了,既然以“第一国手”自许,还候谁的教?

    且如就棋论棋,龙门棋士在这方面的程度,可说连入流都谈不到;如今以第一国手自居,闹笑话事小,以他那种赢得输不得的脾气,一旦有人挑战,长安不是小地方,好棋者不一定都知道他的身份和为人,他要是输火了,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