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一个故事的两个版本 (第3/3页)
伍了,连自己都不再感动。”扶桑脱口而出,但立刻就有些后悔了,如何口角含酸像个怨妇?扶桑为自己的沦落感到不堪,一时说不下去,默默背转了身向着窗外。 屋子里静寂如水,可以清楚听到风吹拂窗帘的声音,茶几上剑兰顾自幽微地芬芳着。 许久,是石间先开口,艰涩而恳切:“对不起。” 夫妻6年,他已经可以只凭她衣角的抖动便明白她之所想。但是这样的默契,竟也不能天荒地老。 扶桑忽然之间决定不再回避,明白地问:“你要找她吗?”自石间醒来之后一直到现在,他们两个都小心地,谁也不提起那个第三者。但是无疑,他们俩谁也没有忘记,时时刻刻,他们记着另一个人的存在。 石间低下头,竟然不敢直视,只是问:“她怎么样?” “你把她保护得很好,只伤了腿,已经上了石膏了。” 石间吁出一口气,点点头。她还活着,这就够了。但是今生今世,他不要再见到她。他已伤害扶桑太深,不要再来一次。石间决定从此再不提起这个名字:“扶桑,相信我,我不会再同她见面。我不会再对不起你。” 扶桑不语。有时沉默比一千一万句诅咒更加强烈。 石间沮丧地叹息:“那场车祸不是意外,是报应。扶桑,你要是不肯原谅我,不如当初不救我。” 扶桑依然望着窗外,不语不动。 石间不放弃:“我知道是我辜负了你,你怎样怪我怨我都是应该。但你相信我,我从没想过要离开你,即使同她在一起时也没有。我只是喜欢她,被她吸引。她逃婚,放弃大小姐身份来找我,我没办法不理。但我们在一起那么久,我从没跟她说过一个爱字。我说不出口。我爱的人只有你。” 真的,当初是怎么会心生异志的呢?夏扶桑的确始终是他心头最爱,但也是他至大负担。他们结合时,所有人都称为爱情传奇,所以传奇,就是因为不相称。一个是都市才女,一个是农家少年,人们都认为他八字配合中了六合彩。她帮他还债,于是不仅是他,他整个家都蒙了她的恩。他后来虽然扬眉吐气,却毕竟还是凭了岳丈家的扶助。他们于他恩重如山,她的优越感,体现于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中,渐渐成为他心头重负。 站在不同的立场,同一个故事往往会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夏扶桑替夫还债的壮举在石间看来恰恰是一场滑稽戏。 夏家有钱,到底有多少钱石间现在也不清楚,但区区两万对于他们绝对是九牛一毫。可是他们明知石间穷困,却不肯拔一根毛来救助,只眼睁睁看着扶桑陪他受苦,看他愧对贤妻,肝脑涂地而不能报,恨自己枉为男儿身,不能带给妻子安逸,倒要她节衣缩食替自己还债。逼得石间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大学工作,投入商海。他们却又慷慨解囊,一给就是20万。 石间表面上磕头如捣蒜只差没有山呼万岁谢主隆恩,内心却十分悲凉。两万之于20万,天差地远的两个数字,可是他们可以拿20万来赞助,却不肯拿两万出来还债。石间明白,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两万是施舍,20万则是投资,他们认为这是保全他的自尊。但对于石间而言,这恰恰是明确的提醒,提醒他与夏家的距离,提醒夏家对他的有节制的恩赐,是更彻底的撕毁自尊之举。 他们给了他机会,扶他成功。但是,他们收买了他的自尊,他今世都要仰着脖子看她们一家人。 他努力地适应扶桑,靠近她,为了她而学习穿西装打领带,学习冲咖啡喝红茶,使用剃须水刮胡子,走路把腰板挺得笔直,甚至重新调整吸烟的姿势。他把自己身上的农民气息挤牙膏一样一点点挤出去,把自己的自信与骄傲一点点挤出去。 当初,她爱的是他的自信。可是同他在一起的日日月月,她的一言一行,却是在不断否定他的过去,令他重塑自我。在他不断走向成功的时候,他也在不断失落着。 但是石间只有承恩。而后成功。 成功也成功得不快活。 这时,蘑菇出现了,一往无前地爱上他。 一个名门闺秀做过他的救世主,另一个更加富有更加年轻的豪门千金却视他如上帝。 扶桑是大海,蘑菇却是他浮出海面接触的第一缕清新。 蘑菇是风。那种诱惑,令他情难自已。 在与蘑菇相处的日子里,他了解到自己与扶桑之间缺少了什么——平等。在他们的婚姻中,他并非没有付出。 承恩也是一种忍受。 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否认扶桑的伟大。内心深处,他仍然爱着扶桑,从来没有改变过。当他伤害扶桑,他是真的痛悔。 他一字一句地忏悔,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除你之外,扶桑,我不会对任何女孩说爱。以前不会,以后更不会。我这条命是你帮我捡回来的,以后就是你的了。我若再对不起你,宁可再出一次车祸,把命还给你。” 扶桑沉默如旧,可是她的双肩在抖。 石间读得出她的心痛,他顿一顿,再次呼唤:“扶桑,你说句话好不好?还记得我给你讲的沉默的景云钟和碑林钟亭的故事吗?你是不是真的下决心要做景云钟了?那么就把我劈了,拿骨头建个亭子,珍藏你,陪你一辈子沉默到底好不好?” 扶桑终于慢慢回头,犹自满面是泪,却已经忍不住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