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未婚凄_第七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1/4页)

    第七章

    林语萱不想醒来。

    她非常清楚,一旦清醒过来后,等着她的将是最残醋的事实。

    然而已经太迟了。

    她已经察觉到窗外的晨鸟叫声和流泄进房里的阳光。

    这两样似乎都与她的情绪很不搭调。

    不该有任何鸟鸣,不该有任何阳光照射的。

    此刻她的情绪昏沉得连一场雨也洗刷不了。

    meimei死了──她的内心直到现在才接受这个事实。

    她打了个冶颤,闭起眼睛,一幕幕心灵影像在她脑海里闪过:她们两人小时候在孤儿院互相拥抱安慰,她们故意假装成对方捉弄别人,她们高中毕业…

    一切彷佛好像昨天才发生过的。

    但是meimei走了!

    这世上一个跟她有相同血缘,同年同月同日生,长相几乎一模一样的meimei已不在世间上。

    也许已经渐渐可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又或许是眼泪已流干了,她竟哭不出来。

    林语?在床上坐直身子,在她领悟到自己全身赤裸时,震惊的喘了一大口气。

    猛然移动身子,她的肌rou再度绷紧,身体感到微微酸痛。

    她的浴袍折迭整齐地摆在窗边的一把椅子上,看到它时,令她一时以为一切不曾发生过──折迭得那么整齐就好像能说服自己,那浴袍不曾被激情、放纵地脱掉过。

    然而,当她转头望向关着的房门时,看见她旁边另一个枕头的凹痕,她伸手去抚摸,手指颤抖。

    发皱的枕头套和床单微微发出男性特有的气息。

    那么,是真的了。

    不是梦!

    她和傅文康真的做了──

    林语萱从喉咙底部发出惊骇的否认声,拒绝承认她记亿里不容自己否认的事实。

    不顾她极力抗拒,她的记忆为她唤起昨夜的所有片段、每一句话、每一种感觉、爱抚,令她越来越惊骇、自责。

    而她无法责怪他,甚至无法骗自己说全是他的错,因为一切都是她…

    林语萱很不舒服的打起冷颤,清楚的记起她对他说过的话,她所做的恳求,她抚摸他的样子。

    甚至回想起来时,她仍然完全无法理解自己竟真的有那样的行为。

    不可能是真的…但她又无法否认。

    她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完全不符合她个性的行为?

    她想起了他给她的快感、她强烈的欲望…不禁畏缩起来。

    天哪!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她几乎完全不了解他,甚至不喜欢他,但她却跟他发生了她作梦也未曾想过的事。

    一股自我厌恶感令她全身一阵颤抖。

    她深深责怪自己缺乏自制力,居然在meimei刚刚去世后,就发生这样的行为…

    她觉得好羞耻,甚至感到强烈的反胃。

    林语萱推开被单,冲进浴室里。

    十分钟之后,她凝视着镜中蓬头散发的自己,压抑住内心自我厌恶之声,扭开水龙头,让莲蓬头冰冷的水冲刷她的身体,彷佛这样可以冲刚掉她昨夜的记忆。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她仍只是责怪自己,因为她认为傅文康不是那种会轻易屈服于rou欲的男人,他一直是那么自制,而且他够明白地表示过他对她的看法,以及他所谓的她与有妇之夫情人的关系。

    昨晚发生的事显然是某种情神错乱──因meimei去世而引起的某种反应。

    这是她所能我到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否则她的行为实在太过莫名其妙。

    但传文康会怎么想?他又如何看待昨晚发生的事呢?

    幸好他一大早就离开了,否则她还真的不知认如何面对他呢!

    但一想到他们往后还要同住一个屋檐下,她就忍不住发出呻吟。

    有了昨夜…他们还可能同住一个屋檐下吗?

    传文康该不会认为她是一个不知羞耻又放荡的女子,而更瞧不起她?或者他会要求一直跟她发生关系…

    如果他真的这么要求了,她该怎么办?

    不!他不像那样的男人,或许他只会瞧不起她…

    更或者,他不会想再见到她!

    她迅速穿好衣服冲出房间,却见到傅文康的房门是紧闭的

    他在吗?她有些胆怯,不敢前进。

    不!有些事还是得说清楚、讲明白才行。

    于是她鼓起勇气在门上敲了敲。

    房间内并没有任何响应。

    再敲。

    一样没有回应!

    她深吸了一口气,推门而入,忐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不在!

    可是他会不会在楼下呢?

    她的心再次提到了胸口,慢慢的走下楼向四处张望──

    没有人!

    呼,他出门去了!

    显然他跟她有同样的困扰。

    好吧!最好先别见面,否则只会徒增尴尬而已。

    这时电话响了。

    “喂,”她很困难的发出声音,深怕是傅文康打来的。

    “语萱,你还好吗?”

    刘嘉良的声音沙哑,显然是因为过度悲伤而引起的。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