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谪居 (第1/4页)
第一章 谪居 “……准,准,准,准尔嫁夫君,弃清规,入红尘,脱袈裟,着罗裙,免得僧敲月下门……” 七月的浔阳,郁闷而燠热。在老街口一个四四方方略显破败的小院花厅里,歌声方落,一个面色微黄、身材干瘦的男子便抢先鼓掌,大笑起来。厅堂上演的是一出小戏《思凡》。那戏子的长相平常,难得的是她神态间有一分娇媚之态——毕竟如她这样肯真的剃个光头来演尼姑的倒也少见。据说她本来就是姑苏城外苦念庵的尼僧,因不耐清规,先被一个朝中大佬包养,后来流落出来,就改行唱起戏来。她这个光头倒也剃得别致,所以前月一到浔阳,便备受追捧。今日她便在这浔阳府衙后院花厅里,为几位浔阳城里的执守演出这段她最拿手的半黄不黄的小戏来消愁解闷。 那鼓掌而笑的男子脸上一副疲态,不知是天太热还是院中那半开不败的花气在他脸上氤氲出了一层隔障,让人对他的面目有一种看不清楚的感觉。他名叫陈去病,现任九江团练使。说起这浔阳之地,在前朝统治下,倒也是个兵家重镇。可到了今日,却已经武备松弛,九江团练所属之部也只剩下不足一千的兵力。除了他,厅中还坐了两人。一个身材微胖,相貌昏聩,却是这城里的执政、浔阳守张洵。另一个满面公文气,黑黑的rou脸不知是因为没有洗净还是整日被案牍熏得直要流淌下墨汁般,那却是这城里的通判顾刚文,执掌刑律之事。 那张洵趁陈去病抬脸大笑之际,偷看了他一眼,心中却嘀咕起来。陈去病原为朝中炙手可热的兵部要员,如今谪居浔阳已历七年,不迁不调,困守不动,在他这个官场老狐狸看来,已甚是稀奇;更奇的是,他见过陈去病治下之军,那份军容整肃,就算在他这个不解武备的文官看来,也是放眼两江少有的精兵了。可他再看看面前陈去病那一副病恹恹、委靡不振的神气,甚至怀疑起来:那浔阳城外、名称“匡辅”的兵营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幻梦而已,怎么会是这个病恹恹的贬官陈去病的治下之军呢? 陈去病却在眯着眼看那个尼装女戏子——想不到,倒是这小尼姑可以自由地穿梭于彼岸与此岸之间,随手拈出生的意义。他这么想着,却听张洵道:“想不到佛家弟子还可以如此济世……” 张洵说的自然是玩笑,陈去病知道不用接言,笑笑就可以了。却听张洵接着道:“说起来,‘东密’也算是佛教一支吧,他们倒不如这个小尼姑来得洒脱,那可真叫一场‘执’。陈兄,你对近年来风头劲起的东密怎么看?” 陈去病一愕,他貌若无心地向张洵看去,却见张洵也正貌若无心地看着他。两人相视一笑,却均在想:对方这无心之下,是不是还包藏着一场深心呢? 狂风起于萍末,在座三人只怕还无人能对“东密”两字置之不问的。东密之势初起于前朝,二十多年前,呼风唤雨,也曾极一时之盛。其后猛遭压,但不过三数年后,他们势力重起,干连朝政。加入的人,不只升斗小民、贩夫走卒,甚至包括朝中大佬、军中骠骑。这一切当然没有谁提起,但在座之人无不知道:这世道就算不经历一场大变,只怕也少不了一场大乱了。 只听陈去病干涩一笑:“如若不执,何存何在?如若过执,或明或灭。张知守,您这请我来不是听戏,竟是要由色悟空,坐而论道了。” 张洵哈哈一笑:“玩笑,玩笑。”可他心中却百念陡起——仅仅一年之前,他还不用这么向陈去病探话,那时东密的势力还没有真正侵入江西一地。可如今,东密已派人三次找到他,要求的只有一件事:合作。他久历迁黜,深识官途风险,他虽不知道如果答应了东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但却知道如果不答应的话,最坏的结果将会是什么。所以,他一定要问出陈去病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他隐隐觉得,这个让他猜不透的人,这个一到浔阳、虽看似委靡不振、却让浔阳城局势从此一靖的人,无论自己做何选择,都会对自己选择的结果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猛地却听一人喝道:“你是谁?要往哪里去?” 厅中之人一惊,却见一个黑影猛地蹿了上来。那黑影奔得极快,提纵之间,分明有一身极佳的功夫。只见他出手一晃,掌沿如锋,直向那浔阳守张洵劈去。 张洵大惊,可这一招竟是虚招,真正要命的却是来人那一双腿。陈去病所坐之处与张洵本近,那人身子腾起,一双腿竟以鸳鸯拐之术直向陈去病心口踹去,这才是这一击真正的目的! 陈去病“啊”了一声,双手往来人腿上一夹,刚把那人双腿挟住,那开始在厅下呼喝之人就已追至——却是这浔阳城里一等一的捕头樊快。只见他腰刀一闪,一道银光划过,直向来袭之人头顶抹去。那人低头一避——就是配合默契的一对师兄弟也没有这等熟练——樊快一声惊叫,他手里的刀锋险险划过那人头顶,竟控制不住地向陈去病喉头抹去…… 这一刀突如其来,又恰巧赶在陈去病双手俱占之际,实在是难封难避。好在这时,陈去病似乎胳膊扭不过大腿,身子如同承受不住那人鸳鸯拐之力一般,椅子一歪,向左一倒,险险将那一刀避开。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