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尾声或开始 (第2/2页)
争的结束,时常是这边谈一谈,那边又打起来。但打是为了谈,谈又是为了停火。 已经有些参战的部队陆续地回国了,战争的态势已经很清晰了。后方的部队便相继着撤回到了国内,虽然仍在打,战火和硝烟已远没有以往那么浓烈了。 儿子刘留一天天地在长大。刘克豪告诉儿子,mama就要回来了。 儿子听了他的话,就每天守在门口张望着,嘴里还一遍遍地念叨着:mama,怎么还不回来呀?这么说完了,人却并不离开,努力地踮起脚,向远处望。他希望在自己的视线里,能看到mama。mama的模样在他的印象里是模糊的,只是客厅里摆着的那一张照片。 每看到路过面前、穿着制服的女军人时,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喊一声:mama。 那些女军人听到他这样喊自己,就冲孩子温柔地笑一笑,有的还会过来,爱抚地摸摸他的头。他又试探着叫了一声“mama”女军人朝他挥挥手,走了。孩子终于明白,她不是自己的mama。接下来,他就更加奋力地踮起脚,使劲向远处望去。 儿子没有张望到mama回来,却迎来了民政局长。 那是个星期天,刘克豪在家休息。他蹲在院子里洗衣服,刘留又站在门口去望mama。 他一边向外望,一边和刘克豪说着话。 爸,mama回家走到哪儿了? 快到鸭绿江了。 江是河吗? 不,江是江,河是河,江比河要宽得多。 儿子忽然有些担心地问:mama不会掉水里吧? 不会。mama会骑马,她骑马过江。 就在这时,民政局长出现在了儿子的视线里,儿子就喊:爸,有人来了。 民政局长弯下腰,一把把刘留抱了起来。 刘克豪对老营长的突然造访感到诧异,他一边擦手,一边站了起来。他拉着老营长进屋,老营长却停下脚步,望着盆里的衣服说:洗了这么多? 刘克豪笑笑:都攒了一个星期了,老营长屋里坐。今天我下厨,中午咱俩喝两杯。 老营长摇了摇头,坐在了院子里的凳子上。刘克豪见老营长有事对自己要说,就拍拍儿子的头:刘留,去门口等mama去。 儿子答应了一声,就跑出去了。 老营长盯着刘克豪,眼睛里就多了层水气。刘克豪意识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忙说:老营长,有话就直说。 老营长就把随身带来的挎包打开了。他带来了一封血染的信,老营长拿信的手有些抖。 刘克豪接过了那封被血水浸染的信。这是妻子的信,或者可以说是遗书。 妻子在信里说: 克豪、儿子,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牺牲了。我是个军人,牺牲是正常的,千万别为我难过。 克豪,虽然咱们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长,但我感到很幸福。在朝鲜的日日夜夜里,我一有时间就会想起你和儿子。从我们参加革命那一天起,就盼望着建立一个没有战争的新中国,现在,为了新中国,我来到朝鲜,就是为了保家卫国。 我牺牲了,是尽了军人的职责,我不后悔。告诉儿子,他的mama是烈士,是为了国家献出了生命。别忘了,二十年后,儿子又会是一名战士… 刘克豪的眼泪点点滴滴地落在那封血染的遗书上。许久,他抬起头来。 老营长又从挎包里掏出几件遗物,其中有一张被炮火熏黄、发焦的只剩下一半的照片。那是王迎香出发前和儿子的一张合影。 她抱着儿子,大咧咧地冲镜头笑着,儿子却是一副要哭的样子。照片就在那一瞬间,定格了。 老营长低声说:部队上的人说,王迎香同志是在去救护伤员的路上,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的。 他死死地握着那张被炮火烧焦、只剩下一半的照片。望着照片上的妻子,他仿佛又听到了妻子在说:我要去前线。 刘留在门口喊起来:爸,mama过完江了吗? 他站了起来,向门口的儿子走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