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第3/5页)
重来。 但是条顿堡森林之战却成为决定性的战役,在这场失败之后,罗马人向莱茵河对岸扩张的行动终止了,不是暂停个几年,而是彻底终止。 奥古斯塔接到报告后痛苦不堪,但是他及他的继承人却没有组织起反扑。终其罗马帝国一世,虽然偶有战事,但再也没有向这边扩张过。 对比更加惨重的坎尼之战,罗马人的表现不可同日而语。坎尼之战后,元老院颁布法令,全城禁止使用“和平”一词,追悼活动必须几天内结束,这道法律清楚的体现了罗马人战斗到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相对而言,奥古斯塔扯烂自己的长袍,以头撞墙,嘶声喊道:“瓦卢斯!把我的军团还给我!”这种软弱无能表现简直愧对自己的列祖列宗。 不管怎么看,坎尼这种几乎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战役不管重要性和损失,都远远大于条顿堡森林之战。 坎尼之战,罗马人七万大军全军覆没,本土野战军全部瓦解,盟友叛乱不断,亡国灭种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相较之下,条顿堡之败虽然损失惨重,但损失连坎尼一半都不到,更何况当时的罗马早已今非昔比,领土之大,人口之多,经济力量之强,比当年的共和国不知道强了多少。 战后的局势让罗马人困窘不堪,但是绝对没有严重到亡国灭种。最多不过是如果日耳曼人乘胜追击,那么罗马人的手上将无兵可调,万国之都的罗马将再次面临过去另一个蛮族高卢人兵临城下的窘境。休说罗马城防坚固,哪怕罗马陷落,罗马帝国也不至于灭亡。 那么,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让无比强悍,不达目的不罢休,屡败不馁的罗马人,突然间泄气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时的罗马帝国,财政已经到了枯竭的地步,他们没钱了,没有钱,自然无法组织起军队去复仇,哪还打个屁仗。 罗马帝国对一个士兵的投资,都是十分高昂的,首先,需要召集士兵,因此它需要一些士兵招募处和一些负责征兵工作的帝国官吏,外加一些宣传当兵光荣之类宣传费用,此外每个士兵都要付一笔安家费。 第二,招募过来的人还不能称为士兵,因此要训练,当然,训练期间要请教练、士兵要吃喝拉撒。如果想忽略训练,那么可以征募职业的雇佣兵,自然了,军饷要高很多。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雇佣兵的性价比不如本土军,所以就先放着吧。 第三,士兵训练完毕后依然需要军饷维持生活,需要武器装备武装自己。刀枪剑戟,投枪弓箭之类,这些东西是消耗品,真正战争的时候会大量消耗掉,甚至是海量消耗掉。克雷西战役中,英国人射出的弓箭的箭羽甚至让“大地一片白茫茫” 第四,士兵伤亡的抚恤金。 第五,士兵的退休金。 别看这些费用,说起来简单,当国家全面动员,军队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消耗就变成了足够拖垮任何一国财政的恐怖支出。兵贵胜,不贵久,绝非一句空话。 比如历史上的亨利二世还是诺曼底公爵兼安茹公爵的时候,亲自领兵去争夺英国王位,战还没怎么打,他的士兵直接把他的家当吃光了。可怜的亨利不得不向他的敌人要钱,这才能灰溜溜的渡海回家。 这就是国家面临的局面,按上面的方式建立和维持军队,是要很多钱的,实际上,是要很多很多很多钱的。如果凭借数据上的理解,可以推断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建立不了相对人口而言大规模的军队。 当然假如罗马帝国不实行职业兵制,而是像华夏历史上大多数的朝代一样施行义务兵制,那么第一项费用就可以节约下绝大部分。政府下了一道法令,每个家庭三丁抽一去打战,不去就是违法!好,第一项成本节约下来了。 装备的投资可以同样方法解决,国家一纸命令,所有士兵,一律自行购买装备。同理,短期作战,甚至可以要求士兵自备粮食。 至于训练,政府要求你自己训练好过来。这样以来,第二项成本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那么剩下的就是军饷、抚恤金和退休金了。 这个问题更容易,军饷不用高,甚至可以很低,只需要向士兵承诺“破城之后,任由掳掠”就可以。 至于抚恤和退休金么,可以用小块土地来支付,甚至可以根本不用支付,帝国官吏嘴一张“你们来当兵是义务”就解决了。 简单不,就可以不花什么钱就建立起军队了,和前面那个每项成本上都花了大钱的帝国相比,花同样的钱建立起来的军队可以是他们数倍,乃至数十倍之多。 问题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军队能打战吗? 这些强征来的士兵,一分安家费都没有还要为国家卖命,什么国家荣誉感,都是虚的,只有真真正正拿在手里的金币才是真的,很可能过来的士兵心不甘情不愿,士气低落,甚至会出现很多“新丰折臂翁” 自备武器装备更是惨,有钱人还好说,没钱人怎么办? 没钱就是没钱,买不起装备! 训练更是问题,没训练过的士兵恐怕连排列阵型都做不到,就算政府下令自己训练,问题是这种命令有效吗? 综上所述,这支几乎不用钱建立起来的军队,要士气没士气,要装备没装备,要纪律没纪律,要训练没训练,就算数量上是对方的十倍,有意义吗? 有点头脑的人都能看出来,这种军队,数量上的优势毫无意义。也就是说,除非能抵消这些不利因素,否则,这样庞大的军队和废物无异。 能不花钱来抵消吗? 答案是能! 假如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崇尚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