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2/3页)
慨现在的纸实在太光滑了,一次得使三张,委实不符合勤俭解约之精神。 田平的车开得好,人也仗义,熟人朋友坐车田平是绝不收钱的,碰上能报销的且常撕十块钱小票让拿了去报销。田平说:“赚点烟钱吧。”于是熟人朋友上上下下没有不说田平好话的,便常有人写信到公司称赞田平热情诚恳服务周到实为新一代优秀司机。田平由此成了公司的先进青年。 田平倒也并不觉得当先进有什么了不起,常对朋友说别写那表扬信了,不如省下邮票钱。且说:“自己兄弟,收钱脸红。下几个顾客多收他几个也就统统赚回来了。亏是绝不会吃的。”去火车站八块钱的价无疑提到十二块。 乘客们常抱怨车费太贵却又毫不手软地掏钱,轻松得田平都替他的工资袋心疼。不过没心疼几回便晓得除开个体户,送到田平手上的都是公款。一想到反正是从国家的左边荷包到右边荷包,田平要起价来便更是理直气壮胸有成竹了。去火车站的钱数又由十二发展到十六。自然不必担心没人坐车,亦不必担心有人手软。 田平的车大多停在饭店门口。闲时常同饭店里的女服务员散坐在台阶上打情骂俏嗑瓜子儿。只要不是上级检察或文明月评比什么的日子,服务员们便常出门来同田平几个司机聊天。有房客叫唤才懒懒地进去草草应付一番依旧出来。田平大方,几乎每次都是他掏钱买瓜子。他对那帮女孩子优雅地将瓜子壳吐得满地的姿势甚是欣赏。 那天田平正讲著澳大利亚一对老夫妇在给羊接生时接下一个小男孩的奇闻,一个女人过来要车去火车站。田平说:“十六块。”那女人说:“可以。”便提著行李上了车。 到车站田平见那女子一副呆脸,便转了一轮眼珠说:“你报销不?” 女人说:“报销怎么样?不报销又怎么样?” 田平说:“不报销你就只付给十块钱,我不给你车票了。” 女人说:“若报销呢?” 田平说:“那你给我二十块钱,我给你二十五块钱车票怎么样?” 女人说:“为什么?不是只要十六块钱吗?” 田平说:“心放活一点嘛,两下都不吃亏。” 女人说:“你们平常也都这样干?” 田平说:“这年月能捞就捞。大官大捞小民小捞,谁也不用讲客气。” 女人便答应了,临走还冲著田平微微一笑。 不料那女人心怀叵测,竟于微笑中暗暗记下了田平的车号,给省报写了信还附上了多得的五块钱且义正辞严地谈了一通职业道德等等。结果正赶上文明礼貌月,报纸便把信发表了。外加了评论员文章。足足开展了半个月的专题讨论。一时间田平名声大噪几乎妇孺皆晓,白白扣去半年奖金倒是小事,每夜里听他爸爸一至两小时的理论教育实在痛苦不堪。 田平找豆儿想请豆儿把他从他父亲嘴巴下解救出来。豆儿见面就说:“你小子给人活活当了垫脚石啦。”田平惊问缘故。豆儿方说那写信的女人是纺织局团委副书记,正与另一副书记竞争局办公室主任的席位。这事之后,那女人自然以思想境界高而被哄抬为精神文明标兵。这一来办公室主任就非她莫属了。豆儿为此专门跑了趟纺织局,果然见那女人走马上任。田平懊丧之极,大悔。说早知如此便宜之事,他便先写信去报社了,说是那女人提出给二十块钱付二十五块车票的建议的。两人现场,谁能作证?没准田平自己也能捞个文明标兵以及什么主任干干。 豆儿莞尔一笑,说:“其实现在也不晚。” 田平问:“有何高招?” 豆儿说:“你到那女人家登门拜访一次,人放乖点,话挑好听的说。再给报社写封信说你在她的帮助下怎么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的。” 田平大喜,连说对对对,然后赞叹豆儿足智多谋有鬼神不测之机。 田平晚上即去了那女人家。那女人刚搬进新房子。局办公室主任相当于正处级,自然三室一厅是跑不掉的。 那女人给田平倒了一杯茶又递了一支“红金龙”的烟。这使田平感到十分温暖。一温暖便产生激情。趁著这股激情田平大贬了自己往日的行为,然后说通过她的启发最近已提高了觉悟不光按里程标准收费且能主动下车为乘客开门拿行李以及解决一切困难。那女人说:“这样就好。能挽救一个人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幸福。希望你能够更好地学习马列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革命掌握好方向盘。”田平说:“是是是。我全都铭刻在心上了。” 正说著,来了省电台两个记者搞录音采访。致使那女人一阵忙乱,倒了桔子汁又递“红双喜”再转进另一屋换了件外套。接待规格又升了一级。 记者问清田平为何人后,大喜过望。立即将先拟定的由那女人独讲十五分钟的录音讲话改为由田平与她二人对话。幸喜田平这一段常听他父亲教诲,深知时下流行语言,便成竹在胸地侃侃而谈。说到痛处,声音低沉;说到好处,声音激昂;偶尔来点小幽默。由那女人的帮助教育一直说到他临来之前送一个迷途的孩子回家。如此一番,令每一个人都觉出田平若不是“金不换”那简直就象说太阳不是热的一般滑稽可笑。 广播一放,效果出奇之好。报社记者敏感地来了个追踪采访,从“之一”一直写到了“之五”直到田平害怕再写下去便没人把他当人了才用计使记者打住。田平说:“现在好些女孩来信向我表示仰慕。你再写下去,她们来找我睡觉我可是不会拒绝的。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嘛。”记者一听便不再露面了。 田平每月能赚四百来块钱。虽说是早出晚归却也值得。有回送一个白发教授去个什么地方讲学。田平先是战战兢兢,生怕颠碎了教授的贵体。待问得教授不过每月拿两百出头后便大舒了一口气,下车时便怠慢了好多。又一回坐上来一个作家,先问了田平月赚多少后便大叹“惭愧”作家月工资才六十几元,吭吭哧哧写一两个月小说,一个三万字中篇也只能拿到五百块而田平原先以为至少可以拿三千的。有比较才有鉴别。同那些轰轰烈烈的人一比方知自己委实了不得,凭添了些许做人的信心。 近月来田平大有突破五百块的趋势。原因是田平开一个青年什么代表会时认识了一个个体户。那家伙坐田平旁边并递给了田平一支“良友”“良友”烧完后田平亦不示弱反手还上一支“三五”这一来二去,大有知音之感。一问职业,知对方全不属运动员杂技演员诗人歌唱家小提琴手以及青年理论家电视播音员优秀影视明星诸如此类场面上的人物。晚间散会便相邀下馆子喝了酒且结拜兄弟。 个体户常点名要田平的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