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_举难劝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举难劝修 (第6/6页)

  十一、广学博究难:广,很广泛的意思;学,就是学习;博,博览;究,研究。广学博究,是做学问的方法,不论是世间的学问也好,或是出世间的佛学也好,我们都必须博览群书,广泛地了解,同时深入地加以研究,这实在不容易做到的。

    近代中国的名学者胡适之博士,有句名言:“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埃及的金字塔,你们去周游世界的时候,这一个名胜古迹,相信不会错过的。这座金字塔的面积非常广大,它的顶也非常高,所以胡适之告诉我们,做学问就要象金字塔那样,范围要能够广博,而且要能够专精。譬如说做一个科学家,对于一般的科学常识要知道,尖端的科技,也要深入研究。就好象金字塔那样伟大,那么崇高的,我们做学问就要有这么一个态度和功夫。

    有一天,我到华藏寺去探访真心法师,看到他的寮房挂着一副对联,是他的老师,一位很有名的长老──茗山老法师赠送他的墨宝,其中有一句:“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我们要研究的学问,太多太多了,象大海一样的没有边际,不是马马虎虎就可以应付的,必须以“苦”作为宝筏,也就是要下苦功去研究。

    要怎么下苦功呢?我们看看古人求学的精神与态度,真是令人钦佩。举个例子说:“头悬梁,锥刺股”,什么意思呢?晚上用功,不停地打瞌睡,古人头上梳着发髻,就用条绳子把它吊在梁上,叫头悬梁,要打瞌睡,头垂下来的时候,绳子一拉着头发,惊醒啦,再继续用功。锥刺股,想睡觉的时候,用锥子在屁股上锥一下,把睡虫赶走了,再努力吧!为什么他们这样下苦功,希望能够求取功名,享受荣华富贵,荣宗耀祖,不这样下苦功求学行吗?

    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你看看,从晚上念书,一直念到三更天,过不久,已经是五更天鸡啼叫了,他还没有睡觉呢,在做什么?他要做一个男儿、大丈夫,拚命地勤读书。不象现在的人,明天早上要考试,今晚才临渴掘井,赶快开夜车。可是,古人经常“十年寒窗苦读”,就是这样下苦功的。

    以上所说的是做世间学问,是这样的下苦功。我们做一个佛弟子,要怎样呢?除了念佛参禅,还要充实自己,对佛法,不分宗别派,必须加以研究。尤其是学做菩萨,行菩萨道,更是要“法门无量誓愿学”,所有的法门、学问,什么都要懂,而且要专精,所以说“菩萨当于五明处求”,什么是五明?就是五种专门的学问:

    内明:就是我们的本行,做一个出家人,一个佛教徒,对于内典的佛学要研究。

    声明:就是语言学。现在这么一个交通发达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要走遍世界,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并不是只讲自己的母语就够了,你能够多懂得一种语言,出门就多一个方便,何况还要用佛法度化外国人?所以,这是很重要的。

    医方明:对医学、医药的常识也要了解,以医药来方便摄化众生。

    工巧明:建筑工程、世间的一切技术,你懂了,就不是外行,好象广范法师,虽然他是位大法师,好多工程师都比不上他的,你们看,这几年来信愿寺那样伟大的建筑,都是他精心设计的,这就是工巧明。

    因明:即是逻辑学,是做学问思辨的方式。弘法必须辩才无碍,因明,是佛教最完美的论理学。

    所以,我们要学菩萨,行菩萨道,要度化人家,不是凭着一点学问就足够了,而且需要多方面去研究的。

    总而言之,广学博究,对一个现代人,尤其是佛教徒来说,是很需要的,它虽然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但只要我们能够下决心,有恒心去下苦功“有恒为成功之本”,一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的。

    十二、除灭我慢难:除,消除、消灭的意思。慢,就是骄慢,也可以说是骄傲。骄与慢,好象是同胞兄弟一样,不过,在佛学上,两者是有分别的。骄,是自鸣得意,自认为了不得;慢,更进一步,是轻视、看不起别人,认为人家不如他。我们每一个人,有的时候多多少少的都有一种心理,以为自己好,高人一等,瞧不起别人,这就是我慢,以“我”为中心,自高自大,这种心理实在要不得。

    再看“我”字是什么意思?依中国文字的结构,是由“手”与“戈”两个字组合起来的,所以,讲到“我”,就是要跟人家打架的。日本人的汉字,把“我”写成“私”,因此,讲到“我”,就是存有私心了,就是要用手拿枪来跟人家斗了,这都是认为我了不起,人家不如我,就是有一个“我”在作怪。要是把“私”“我”的观念打破了,那人类就永远和平,不会战争了。

    至于慢,在唯识学中把它分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等七种,分析得很详细。总之,慢是六个根本烦恼当中的一个。我慢,就是自认为了不得,自高自大,再看看中国字,自大是什么意思呢?两个字结合起来成为“臭”,自大就“臭”了,所以一个自高自大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轻人家,人家也会瞧不起他,甚至见了他,还要退避三舍,敬而远之哩!

    《普曜经》曾经记载,佛在世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情,话说难陀刚出家的时候,他见到所有的出家人非常恭敬,都顶礼膜拜,唯独对在座的其中一个,他不要礼拜,为什么?那人就是优波离尊者。难陀心想:这个家伙当年是在我家里做工的,是个奴才,我本来是他的主人,我怎么可向他顶礼。

    释迦牟尼佛看到他这种轻篾的态度,马上纠正道:

    “难陀啊,出家后,是以戒律为先后,谁比你先出家、先受戒,你就应当尊敬他,绝对不可再以各人过去的身世、背景来分贵贱。哦,他是奴才,我是主子,是个尊贵的王子,没有这回事啦,学佛的人是一律平等的。必须尊重圣道,切切不可骄慢。”

    从这件事,我们知道,佛教诫我们应当尊重别人,不可以随便瞧不起人家。

    因此,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看得太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