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天赐良机 (第2/4页)
他有热血,可是,他也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他老成! 老成,自然就容易平静客观地想问题,所以,在一时地激烈表现之后,他终于开始思考今后该怎么做了,建业城内的所有人都在看着他。 徐晃等人还是闷声不响,因为在行动之前他们就得到了许成的命令,那就是他们没有权力跟孙权谈判,只需要围城就行!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许成到底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许成会不会容许孙权投降,如果允许他投降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底线,所以,他们也就只能闷声发大财,等着破灭江东的大功落到他们的头上了,当然了,报功要找许成,所以,他们的信早就送出去了。 而在洛阳的许成得到他们的信儿之后,自然是欣喜莫名,他喜的既是能够如此快速地占领江东,更喜的是江东四大战将居然一个也没有少地被围在了建业,這四个人可不比一个江东便宜多少啊,当然了,现在能够完全认识到這四个人的价值的,恐怕就只有他和廖江了。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江东四代大都督,第一个都有了不起的作为。周瑜就不用说了,扔到哪里都能砸死一片,简直就是全才!要知道,不论哪个年代,周瑜都是以千古名将的身份出现,作为江东第一名将当之无愧!而且,在许成的那个历史上,周瑜无疑是他同时代最伟大的战略家,他的最大的功绩自然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击退曹cao大军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然而周瑜的志向并不仅于此“拓有荆州,西进巴蜀,以图天下”也才是他追求的目标。而实现這一目标最大的障碍,就是与刘备共据荆州,长江天险与人共之。其实早在赤壁鏖兵之前,他就英明地预见了刘备潜在的危险,所以前有欲杀诸葛亮,后有软禁刘备的行动。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谈到鲁肃,现在自然没有“淳朴忠厚”之名冠在他的头上,帮助孙权一战而定江夏的功绩足以让人对他礼让三分,然而实际上呢!鲁肃的能力才不过刚刚露出冰山一角!许成可是知道這个人是多么的见识长远,性格坚定,曹cao大兵压境,正是鲁肃不畏强敌,力谏孙权,方才有了周郎火烧赤壁。更慧眼提拔吕蒙,使东吴大业后继有人,這样一个肯有政治头脑和远见卓识的人,实在是一个统揽全局不可多得的人才。(鲁肃初会孙权时,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英明论段,比之诸葛亮的《隆中对》还要早上几年。) 吕蒙,关羽北伐时,用陆逊之计,退建业蒙蔽了关羽。然后拜为大都督,总督兵马智取了孙权梦寐以求的荆州,设计擒获了“威振华夏”的关羽,终于完成了周瑜,鲁肃的“全据长江天险”的未竟事业,以至得到孙权:“胜公瑾,子敬多矣”的赞誉,要知道孙权是多么喜爱公瑾,子敬啊。而且,许成在江东四大都督之中,一向最欣赏的就是他,他不是什么天才,高人,有的只是那么一股子勤奋,是一个让人士别三日便不得不刮目相看的家伙。 最后,是陆逊,刘备举倾国之兵为关羽报仇,尽起蜀地七十五万大军东征孙权,陆逊以一介书生拜为大都督,以区区五万人马大败刘备于夷陵,杀得蜀军“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彻底伤了蜀汉的元气。刘备死后,蜀汉不得不再次与东吴修好,从此再没进犯过东吴。(《三国志》评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陆逊,先败刘备、再退曹丕,从此东吴北拒曹cao,西和孔明,孙权称帝,军政井然有序,皆此擎天之柱、国家栋梁之功也!) 如果能够把這么四个人收入囊中,想一想都是让人心里兴奋不已! 不过,许成可没有兴奋过头,這四个人现在可都不得了,不说周瑜和鲁肃了,吕蒙在這一次的大战之中,竟然把最擅长突袭的“北地三杰”之一的公孙止给打了个措手不及,已经让人开始“刮目相看”了,而陆逊虽然年轻,一把火烧得于禁焦头烂额,也是初露锋芒,如果他对這四个人表现的太过于急切了,谁知道会不会因此而被江东之人反制呢?就算他仍然能够得到江东,可是,利益恐怕要小很多。 所以,這一回,跟孙权的谈判一定不能提及這四个人,最多提一提周瑜,顶多再加上鲁肃,想想如果孙权都归降了,這四个人还不得都跟着来,何必自找麻烦,给孙权手里加筹码呢! 于是,许成开始物色一个合适的谈判人选! 终于,不久之后,一骑快马,就带着一个让所有人意外不已的人来到了建业城外! 而看着在营门之外,下马之后就不住地揉屁股呻吟的那个家伙,听到他随行的护卫说這个人就是所谓“谈判特使”的时候,徐晃等人就觉得自己的脑子好像有一点不够用了! “主公不是吃错药了吧?”在场诸人之中,敢這么大胆说话的,就只有庞沛名义上的“小弟”公孙止了,建业被围,江东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什么兵力,他和于禁一路通扫,早早就结束了任务。 “我想没有,不过,可能也差不多了!”徐晃喃喃道,不小心也透露出了自己对许成的小小不敬! “奇兵啊!果然是奇兵!主公這一次可真是奇兵尽起啊!”這个感叹者,是徐庶! “…,…看看吧!”闷了老半天,于禁才崩出這么三个字。 “唉哟!四位将军,唉哟…,小子…好疼,小子杨修,见过…唉哟!”一边艰难的向营内走来,這位年轻的有一些过份的“谈判特使”一边不住地揉着屁股,看样子這一路真是被颠得不轻。 “這个,你就是前太尉杨彪之子,在洛阳颇有才名的杨修杨德祖?”看着面前這个恐怕还不到二十岁的小子,徐晃问道。 “正是…唉…正是杨修!”杨修连礼也不施了,只顾得揉自己那可怜的臀部! “还真是够有才的!”徐庶微微一笑,转身就走了,他虽然也是颖川学子出身,而且为人豪爽,可是,他却看不起杨修這种人,因为他认为杨修连最起码的礼貌也不懂,跟那些自以为是的文人是一个德性。 “這位是…”看着徐庶的背影,杨修指了一指,问道,他疼痛好像轻了不少。 “那是徐元直,此次南征的主将之一!”徐晃按名位来说才是這里最高的,可是他却把徐庶摆在了相同的位置。 “哦?原来是他!早闻徐元直为人忠孝,虽屈身事敌,却是刚烈之极,誓死不与故主为敌,结果被发配西凉,然其处荒凉之地,却毫不气馁,反而屡显我大汉雄风,端的是本领非凡,今日一见,果然是大得我心!”一点也不顾身边人的脸色,杨修自顾自的感叹起来。 “…”徐晃呐呐地说不出话来,這小子是从哪里听到了這些话?怎么听起来好像徐庶是被主公抢来的童养媳一样?看来,主公這一回还真的弄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