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请问力明 (第4/7页)
你们?你看你们多累啊,多休息休息。我这个心怎么这样想呢?”我一看,已达到目的了,咱们赶紧背包就走吧,我们俩就走了。 这个因缘就是特别的殊胜,殊胜在哪呢?有人撵你。我也知道,有这个因缘,恐怕前面要有好地方。因为走道走出经验了,这是个因缘。但是那个心里还有点不平,让人说也是不好受的。最后还是有后悔的地方,你跟老人对付啥呀?说就让他说几句,你不说、不讲那个理不就更好吗?是不是?你跟那女的讲那个话干吗?主要是在讲话之前也做了好多思惟“我说还是不说?是不是应该忍下来,不说好?但是不说吧,又怕对她没有教化。你光对畜生慈悲,你得想到这个人比畜生还大呢,你也得慈悲。另外,你看到出家人,如果你不慈悲是有过失的。”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把这话说出来,选了半天也没选好词,就说:“你对狗慈悲,对人怎么就不慈悲啊?”就这么说了那句话。后来她还挺后悔,她说:“是啊,我这人怎么这样,我这个脑子怎么这么想呢?”达到教化的目的,我们就走了。 走了不远,就看到一个村委会,那写着“街道办事处”有个门斗。我们的眼睛像直了似的,就奔那个门斗去了。一看没锁门,大门还没人管,这挺好,赶紧进里面,把那背包放下避雨。它后面通道有风,那也顾不得了,先避雨再说吧,先在那避避风,就在那眯着。眯上一两个小时,被风吹得,浑身冷得就受不了了。三面透风,你说还能好吗?再加上下着雨,雨还往里飘,房檐才多大啊? 我想:“哎呀!这时候要有个房子该多好啊,有个小房子、空房子。今天被人撵,应该有个因缘,怎么没有因缘呢?就住这吗?都快晚上了,这么黑了。”这一抬头,看见门旁边就有个小房。我说:“性空,你看那里有个小房。”我们俩那个眼睛,就光看见避雨的地方,没看见小房。就像人光看着吃的,没看见旁边还有人看着。谁也没注意那小屋,就光看着这个房檐了。 性空说:“我过去看看啊?”我说:“你过去看看有没有锁。”有锁不能进,人家主人在。如果锁被撬开或是坏的,就是旧宅,我们可以进去休息。因为啥呢?它就像一个人死了,没人管了,无主的房屋,按照无主的去处理,这个比较合适一些。如果那锁是新打开的,也不能进去。别到时候人家有东西丢了,正好你住了一宿,把你抓起来,你这就麻烦了,是不是?另外,人家没同意,还不合适。 做这种思惟以后,就去看一看。当时那心里还担心啊“可别有锁头,有锁头我们今天还得在这坐着。”去了一看,锁头、门鼻,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废弃的门卫室。我们俩一看,这条件挺合适,就进去了。里面还有两捆芦苇,就铺上,还拿些搁炕里头。虽然玻璃有破的,掉下来了,我们给摁上,挡挡风,睡了一宿好觉。 我讲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整个的过程,行脚的过程就是个忍辱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得忍,有时候忍不下去你也得忍,忍来忍去,这个善缘就现前了。为什么忍呢?因为忍就是法,只要你顺着法走,一切都给你安排得好好的,你不用去cao心、动念,那都是没有用的事情。但是在得到这个忍辱力之前,得经过一段的摩擦过程,也得认可。说:“我一下就能忍下来。”它也不是那样,有时候心里有点别扭、有点生气,但是你得忍。 这忍是善法,不是恶法。如果是恶法,两人斗争,一起嗔恨心了,两人干生气,那肯定是要丧命。要是善法就不是这样,看着生气,实际上它没有这东西,它会把你这些东西从根里拔出来,而且还不让你受伤害。最后忍完了,发现了整个事实的话,就充满了一种法喜,对佛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它的真实性。这佛法是遍虚空、满法界的,只要你忍,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境界出现。 你想办成这样的事情,就算现找人都不好使,因为你的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只要你能忍,就有多人跟着来帮助你,虽然你没有去找人,但是还能把事情办好。这个力量是谁产生的?是忍辱产生的,所以说忍辱有多力,多种力量都在帮你,来成全你这个事情。你要是不能忍辱,就不会有人来帮你,只能帮倒忙。忍辱你会产生多力,所以说忍辱能有多力。什么叫忍辱呢?就是不怀恶故,一定要怀着善念,千万不要挑别人的毛病。你不挑外边的毛病,正是达到你想帮助别人的目的。你挑别人毛病,想叫别人改正问题,你去叫人改,他已经产生了对立面,有可能改,就算改了,从那种角度也可能产生了一点矛盾,从另一角度又出现问题了。 如果你能忍下去,因为你心里不怀恶故,对方反而很容易改掉,这就是心平至道,心平天下平。持地菩萨那是:心平大地平,大地一切皆平。持地菩萨在《楞严经》里讲了,心平,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没有不平的东西。持地菩萨是证二十五圆通里的,是跟着佛多劫修行的大菩萨,他说:心平以后,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当然了,他说的不光是忍辱,是证道。我们也是这样,在没证道之前,我们更需要忍辱。 我刚才讲了这么多,就是因为它对我们的修行很重要,这是最主要的一关,因为咱们很多都是集体熏修,僧团和合是特别重要的。我们想达到忍辱,首先不要怀着恶念,一念恶念都不让它生起。恶念有时候是我们故意生起来的,本来你不恨他,为了玩,为了满足你心里的需要“那我就跟他俩故意生生气吧。”他故意生气,生来生去,就生出真的来了,真气着了,回来傻眼了。所以不能这样。 一念起来的时候,它刚开始不是那么重的。比如说,对别人有想法的时候,刚开始不那么重,由于你不断地思惟,思惟一次,重一下,又思惟,又重一下。所以说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生六粗。这个东西就是由远方便进一步成为次方便,再进一步就成近方便,它都是一步一步生成的,这个次第你不能给否定了。所以在第一个远方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念头马上去掉,不要怀恶念。我们应该知道,一切都是自己所造的业,和谁都没有关系,而且责备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忍下去。 原先行脚到北京的时候,去乞食,人家也是撵我们走,当时我那种思惟就是自我忏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