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新丰炙 (第4/5页)
方方。一进来,连店中客人都觉得眼前一亮:哪儿找的这么好看的小孩儿去! 只见他身段快捷,不知怎么一晃,已在邓远公桌上放了张单子,然后人就敛手而退,直退到离桌边五尺远处敛手候着。 他奉上的是一张礼单,那单上列的不过几行字,多是古人字画真迹。 谢衣瞟了一眼,含笑道:“顾恺之的都在里面,看得我都心动了。” 邓远公冷眼瞟着,面色未变,可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一点喜意。好半晌道:“好是好,可惜我老眼昏花,要之也无宜。”说着一推那单子。 那小僮一笑,从靴掖子里又掏出一张礼单来,身形一晃,送到桌上。 这张礼单却只一行字。 谢衣“咦”了一声,奇道:“这是什么?” 邓远公看了不由也是一愕,脸色却变得肃穆起来,怀疑似的连连以指叩桌,喃喃道:“这本书…自先祖遗落之后,就未再见。当时是在西晋末年,那时,王家似乎有人在洛阳为令,也真有可能落在他们手里。” 他说着冲谢衣一叹:“这是我远祖邓艾的手书真迹《蜀道干戈志》。此书世人不晓,仅供家传,可惜在我们祖辈手上,就遗失久矣。” 谢衣不由沉静下来。他担心地看着邓远公:“看来,他们所谋不小。” 邓远公微微一笑:“谢兄可是担心老朽这把年纪还看不开,耽于外物,为此赔进一条老命去?” 他似也很难割舍,强忍着,把眼睛再都不肯看一眼那单子,轻轻推开,勉力自控地笑道:“回去告诉你家主人,邓远公虽性耽于此,又是远祖手迹,本该尽力收回。可惜,我现在已有一把年纪…” 他又一推那单子,甚是坚决:“失物复得,固然堪喜。但丧乱以来,家门不幸,姓邓的除了老朽,再无多余一个子弟。哪怕得了,却又传与谁去?就算是随珠和璧,到如今,也于我这垂死之人无益了。” 说到后来,他一头白发萧然,口气里满是悲怆之意。 谢衣自与邓远公相识以来,一直只见此老潇洒脱略,没想今日口气会如此衰飒。他心中想到——邓门一族,也曾鼎盛一时,数百年烽火后,当真仅余此老? 却听下面那小僮叹道:“怪道我家小姐说,光凭这些,只怕还求不到邓爷爷赏脸的。”说着,他伶俐俐地靠近前,收起那两张单子捅到靴子里,微笑道:“可是,还有我呢?您老一直都不肯看我,难道全记不得我是谁了?” 邓远公终于扭脸向他望了一眼。然后,他脸色猛地一愕:“你是…” 那小童笑道:“不错——三年前,许昌…” 邓远公眼神一时悠远。 …没错,三年前,许昌,他是见过这孩儿一面。 当时就觉得他特别像谁,现在想来,可能是像他亡妻的一个侄子,但那侄子在那烽火中最后也丧了性命。这倒还罢了,世上如此多人,两人相像,也不足怪。可奇的是他当时一眼就觉得这孩子的根骨气质,竟极合他的脾气。 邓远公出身邓氏,所学的却是莫干一门的心法。他们这一门,收徒之时“眼缘”极为重要。所以当时一见这孩子,就起了心动之意。 要知道,他久经丧乱,亲友已凋零殆尽。邓家本是渊源极远的一户大族,他师门莫干一派也是立世数百年的名门。可丧乱以来,家门师门俱都零落,同姓族人,同门师弟,几乎一个不剩。他垂老之年,也一直没碰到投他缘法的后辈可收为徒弟。好容易遇到,大喜之下,怎容错过? 可惜,当时虽跟着那孩子,那孩子也不过十来岁,但却极为乖觉,发觉了自己的跟踪,竟能借着闹世之地,趁自己一不小心,逃了开去。 正因为是跟丢了的,所以邓远公越加高看那孩子一眼,也越加地在心里丢他不下。 只听那孩子笑道:“那天我甩脱老爷爷后,一路狂奔回家,跟小姐描述了您的相貌。小姐开始还猜不准您是谁,后来忽然想起,用手摸了会儿我的头,又掐了半天我全身骨头,就说:‘没错,那是邓远公。你这一身根骨,如果不修习莫干心法,就算不是你的损失,也是他莫干一门的损失。良师难求,佳徒却也更难得的。’” 他笑嘻嘻的,口气里全无一丝自夸的意思,倒像为他家小姐得意。 邓远公更不说话,一把把这孩子拉到自己身前,伸出一双筋骨支离的手,在他身上从头到脚摸下去。 越摸下来,他脸上越是忍不住一丝喜意。甚至不惜弯下身子,去扣那孩子的踝骨。然后,一直身,猛地扣住那孩子的手腕,探他的脉息,脸上诧异之色越来越浓。 只听那孩子笑道:“老爷爷你不用惊奇。我家小姐从那天后,没教我练寻常的入门功法,从家中藏书中找到贴近莫干一门的吐纳之法练了下去。这一练,也好有两三年了…”他笑看向邓远公:“不知我家小姐所教的,倒底对也不对?” 邓远公猛然收手,废然一叹:“你家小姐确是解人。” 犹豫了片刻,他猛然站起,携了那孩子的手,就向门口走去。 谢衣在背后低叫了声:“远公…” 他叫罢之后,望着邓远公身形,那凄凉老态中的暮色,与那暮色中的一点喜气,不由急急收口。 却听邓远公一声长叹道:“谢小兄弟,没错,我行将就木之人,本当再无奢欲。可这世上有些欲望,哪怕墓木已拱,就算要我从坟里探出半个身子来,也要抓住的。 “毕竟,人总还想留点什么、将之流传下去…” 他自觉这垂老的狂喜也近闹剧,更不想多解释什么,拨步就走。 谢衣答不出话了。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