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挂字 (第1/3页)
第一章 挂字 中国的文字就是这样博大精深,同样一首诗,人们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曹cao的《短歌行》本为求贤若渴之意,可在市长郭小勇眼里,却看到了市委书记薛明汉独霸专权、只手遮天的政治野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曹cao所作的《短歌行·对酒当歌》,是薛明汉最为欣赏的诗作之一,尤其是在他当上州山县委书记以后就更为喜欢了,找到省里一位书法名家,求了幅字幅悬挂于书房,没事时总喜欢看着字幅,沉醉于诗的意境当中。 2007年春,是薛明汉步入仕途的第二十二个春天。这个春天,对薛明汉来说特别不寻常他由崇山市市长,调到峡川市当市委书记了。虽然,市长与市委书记仅一步之差,但就是这一步,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一道一辈子都不可跨越的屏障,永远只能望洋兴叹。 薛明汉跨过来了。赴任的那天,下着毛毛细雨,薛明汉望着车窗外呼啦啦一掠而过的楼宇、青山、田野,感觉这个春天的树更绿,草更青,花更红,就连他最为讨厌的连绵春雨,今天给他的感觉也尤为亲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看着绵绵不断的细雨,薛明汉情不自禁吟起了韩愈的《初春小雨》。 “薛书记,您不是一向喜欢吟诗作对么?此时此刻,您除了吟诵古人的诗外,能否现场作一首诗,让我和汪良好好学习学习啊?”王一名说道。 王一名是薛明汉的秘书,自薛明汉当副市长的第二年起,就一直跟着薛明汉。薛明汉现在调到峡川当市委书记了,就把他也一同带了过来。 “是啊,薛书记,早就听说您有三步一诗之才,您就让我们见识见识吧。”一直全神贯注开车、未说话的司机汪良也说道。 “好,今天我兴致不错,就作一首诗让你们看看吧。不过你们要先让我酝酿酝酿。”薛明汉答道。 心情极好的薛明汉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细雨,思绪也如这飘洒的细雨在心头慢慢泛滥开来。 沉思了四五分钟后,薛明汉说话了:“小王,小汪,你们两个听好了。出身卑微命自寒,宦海沉浮多艰难。不求闻达于仕途,舞文弄墨在州山。孰知苍天悯人意,芝麻开花岁岁还。六载搏杀了夙愿,一片青云入峡川。春雨奏乐别旧地,雄心万丈展笑颜。” “好诗,好诗!”王一名和汪良异口同声连连赞道。 薛明汉自我感觉也不错。薛明汉初到州山工作时,曾因出身平庸一度自卑,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仅仅定位在有个铁饭碗上,写写公文,偶尔在报纸杂志发一些风花雪月的豆腐块,慰藉慰藉自己,仅此而已,对提干这事是从来不予奢望的。当时他根本没有想到,仕途会如此顺利。 诗兴一来,那首他最为喜爱的《短歌行》也就如闪电一般从薛明汉的大脑划过,让薛明汉的思绪也如这漫天飞舞的细雨变得连绵不绝。 此时的薛明汉,对即将起步的市委书记生涯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半个月后的一个上午,薛明汉请人把《短歌行》以行草书写装裱后悬挂在了办公室的墙上。这幅字,是薛明汉几经辗转,请到峡川的一位书法高人邹放书写的。 字幅是市委办公室的几位干部挂上去的,当时薛明汉和邹放也在场观摩指挥。悬挂好后,几位干部看了看效果,都一个劲说好。好什么呢?薛明汉想了想,他们说的好,是说诗好?字好?还是效果好?薛明汉觉得应该是兼而有之。但是,他觉得,这些干部都只看到表象,并没有完全领会到他挂这幅《短歌行》的真正用意。毕竟,这几个干部都还年轻,社会历练还不够,仕途经验也不足,是很 难一下子就看透一个市委书记的心思的。 字好、诗好、效果好、意境好,薛明汉很满意,他把这首诗从头到尾默念了一遍,在心里一连说了三个“好”嘴角,情不自禁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邹放站在一旁没有作声。 “邹老先生,您在想什么呢?”薛明汉一向称那些舞文弄墨的人为“先生”用他的话说,这是对文人的一种敬重。 “薛书记,您好眼力,邹某人在此先预祝薛书记得偿所愿了。”邹放两手一拱,就要告辞。 “得偿所愿?”薛明汉一惊,难不成这个清高自傲、不谙世故的邹放看出了他的心思?“邹老先生慢走一步,不知先生所说的得偿所愿是什么意思?还请先生明示。” “薛书记,不瞒您说,当我得知求这幅字的是您时,我就明白您选这首《短歌行》的用意了。至于其中深意,我们就心照不宣吧。”邹放看了旁边叽叽喳喳的几名干部,又看了看薛明汉一眼,轻声说道。 薛明汉心领神会,说道:“感谢邹老先生赐字,改日定当登门拜访致谢!” “登门拜访就免了吧。薛书记初到峡川,物换人新,手头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这幅字,就当是老朽送给薛书记的上任之礼吧,举手之劳,薛书记不必挂在心上。”停了停,又说“薛书记,您忙,我就先告辞了。” 薛明汉正好还有事情要处理,也就不挽留,说:“邹老先生慢走。王秘书,派车送邹老先生回去。”薛明汉对王一名说道。 “好。”王一名应了一声,便送邹放出了办公室。 邹放和王一名一走,其他几名干部也就跟着走了。薛明汉看着那幅字,想起邹放说的话,有些得意又有些陶醉。 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