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序跋集_《现代文序跋集本小说集》〔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现代文序跋集本小说集》〔1〕 (第2/3页)

能呵骂他们。这就因为他们的恶的性格或丑的感情,愈是深锐的显露出来时,那藏在背后的更深更锐的活动着的他们的质素可爱的人间性,打动了我的缘故,引近了我的缘故。换一句话,便是愈玩菊池的作品,我便被唤醒了对于人间的爱的感情,而且不能不和他同吐Hereisalsoaman这一句话了。”

    《三浦右卫门的最后》(MiuraUe摸nnoSaigo)见《无名作家的日记》(1918)中。

    《报仇的话》(AruKatakiuchinohanashi)见《报恩的故事》(1918)中。

    芥川龙之介〔24〕

    芥川龙之介(AkutagawaRiunosuke)生于一八九二年,也是东京大学英文学科的出身。田中纯〔25〕评论他说:“在芥川的作品上,可以看出他用了性格的全体,支配尽所用的材料的模样来。这事实便使我们起了这感觉,就是感得这作品是完成的。”他的作品所用的主题,最多的是希望已达之后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时的心情。他又多用旧材料,有时近于故事的翻译。但他的复述古事并不专是好奇,还有他的更深的根据:他想从含在这些材料里的古人的生活当中,寻出与自己的心情能够贴切的触著的或物,因此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他在小说集《烟草与恶魔》(1917)的序文上说明自己创作态度道:

    “材料是向来多从旧的东西里取来的。…但是材料即使有了,我如不能进到这材料里去,——便是材料与我的心情倘若不能贴切的合而为一,小说便写不成。勉强的写下去,就成功了支离灭裂的东西了。

    “说到著作着的时候的心情,与其说是造作着的气分,还不如说养育着的气分‘更为适合’。人物也罢,事件也罢,他的本来的动法只是一个。我便这边那边的搜索着这只有一个的东西,一面写着。倘若这个寻不到的时候,那就再也不能前进了。再往前进,必定做出勉强的东西来了。”

    《鼻子》(Hana)见小说集《鼻》(1918)中,又登在罗马字小说集内。内道场供奉禅智和尚的长鼻子的事,是日本的旧传说。

    《罗生门》(Bashō摸n)也见前书,原来的出典是在平安朝〔26〕的故事集《今昔物语》〔27〕里。

    〔1〕《现代日本小说集》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现代日本短篇小说集,收作家十五人的小说三十篇(鲁迅所译者为作家六人,小说十一篇),一九二三年六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列为《世界丛书》之一。

    〔2〕本篇最初印入《现代日本小说集》。

    〔3〕夏目漱石(1867—1916)原名金之助,日本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我是猫》、《哥儿》等。

    〔4〕朝日新闻日本报纸,一八七九年创刊于东京。

    〔5〕高滨虚子(1874—1959)原名高滨清,日本诗人。著有《鸡头》、《俳谐师》等。

    〔6〕触著指创作能反映社会现实的问题,反之为“不触著”

    〔7〕俳谐日本诗体之一,一般以五言、七言、五言三句十七音组成,又称十七音诗。

    〔8〕《子规》日本杂志名,日本诗人正冈子规(1867—1902)于一八九七年创办。

    〔9〕明治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1868—1912)。

    〔10〕新江户艺术指明治时期(1868—1912)的文艺。江户艺术则指江户时期(1603—1867)的文艺。

    〔11〕森鸥外(1862—1922)日本作家、翻译家。著有小说《舞姬》、《阿部一族》等,译有歌德、莱辛、易卜生等人的作品。

    〔12〕坪内逍遥(1859—1935)日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著有文学评论《小说神髓》、长篇小说《当世书生气质》等,曾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13〕上田敏(1874—1916)日本作家、翻译家,从事英、法文学的介绍和文艺创作。

    〔14〕《札图斯忒拉》即《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著作。

    〔15〕生田长江(1882—1936)日本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曾翻译《尼采全集》及但丁的《神曲》等。

    〔16〕有岛武郎(1878—1923)日本作家。因思想矛盾不能克服而自杀。著有长篇小说《一个女人》、中篇小说《该隐的后裔》等。

    〔17〕《白桦》日本杂志名,一九一○年创刊,一九二三年停刊,有岛武郎为创办人之一。

    〔18〕江口涣(1887—1975)日本作家。曾任东京《日日新闻》记者、《帝国文学》编辑,一九二九年加入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

    著有小说集《恋与牢狱》等。

    〔19〕社会主义者同盟日本先进工人和知识分子在苏联十月革命影响下组织的团体,一九二○年成立于东京,后因内部思想不统一而分裂。

    〔20〕菊池宽(1888—1948)日本作家。曾主编新思潮派的杂志《新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为日本军国主义效劳。著有长篇小说《忠直卿行状记》、《真珠夫人》等。

    〔21〕南部修太郎(1892—1936)日本作家。曾主编《三田文学》杂志,著有《修道院之秋》等。

    〔22〕《新潮》日本杂志名,一九○四年创刊,曾大量译介欧洲文学。

    〔23〕Hereisalsoaman英语:这同样是人的意思。

    〔24〕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作家。曾参加新思潮派,后因精神苦闷自杀。

    〔25〕田中纯(1890—1966)日本作家。曾主编《人间》杂志,著有《黑夜的哭泣》等。

    〔26〕平安朝日本历史朝代名(794—1192)。日本桓武天皇于公元七九四年迁都京都(即西京),改名平安城。

    〔27〕《今昔物语》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以前称《宇治大纳言物语》,相传编者为源隆国,共三十一卷。包括故事一千余则,分为“佛法、世俗、恶行、杂事”等部,以富于教训意味的佛教评话为多。

    《沉默之塔》译者附记〔1〕

    森氏号鸥外,是医学家,也是文坛的老辈。但很有几个批评家不以为然,这大约因为他的著作太随便,而且很有“老气横秋”的神情。这一篇是代《察拉图斯忒拉这样说》译本的序言的,讽刺有庄有谐,轻妙深刻,颇可以看见他的特色。文中用拜火教〔2〕徒者,想因为火和太阳是同类,所以借来影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