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_第六章开帮大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开帮大典 (第6/8页)

亦博。葛品扬想去,一方面是为了要向老人请教,他既非伤于天龙爪力,恢复武功自较巫云绢为易,看老人有无其他挽救良策;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在老人处见到师妹龙女蓝家凤,因为他想,她纵不回去,也该带个讯息回堡让关心她的人放心才对。

    如今,他在园中徘徊,便是为了体力有限,此去巫山,如何才能顺利到达。

    就在葛品扬蹙额长吁之际,忽有两名身材普通、衣著随便、双目精光隐现的中年汉子缓缓向葛品扬走拢来了。

    葛品扬圆脸瞥及,暗忖道:“这二人似乎为我而来,有事么?

    思忖间,两汉子已经走至身边,同时一俯身,左边一人低声道:“在下陈平,贱号阴阳算盘。”

    另一人低低接口道:“在下胡九龄,贱号大力金刚。”

    葛品扬心头一亮,注目道:“两位英雄敢是驼叟聂老前辈座前的中州双杰?”

    两人齐声道:“葛少快好说。”

    葛品扬道:“谢谢两位暗中呵护,如今已没有什么劳烦两位的了”

    阴阳算盘陈平道:“少侠现况,龙门古老前辈已为在下二人交代得很清楚。少侠要返天龙堡,在下二人愿意护送。”

    大力金刚胡九龄道:“车已备好,马上可以上路。”

    阴阳算盘和大力金刚,前者江湖经验老到,后者处事果决,为王屋八指驼叟聂克威座下的两支擎天柱,二人如此诚意关顾,葛品扬由衷感激。

    葛品杨思索了一下道:“如小弟改往巫山,两位大哥意下如何?”

    陈平道:“随少侠意思。”

    胡九龄则显得颇为兴奋地接口道:“去天风老人那里么?好极了,此老我兄弟慕名已久,能见他一面,也不虚今生了。”

    三人议定,即刻登程。陈、胡二人为顾及葛品扬体力不耐驰驱之劳,坚持走水路,沿汉水而下,经云萝,转而溯江而上。

    约月余之后,船经水流湍急的西陵陕,天色已近黄昏,忽见一条小型快船,迎面顺流而下。

    船上,傍舱门站着一名蓝布包头的老妇。其时葛品扬和陈胡二人也正站在舱面上闲眺,那条小船由于船小水急,霎眼便自三人船边掠过老远。葛品扬眉头皱了一下,没有开口。

    胡九龄咦道:“那妇人有点古怪。”

    陈平也道:“是呵,看上去满脸皱纹,足有七旬开外,但人立船头任船身颠晃,身躯竟能保持纹风不劝,尤其一双眼神,开合间有如寒电,敢情也是我辈武林中人不成?”

    胡九龄道:“双眉紧锁,好似还有什么心事。”

    陈平道:“是的,这点我也注意到了,不过,如说此妇系武林中人,当非无名之辈,我怎会一点印象都没有?”

    二人说着,转向葛品扬。葛品扬摇摇头,也表示印象中没有此人。

    数月后,船至巫峡,进入夔州府境。夔州,为明代川省九府之一,在地势上是“坚卫两儿,雄视三楚”所谓“据荆襄上游,为巴蜀喉吭,吴楚万里之襟带也。”

    葛品扬与陈、胡二人在风月台登岸,行至一地,地名妃子园。陈胡二人于悉知地名之后,不禁诧异地道:“这儿一片黄石灰土,哪里有什么妃子园?”

    葛品扬微微一笑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留下的古老地名呵。”

    陈、胡二人齐“哦”一声道:“原来唐朝王妃吃荔枝,还要到此地来买?”

    葛品扬道:“蜀中荔枝,以庐、叙二州所产为最上品,合州次之,此地所产又次之,故此地虽名妃子园,问实际,名实并不相符。”

    轻轻一叹,又道:“‘荔枝一骑红尘后,便有渔阳万骑来’,唉唉,世人只闻国色一笑倾国,又谁知杨贵妃一‘尝’也能贵物呢!”

    三人边谈边走,晌午时分,抵达距神女庙不远的白衣镇。

    这座白衣镇系纪念汉先主而易名,原称襄王驿,为游巫山十二峰中神女峰的必经之路。

    葛品扬走得有点累,进入一家酒店后,便倚壁养起神来。

    不多久,忽听陈胡二人在一阵争论之后,齐声招呼他道:“葛少侠,你过来看看。”

    葛品扬不知道二人在争论些什么,走过去一问,原来是为壁间一首墨迹暗淡的古词,那首词这样写道:

    “有客经巫峡,停橹向水循。

    楚王曾此梦瑶姬,一梦杏无期。

    尘暗珠帘卷,香销翠帷垂。

    西风回首不胜悲,暮雨洒空祠。

    古庙依青崎,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镶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葛品扬看毕笑道:“此词叫‘巫山一段云’,你们争什么?”

    大力金刚胡九龄道:“他说这是古人之作,我可有点不相信。”

    阴阳算盘陈平道:“咱们少主小旋风乔龙在世时,雅好近人诗词,从来就没见他念过这一首,可见它不但古老,而且还相当冷僻呢。”

    葛品扬听到“小旋风”三字,脸色一黯,微微点头道:“是的,唐人作词,形意较古,这首词,有人说作者是李贻孙,也有人说作者是李吉甫,更有人说是唐代某诗妓所作,总之,作者虽不可考,为唐代作品却没有疑义。”

    他似乎无意多谈这些文章之事,语毕,即向二人道:“以后两位就喊我‘葛相公’好了”念及尚是老儒装束,不禁笑了笑,又道:“我见天风老人时,必得回复本来面目,这样子自然不行。”

    饭后,葛品扬回复了本来面目,借陈、胡二人向神女庙方面进发。来至神女庙时天已薄暮,陈胡二人道:“天风老人住什么地方?”

    葛品扬手一指道:“就在庙后峰脚下。”

    仰望神女峰,挺秀入云,景色幽奇而微透倭清。葛品扬向庙后踱去,不期然低吟出口: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似哭襄王,朝朝暮暮云台下,为云为雨梦国亡…”

    头抬处,一声轻噫,吟声遽止,低低向身后胡陈二人道:“继续走过去,装作漫游偶过的样子。”

    原来前面峰下有一排茅屋,屋前空地上此刻正好品字形站着三人。

    面对茅屋背向这边站着的,是一高一矮、高者奇瘦、矮者奇胖的两名老人。高瘦老人身穿黑衣,矮胖老人身穿青衣。颔下有纱角飘动,似乎脸上均戴有面纱。

    面向这边站着的,是一名年约七旬,浓眉虎口,满脸红光的皂衣老者,正是本来面目的天风老人。

    陈胡二人讶然低问道:“这边两个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