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第3/3页)
晓您是个朴实人,今早您在山门外求字的这一招,该是另有高人指点吧?” 敬斋不得已,惶惑地将那隐士的事情告知了皇上。 “方丈不用担心,”玄烨浅笑“朕自认是个开得起玩笑的人,只是,方才你说的这位艾居士,朕倒想会会。” 玄烨在午后踏上山径,为了避免喧扰,他只带了位武艺高超的扈从随行。 转了几道山坳,突然两个烽火轮似的影子猛地冲向玄烨,扈从急急正要挡下,却让玄烨给喝止,原来那不过是一男一女两个娃儿罢了,撞着了他,既不喊疼,也没道歉,像是极少见过生人在此山道走动。 男孩较大,该有五岁了,女孩儿还在吮着手指,怕只有三岁。 两人俱是粉雕玉琢的清灵脱俗模样,尤其是那男孩,倨傲的神情让玄烨心头一震,像是看见了个曾经让他十分熟悉的影子。 “白发老‘拱拱’,”女孩儿本就咬字不清,加上又咬着手指,说起话来更加含糊,只是她的笑容灿亮极了,让人由不住也想同她一起笑“想找谁?” “你们认得一位姓艾的居士吗?”扈从发问。 “那是外面的人喊错了,”男孩有股傲气“我爹说我们的姓氏是十分荣耀的,叫做…爱新觉罗!他叫我一定要以这个姓氏为荣,我叫爱新觉罗弘远!” “我叫爱新觉罗嬉篱。”女孩还是吮着手指。 玄烨却已盈满了泪,心头震撼,久久不得平复! 孩子们带着他来到一处红砖房舍,屋子不大,没有雕梁画栋,却很温馨,前头有个小小的晒谷场,上头还晒着一些菜干,庭院外鸡鸭成群,养了几匹马羊,该是代步及取乳用的。 此外,门前有棵老槐树,树旁有颗卧牛石,石上刻了副棋盘。 “弘远!你又带着meimei上哪儿去了?” 笑盈盈迎面而来的正是耿凌,虽已为人母,她却未依俗盘髻,垂至腰际的柔软青丝使她看来压根就还是个小女孩儿的模样,见着玄烨,她呆立着,直至手上铁盆滑下“匡啷”一声惊醒了她。 彬在地上,她急道:“叩见皇上,民妇…民妇…” “还民妇呢!”玄烨趋前扶起耿凌,笑道“该说是媳妇儿了吧!你这声阿玛迟了这么多年,连孙子、孙女都已经帮朕给生下了呢!” “媳妇见过皇阿玛。”红着脸,耿凌还是禁不住微有忸怩。 “儿臣胤佑叩见皇阿玛!” 随着声音出现在玄烨面前的是他的爱子胤佑,跪在地上的他几年不见,气色更好,只是当年的叛逆不羁气质已渐渐让沉持稳重给取代了。 案子相望,四目相投,虽不出声,千言万语,似已道尽。 用过茶点,胤佑陪着父亲在树下对弈,只见胤佑取出的棋子竟然都是维妙维肖的石雕像。 有奔腾欲跃的马,带着骨辊的车,身披帅服的将,还有盔甲整齐的士,以及手持长戈的兵卒。 “雕得真好!”玄烨赞叹不已。 “山居岁月漫长,”胤佑淡然不经意“打发时间罢了!” 摆好棋子,胤佑让父亲先下,玄烨“啪”地一声,来了个当头炮,胤佑却不慌不忙,把马跳起,走着走着,玄烨渐渐发现儿子棋路迥然不同于当年在皇城中的模式,人家都是丢卒保车,他却丢车保卒。 胤佑的卒子争着往前拱,过河就形成了连环阵,接着马也蹬掉了玄烨的中炮,等到玄烨急急调兵遣将时,胤佑卒子已然兵临城下“啪”地一声“将”倒了玄烨。 输了棋,玄烨倒也不怒,笑呵呵地直道再来一盘。 “阿玛!胤佑原不该犯上赢您的,”胤佑浅笑道“只是想提醒您,万事民为本,卒者众多,善用必胜。” “可是那车纵横直入,比卒力大势威,何不用车呢?” “阿玛,车乃卒cao纵,无卒可动弹不得。” 玄烨大悟,对儿子的智谋更添几分佩服。“胤佑,以你这样的人材,实不该在此埋没。” “阿玛,各人有各人的份际,归居田园,已达宿愿,您身旁人才济济,只要您善加利用,又何须多个胤佑?”他浅笑“别忘了您还有另外三十四个儿子!” “是吗?阿玛有吗?”玄烨喟叹“只可惜都是些庸才废物,连胤祁这皇太子都让我给废了,真正好的却又全无野心。”他睨了胤佑一眼,不再多语。 晚膳后,玄烨同胤佑带着两个孩子在院中纳凉。 执政多年,这是第一次,他有种倦极了的感叹。 “说来可笑,”玄烨对着夜空摇摇头“朕的阿玛在朕幼时倦了红尘入了佛寺,而朕的儿子也在壮年时便离了红尘,宁可当个无欲无求的隐士,偏生就朕命苦,非要担起这山河大业之责!” 胤佑浅笑“阿玛智仁兼备,当世难有,舍我其谁,自当扛此重任。” “答应阿玛…”玄烨叹口气“那一日若阿玛真能将手中棒子交出,你可得陪着阿玛在这世外桃源贻养天年。” “那当然!”胤佑诚挚道“任何时候,只要阿玛需要胤佑,就是别叫我做皇太子,除此之外,胤佑自当全力以赴!” “可偏偏…”玄烨盯着胤佑“阿玛最想叫你去做的却是你最不想做的事情。” 案子对视一眼,忍不住大笑,两手交叠,暖意互送。 玄烨在这儿住了三天,才不得不离去。 送走父亲后,胤佑搂着心爱的妻子,心中感慨万千。 “你是舍不得你皇阿玛?还是…你想回去当你的五阿哥?”耿凌逗他。 摇摇头,胤佑感慨道:“多年未见,阿玛真的老了,只是,他肩头上的重担不知道还要扛到何时?” 想起自己的父亲,耿凌不禁欣慰,自从生了嬉篱后,一家子总算已然得着了他老人家的谅解,三不五时地,就会见到他上山来探视孙子孙女,许是业债已偿,耿介之与这两个孙子倒是颇有祖孙缘,与皇室相较起,堂堂一国之君,在亲情的慰藉上,反倒还不如寻常百姓来的惬意。 “别这样,也许不久之后,咱们就能再见到他老人家了,那时咱们一定要留着他与咱们同住。”耿凌试着开解丈夫。 胤佑拥紧妻子,不再出声。 在当时,他绝没有想到,父子一别,竟是永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