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风中的灯 (第4/4页)
说,你好好对天池吧。”说罢,起身便走,摇摇晃晃地走下楼去。 琛儿看着哥哥的背影,深深叹气。她知道,哥哥一定又是去酒吧寻醉了。自从纪天池沉睡后,哥哥就一直是这副样子,永远在半醉半醒间,即使不喝酒的时候,也失魂落魄,这两年来她也把这个样儿看惯了。可是如今天池醒了,哥哥却只有更伤心,又令她不禁心疼起来。 她回过头,问程之方:“老程,说实话吧,你是不是根本不想天池恢复记忆?” 天池的故事上了报,朋友们很快闻风而至,笑容丰富,眼神好奇,兼且问题多多—— “你在睡着的时候,会不会做梦?” “是不是觉得自己经过一条很黑很长的通道?电视里起死回生的人都是那样说。” “你还记得我吗?看到熟悉的东西会不会觉得不适应?你说话的能力可好?” 琛儿深觉扰攘,叮嘱核桃以后谢绝来宾。如果真是朋友,不会在这个时间锦上添花,她和纪天池,都不需要这样的热闹。 但是天池倒并不反感,她渴望听到人声,即使那些对话使她发窘,也在所不惜。只是与现实世界隔阂两年,再回到人群中,颇觉吃力,听力视力都有些不够用,口才更是迟钝。 琛儿安慰她:“以前你也不是一个伶牙俐齿的人,你通常都很沉默。” “我生病以前…”天池央求“琛儿,多说一些我以前的事给我听。” “大学时,我们睡上下床,可是夜里我常常会爬到下铺来和你同住…” “这个我有印象。”天池微笑“还有呢?” “以前你最喜欢的饮料是咖啡,而我喜欢冰淇淋,一黑一白,一冷一热。我哥哥开玩笑,给你起个英文名字叫‘哥伦比亚’,叫我‘哈根达斯’,说我们两个合起来就是‘卡布奇诺’…” 天池诧异:“是饮料吗?我怎么记得应该是‘唐诗’、‘宋词’?” “你记岔了。那个绰号也有,不过是许峰取的。他说你凄婉清丽像一首词,而我香艳玲珑是一首诗。真rou麻。” 天池笑起来:“那个时候,我们多么容易快乐。” 快乐?琛儿摇头,不是的,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她记忆里,几乎没有见过天池真正快乐,也许刚刚结婚时有过,然而,那又是多么短暂。她有些叹息,天池不记得她哥哥是谁,她对卢越没有印象,提起他来毫无反应。 天池接着说:“你好像不喜欢说我们工作以后的事情,一回忆就往学生时代说起,好像患失忆症的人不是我,倒是你。” “这便是老的象征。”琛儿自嘲“老人都记得清楚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昨天早晨吃什么倒未必记得。” “这样说来,其实每个人都患失忆症,不过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你如果肯这样想就最好。”很明显琛儿不欲多谈“其实过去的事都已经过去,想起来就想起来,想不起来就想不起来,何必勉强。” “你是说,应该节哀顺变,把往事当成先人那样埋葬?” “差不多意思。”琛儿结束这次谈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中国有很多俗语都具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功能,随时随地拿出来一句,都可以当作文章结尾,起到画龙点睛或者画蛇添足的作用。 天池决定自己去找答案。 她翻开抽屉,希望找到类似旧日记或者电话簿那样的东西。但是她只找到一叠信,装订成一本书的模样,扉页上写着《点绛唇》,明明是自己的笔迹,可是内容非诗非文,一句也看不懂。其中有这样一段: “吴舟哥哥,你终于永远走出了我的视线,连背影也不再留下。从今以后,在你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是你的谁?而当我秋月独凭的窗前,你又是我的谁? 伦敦的雾隔绝了我的视线,我甚至不能算你生命中一个过客,生活里一抹点缀,而只是你偶然抬头目光尽处的一缕轻烟罢了。而我,又多么渴望做一缕烟,永远追随你,陪伴你,地老天荒…” 这算什么?是她的摘抄笔记?是哪部小说里的对白?还是,她以前曾经爱过一个叫作吴舟的男子,所以给他写了这许多发不出来的信?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吴舟后来去哪里了呢?伦敦吗?他究竟和自己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又会不会就是站在楼下的那个人? 那个男人几乎成了一道风景,一幅图画——而且是静物画。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他,天池的心上就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似的,有隐隐的刺痛感。他是谁?为什么如此忧伤?天池本能地觉得,那个男人似乎与自己有关。他是不是从自己梦里出来的人呢? 暮色自窗外跌落下来,天池抱着膝坐在窗下,苦苦地搜觅着记忆深处。有一根针,在那里轻轻地刺痛着她,使她觉得沧桑和难言的苦楚,可是,她只是想不起来。她对这个男人毫无印象,她对爱情毫无印象。 记忆里充斥着许多纷杂的影像和声音,但她不能将它们理清,就好像一整间图书馆的借书卡被翻倒出来,堆叠在一起无法归位。那个窗下的男人,也是其中的一张卡片吧?他看起来是这样亲切,有种刻骨铭心的熟悉。 天池对自己说,等他下一次来的时候,她一定要下楼跟他打个招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