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1mdash;mdash; (第4/5页)
平稳发展,慧慧买了自己住的房子,自己的车,也因为生意做得不错,又喜欢帮忙,成了南部法国华商会的骨干。 只是她26岁了,还是一个人。 再见到杨晓远是在小多的饭店里。 那是个礼拜四的晚上,不知怎么那么多人。三个厅,六十张台子坐的满满的,服务员照顾不过来,一份炸香蕉火烧冰激凌放在传菜的窗口上,没有人去付货。 慧慧来小多这里吃饭从来不花钱,人多的时候她也帮帮忙,这就上去,左手拿着炸香蕉,右手拿着点火用的烧酒和打火机,送到那张台子一看,是杨晓远。 她把六十度的烧酒浇在香子兰冰激凌上,打火机一燎,蓝火焰烧起来。冰激凌融化了,渗到黄黄的炸香蕉里,味道又香又浓。 杨晓远笑着说:“您这业务挺熟练啊。” 慧慧说:“您见笑了,留学生没在餐馆打过工的少,不会做火烧冰激凌的也少。” 杨晓远满不在乎地炫耀:“我不会做。我没打过工。” 她说:“哦那咱们不一样,我家里不是高干,也不是大款。别说火烧冰激凌了,让我去后厨替个班,问题都不大。” 杨晓远笑嘻嘻的吃了一口炸香蕉说:“我再叫一客,您坐这,咱们一起吃?” 慧慧说:“不用了,我还得帮帮忙呢。再说我在这里吃饭不用你请。” 她这就要走了,那杨晓远在后面声音不大不小的说:“这个同学,你怎么瞧不起人啊?” 俩人说中文,旁边吃饭的老外跟看东洋景似的,慧慧不想给小多添热闹,笑着跟他说:“真没有,忙着呢。” 十点多种的时候,客人渐少,小多这边人手够了,慧慧才告辞。小多给她用餐盒给她包了两份虾饺,两份炒面,两份料理好了的,炒一下就能吃的牛rou,还有剥了皮的榴莲什么的。慧慧走到外面,看见杨晓远站在门口。他说:“打不到出租车,烦请你送我一下。” 她说:“你自己的车子呢?” “借给同事了。” “来吧,我送你。” 俩人在车上的时候,杨晓远说:“我家里不是高干,也不是大款。我爸爸mama都是小学老师。” 她在反光镜里看看他。 “我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子弟,也不比任何一个普通的留学生家里环境好。”杨晓远说“我就是,我就是上学的时候就会赚钱。” “哦?”“我原来在马赛念书,帮着人卖电话卡,你知道吗?很多小城市是没有中国电话卡的,我从马赛进货卖到蒙彼利埃,亚维农,尼姆什么的,每一张赚两欧元,每个月能卖四百多张。” “够来回车票钱吗?” “什么啊?”杨晓远不知道她在打趣,对她这个问题特别不乐意“邮寄的。我赚不少呢。” 慧慧笑起来:“您请继续。” “我学金融的,成绩很好。你笑什么?” “没有,别误会。就是你的北京口音,跟我好朋友的一样,听上去挺好玩的。” “我继续说,后来我想,我得学以致用,我不能光做论文什么的,我以后不能拿着论文去商店刷卡啊。我就开始研究法国股票和基金。我爸妈给我的生活费啊,自己的积蓄啊,从朋友那里凑的钱啊,第一次玩的时候是在零二年,法郎变成欧元那一年,那一年那个乱套啊,我…”杨晓远说到这里的时候,眼睛都眯起来了,眼毛像是小扇子一样。 “你大赚特赚了?”慧慧说。 杨晓远笑起来:“嗯,算是吧,从那年开始的,有洋人开始找我帮忙炒股了;从那年开始,我在法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哎太奢侈的不算啊;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我的车变成了奥迪,不久变成了奔驰。我不喜欢法国车,哎,你这辆还行,毕加索不错。不过你一个姑娘,开这么个六座位干什么啊?” “我啊,我有时候接待客户,还有给华商会帮忙的时候,要见的朋友多,难免需要个大一点的车。” 这个人的长相和说话都有种跟年龄不相称的快活,一看就知道因为经历顺遂而洋洋自得。学业好,赚到洋人的钱了,感情上可能也一帆风顺。他对自己的态度也有点自知之明,总怕慧慧不信,总小心怕她笑话。其实她见他第一面已经知道这是个厉害的角色,谁能让华人商会的会长还有领事夫人服服帖帖的听其训导? 杨晓远说:“哎呀失敬,您已经是个老板了?” 慧慧说:“小店一个,混碗饭吃。你呢?” 杨晓远这时拿出名片给她:“我不能跟你比了,我是给人打工的。” 那名片上写着:瑞士银行集团,里昂分理处,高级投资顾问,雷米杨晓远。 小多手里拿着杨晓远的名片看了N久,说道:“嗯,这人也算华人圈里的精英了吧?年纪轻轻的在瑞士银行坐到这个位置上,年薪得二十多万欧元以上。” 慧慧看看她:“有那么多?” “大姐,这帮小子就是玩钱的啊。人家淘金就跟我们淘米似的。” 她说得慧慧笑起来。 小多喝了一口菊花茶说:“嗯,我看行。” “什么东西你看行?” “别跟我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对你不可能没兴趣,找个机会在我饭店请他吃饭。然后你们两个出去看场电影,要是这哥们身体康健,思维稳定,没有大病的话,你俩就相处一下。”小多一下子把剧情推进了好几集“你记住我说的那句话没有?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行了,这片子我留下了,我这几天就给你俩设计个正式的见面,弟弟不是北京人吗?我亲自下厨做个炒肝。” “你又来了,”慧慧把那张名片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